10月的大同,秋意正浓。10月15日,民进中央第二届开明文化论坛在这里启幕,来自全国各地文化、历史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北魏文化与民族融合,展望文化与城市转型发展。

让文物活起来是必由之路

“2004年,高句丽王城王陵贵族墓葬申遗成功,此后,除了2014年是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两个项目成功、2018年没有成功以外,中国以每年一个项目的成功速度在2019年一跃成为全世界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从中国申遗之路讲起,和大家分享了他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心得与体会。

单霁翔

在他看来,数量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民众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有关部门也更加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要注重世代传承性和公众参与性。“文化遗产不是政府的专利,也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它是亿万民众都应该参与的一个社会事业,应该给每一位民众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

单霁翔一直认为,文物保护不是“死看硬守”,文物不应被锁在库房,而应重回人类社会的生活。“他们本来就是社会公众的创造,今天应重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只有当人们看到他们,才会把他们保护修复得最有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才能惠及更多的民众,更多的民众才会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良性循环。”

其实,在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单霁翔一直在践行着这一理念。近些年来,故宫博物院开放面积不断扩大,2014年开放区面积超过50%,达到52%,2015年达到65%,2016年达到76%,现在已超过80%。每天,数以万计的国内外观众走进故宫博物院,感受这座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壮美与威严。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今天文化和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单霁翔说。

文化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

文化对推进城市转型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国有认为,城市民众是城市的主体,城市文化是城市民众长期积淀而成的城市规则、城市品格与城市精神。有的城市民众的敦厚坚韧、包容开放、推陈出新的品格和传统,就是一种驱动力,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转型。“当她作为一种驱动力在发挥作用时,就会驱动向好向善发展。例如,把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文旅资源,转化成影响力和市场效益;除保持原有的产业优势外,还要引入新产业、新技术、新人才,改变城市的产业结构。有了新人、新思想、新技术、新机制,城市才能有新作为。这样,在新阶段上,进一步创造新规则、新习惯、新文化。未来需要通过创造新的文化去创造新的经济、新的模式,继续推动城市的经济转型。”张国有表示。

民进上海市委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教授讲述了他对文化与城市转型的思考:“当下,公众对公共文化的理解和参与度不是很高,缺乏对美的认知,也缺乏体现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代表性作品,要提升公众的审美意识,就要营造有温度的艺术,调动社会各方的资源,让美变成城市前进和改革的动力。”

民进天津市委会文化与出版委员会副主任赵耀双认为,优秀的文化产品是一个城市实现本土文化突围的根本保障,应整合城市资源,加强文旅融合。“可以在加强对历史和文物的保护力度的基础上,依托文物资源发展遗产旅游,提高文物旅游的品牌优势。同时,积极培育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吸引力的节庆活动。利用智慧博物馆和智慧旅游,以大数据、信息共享、跨界创意等为重点来发展‘文物+数字化+互联网’等多领域的共享经济、体验服务和新兴消费,推动文旅融合,助力城市转型发展。”赵耀双表示。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旅游学院副院长毕雄飞建议,提炼城市精神、营造文旅符号、传递文旅声音、导入文旅会展,推动古城旅游经济“蝶变”。

北魏历史是影视创作的“富矿”

自公元前411年赵肃侯在大同建平邑,大同迄今已有2431年的建置史。而在中华民族的融合史上,大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高祖的和亲政策还是孝文帝的汉化改革,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道武帝拓跋軙定都平城,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孝文帝和冯太后推行太和改制,文成帝拓跋濬恢复佛法,高僧昙曜开建云冈石窟。北魏王朝开创了丰富多彩的石窟文化,大同是平城魏碑的故里,朴拙雄强的魏碑体现了拓跋鲜卑的开拓进取精神。《木兰辞》和北朝民歌《敕勒歌》都是流传至今的经典名篇。在中国影视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卫看来,北魏历史是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挖掘不尽的“富矿”,为影视文学创作提供了极佳的平台。

“大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是多年悬而未决、未曾兑现的刚需。几次尝试、几次停顿。客观上说,题材难度大、历史文化研究基础薄弱,是重要原因,主观方面,我们下的功夫不够。”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直言。

“其实之前影视界涌现出了一批以北魏为题材的名剧名片,诸如电视剧《北魏冯太后》、《北魏传奇》、《胡笳汉月》、《锦绣未央》、《北魏王朝》、电影《花木兰》等,这些影视作品均由一线大腕明星和导演创作,颇受市场欢迎。历史可以被反复书写,可以分段书写,可以择人物、选事件书写,留给大同历史影视创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张卫表示。

时代天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谭飞认为,大同在城市定位上还缺一个人物一个抓手。“一个人物能带动一个城市成为带有网红感的城市,一个抓手好的作品,能让观众对大同有亲和感。当然,人物和作品一定是要和大同本地的文旅、景物或者历史有特别紧密的关联。”

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制作总监詹一凯建议正视北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紧紧把握当代中外受众的审美和文化需求的特点,深入研究影视市场的特点,找到市场结合点。“在创作方式上,应针对多样性的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历史正剧、大剧、大电影和传奇、小题材百花齐放。”

记者:吕巍

编辑:黄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