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五霸之中,齊桓公是當之無愧的春秋五霸之首。不過,和晉文公一樣,齊桓公真正登上齊國君主的寶座,也是大費周章的。齊桓公的兄長齊襄公在位時,齊國發生了內亂。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鮑叔牙保護公子小白(齊桓公)逃到莒國。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爲君次年,雍林人殺無知,並討論重立君主。於是,莒國發兵護送公子小白回到齊國。魯國聽說以後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並派管仲帶兵堵截了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帶鉤。

情急之下,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於是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達齊國。這時小白早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爲國君,是爲齊桓公。齊桓公即位之後,想要殺了管仲。不過,在鮑叔牙的勸諫下,齊桓公還是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爲齊國的相國。自此之後,齊桓公勵精圖治,想要稱霸中原。不過,管仲要幫助齊國稱霸,結果一開場,就被魯國收拾了一次!

首先,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但鮑叔牙稱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爲相。在得到管仲的輔佐之後,齊桓公起初有些膨脹了,加上認爲齊國本身的國力就比較強大。於是,在公元前684年,也即在位的第二年,齊桓公就對旁邊的魯國用兵了。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齊國軍隊進攻魯國。對於齊桓公來說,進攻魯國的理由也很充分,當初魯國支持公子糾繼承齊國君主的寶座,還派管仲射殺自己。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齊桓公依然有報復魯國的藉口。面對強大的齊國大軍,魯莊公暫時避開齊軍鋒芒,撤退到有利於反攻的地方——長勺(今萊蕪苗山鎮)。

由於之前戰役的勝利,齊國鮑叔牙以下將士都輕視魯軍,認爲不堪一擊,於是發起聲勢洶湧的攻擊。魯莊公見齊軍攻擊魯軍陣地,就要擂鼓下達應戰的命令。曹劌勸阻說:齊兵勢銳,我軍出擊正合敵人心願,勝利沒有把握,“宜靜以待”,不能出擊。魯莊公遂令魯軍固守陣地,只命令弓弩手射擊,以穩住陣勢。齊軍沒有廝殺到對手,又衝不進魯軍陣地,反而受到魯軍弓弩猛射而無法前進,只得向後撤退。經過稍事休整,鮑叔牙又下令展開第二次攻擊。

對此,魯國主將曹劌勸魯莊公仍然不要出擊,繼續固守陣地。齊軍攻勢雖猛,但仍攻不進陣內,士氣不免疲憊,再退回到原陣地。齊軍兩次進攻,魯軍都沒有應戰,鮑叔牙和齊軍將領都認爲魯軍怯於應戰,決定再次發動進攻。於是齊軍聲勢浩大的第三次進攻,迅即出現於魯軍面前。對此,在筆者看來,曹劌終於等到了反擊的最好時刻了。曹劌看到這次齊軍來勢雖猛,但勢頭沒有上兩次大,認爲出擊時機已到,立即向魯莊公提出反擊齊軍的建議。在此基礎上,魯莊公親自擂起戰鼓,發出攻擊命令,隨後魯軍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長勺之戰”。

在這場戰役中,也誕生了“一鼓作氣”相關的歷史典故。在長勺之戰中,魯軍猛打猛追,給齊軍以沉重打擊,俘獲大量甲兵和輜重,把齊軍趕出國境,並射殺齊桓公子公子雍。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六月,齊國聯合宋國再次進攻魯國。魯莊公與宋國戰於乘丘,取得大勝。齊國軍隊隨後撤退。次年五月,宋國伐魯以報乘丘之敗,但魯國再次戰勝。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齊桓公志得意滿,想要一展拳腳的時候,魯國給了齊國當頭棒喝。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被魯國收拾之後,齊桓公和管仲立即調整了對外策略,也即和魯國搞好關係,將主要的精力用在對付其他的小國上。在春秋時期,雖然齊國的整體實力要強於魯國。不過,二者的差距不是太大,尤其是在春秋初期,魯國可謂周王室鎮守東部疆域的重要力量。魯國(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49年),先秦諸侯國,姬姓魯氏,侯爵,首任國君爲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西周初年周公輔佐天子周成王東征滅掉了夥同武庚叛亂的奄國,受封於奄國故土,由於周公要留在鎬京輔佐周成王,於是讓自己的長子伯禽代爲赴任,沿用周公初封的“魯”稱號建立魯國,定都曲阜。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在周代的衆多諸侯國中,魯國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故“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魯國成爲典型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在此基礎上,齊桓公如果長期和魯國爲敵,自然不利於自己爭取周天子的支持,而沒有周王室的扶持,想要稱霸中原可謂難上加難了。因此,齊國於前681年與魯國在柯舉行和會。終魯莊公之世齊魯關係相對和睦,齊僅於前675年聯合宋、陳兩國進攻魯國西部。

最後,在長勺之戰後,齊桓公主要和魯國搞好關係,二者建立了比較和睦的關係。而這,無疑壯大了齊國盟友的規模和實力,從而有助於其稱霸中原。齊桓公二年(前684年)出兵滅掉譚國,譚國君主逃向莒國 。齊桓公五年(前681年),齊、宋、陳、蔡、邾五國國君在齊國舉行“北杏會盟”,旨在協力平息宋國內部爭奪君位的變亂,齊國首開以諸侯身份主持天下會盟的記錄,齊桓公的威望在諸侯中開始不斷升高。會盟前齊桓公曾邀遂國國君入盟,遭到拒絕。“北杏會盟”結束後,齊桓公吞滅遂國。雖然被魯國收拾了一次,不過,齊桓公沒有意志消沉,而是在管仲的輔佐下兼併譚國、遂國等小國。

齊桓公八年(前678年),齊又召集魯、宋、陳、衛、鄭、許、滑、滕等國在“幽地會盟”。會上大家再推齊桓公爲盟主,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對於魯國來說,齊國沒有繼續進攻自己,那麼其也願意支持齊桓公爲諸侯盟主。而魯國的支持和跟隨,無疑讓齊桓公如虎添翼,得以多次會盟諸侯。總的來說,在春秋初期,當時中原諸侯國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爲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