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互联网银行而言,他们的线上化优势,以及他们本身嵌入生态、开放协作的模式使得他们有能力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获得用户认同感,进而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文

最近,微众银行披露了其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的最新进展。

在近期举行的微众企业+合作伙伴大会上,微众银行宣布,截至目前,小微金融服务产品微业贷,服务超过150万户企业法人,累计发放小微贷款超过240万笔,发放金额超过3200亿元。

虽然微众银行最为外界熟知的可能是爆款产品「微粒贷」,但其实从2018年开始,其小微金融服务就已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冲击之下,这场小微「战役」成为国内小微服务进化的一次测试。

伴随着一系列小微企业纾困帮扶计划的出台,互联网银行所带来的服务模式变革、触达对象拓展、服务效率提升开始被更多人关注。

在此次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也提到:

互联网银行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无接触贷款」,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地服务小微企业,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同时采取一系列纾困措施,减免贷款利息,延长贷款期限,有效支持他们复工复产,助力他们走出困境,在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创了中国独有的创新模式,树立了普惠金融的世界范例。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次疫情也加速了国内小微金融服务的破局与进化。作为长久以来困扰全球金融业的难题,疫情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市场需求,也同样促使银行业开始重新思考产品、服务与运营的新逻辑。

比如,微众银行最近推出的企业金融全新品牌「微众企业+」,在此前以信贷服务为主的基础之上,微众银行拓展了企业账户管理、保险、理财等金融服务,以及企业主社交等非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链路的商业服务生态。

这也成为疫情之后,小微金融服务再进化的一个标志。

1

服务下沉

为什么小微金融服务会成为微众银行的又一个「增长极」?

毫无疑问,在银保监会的持续推动下,民营银行设立之初就确立了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立足小微、三农和城乡居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而更好地覆盖下沉市场、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本身就是设立民营银行的初衷之一。不过,作为一家商业银行,遵从市场规律、能够满足商业的可持续性是实现一切目标的前提。

尤其是在小微金融领域,之所以它一直离不开政策驱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模式下,大多数机构无法突破「不可能三角」的瓶颈:即同时实现风险(可控)、成本(可控)、规模(发展)三个目标。

但互联网银行的运营模式和金融科技的应用逐渐打破了这个「不可能三角」。

从微众银行的实践来看,推出国内首个全线上、无抵押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并构建了小微企业线上贷款全流程大数据风控信用评价体系。

这个信用评价体系围绕企业与法人的双维度,前者通过工商、税务、电力等海量资料作为原材料,建立了包含线上授权、电子合同、第三方电子存证、区块链仲裁等要素在内的全线上无纸化电子证据链,后者则可以引入个人信贷维度的风控。

众所周知,微众银行此前最具标志性的产品是微粒贷,依托微信这个超级流量入口,其针对个人用户所建立起的数据优势、服务优势是大多数平台所无法比拟的。

如今,这种优势被逐渐迁移到小微企业服务上来,尤其是互联网银行所面向的下沉市场客群。

按照工信部在2018年划分的标准,我国小微经济体可以分为三类:生产性农户、自营劳动者、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三类的总体数量约3.3亿个。

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例,根据此前微众银行发布的《银行业用户体验大调研报告·小微篇》,由于企业规模小、员工数量少,公司的财务状况与运营状况很大程度上系于企业主本身,这种现状也决定了他们难以在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前述调研报告显示,近八成小微且与主会遇到资金周转问题,且主动了解过银行贷款,但最终没有使用的原因主要还是门槛高、使用体验不够好。手续麻烦、审核严格、放款速度慢、资质要求高以及利息高都是让他们望而却步的原因。

与之相对应的,微业贷所着力的企业+法人双维度却可以更多服务于征信白户、无抵押品的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而线上化、数据化的风控模式也更多解决了效率与体验问题。

微众方面也强调,微业贷所服务的是传统小微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深下沉客群,具有「50,30,20」的小额特征,即户均授信约50万元、户均余额30万元、笔均借款20万元。其中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超过70%,员工人数不超过5人的占比67%。

尤其是在服务下沉方面,微众银行小微企业客户中超过60%在授信时没有任何银行企业贷款记录。

2

微众企业+

在传统信贷服务的基础上,互联网还在推动小微金融服务的不断进化。

事实上,小微企业的需求也绝不止于信贷,甚至许多表面上看似是金融服务的问题,穿透来看,是由小微企业的特性所决定的。

前述调研报告也提到,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大多数存在规范化、标准化不够的问题,无法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力管理、客户管理人员,这加大了其在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

更进一步说,不同小微企业由于客户特点的不同,管理需求也各有侧重。比如面向B端与C端的企业,前者的支付账期较长、交易金额较大,需要更好的现金流管理能力;后者的交易则以高频低额为主,对账等账户管理需求则更迫切。

但是,相较于大企业有专门的银行服务、财务人员甚至外包系统开发支持,小微企业的需求更容易被忽视。

而且在整个B端产业互联网大潮涌动,一切都在线上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很多小微企业还在依托最原始的线下、熟人介绍等方式拓展新业务。这也是疫情之下,许多小微企业一度陷入困境的原因。

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成为了互联网银行进一步拓展小微服务的契机。对于互联网银行而言,他们的线上化优势,以及他们本身嵌入生态、开放协作的模式使得他们有能力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获得用户认同感,进而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

比如微众银行在新品牌下发布的两款新产品「微众企业+卡」、「微众企业+名片」,前者是专属小微企业的数字银行卡,它与经营场景无缝衔接,一卡满足小微企业账户管理、便捷收付款及流动性管理等需要;

后者作为一款非金融产品,为企业主提供专属社交服务,可通过AI技术根据企业的行业分类、经营地、业务规模、信用表现来为小微企业精准推荐靠谱人脉关系,持续帮企业做「好的生意」,做好「生意」。

在Bank4.0的趋势之下,这或许也是互联网银行走向开放、打造生态、协同合作的一种方式。在未来,开放银行不只是将金融服务简单地嵌入场景,而是真正从需求出发,将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企业与场景连接起来,提升生态内所有参与者的数字化能力。

—— 推荐阅读 ——

中国小微金融往事:与「不可能三角」抗争的15年

中小农商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微众银行五周年:走出「舒适区」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我都该珍惜原创的价值,相信优质内容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号及作者

联系我们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