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上海一對年輕夫婦帶着剛滿一歲的孩子乘機去成都遊玩。原本是一次平平無奇的出遊,卻給同機乘客帶來了無限問暖。

原來,擔心飛行過程中,孩子的哭鬧可能會打擾到同乘旅客,孩子媽媽給同艙的其他旅客每人準備了一份小禮物,還附了一張卡片:

“我是哎呀,剛剛一歲,這是爸爸媽媽第一次帶我坐飛機,他們有點小緊張,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這裏有耳塞和小糖果,祝您旅途愉快。”

評論紛紛說:

“有這樣高素質的父母言傳身教,孩子長大後也會有素質的。”

“這就是骨子裏的教養,絕對騙不了人!”

每個家長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有素質的人,而最好的培養方式,無外乎言傳身教。

那麼,一位有教養、有素質,可以給孩子帶來正向引導和家長到底有哪些表現呢?咱們一起來盤點一下,看看正在閱讀文章的你中了幾點呢?

樂觀向上,避免傳遞消極認知

週末,朋友說自己最近有些煩心事兒,問起原因,原來是最近她五年級的兒子回家後總是各種抱怨,不是喊着“上學太累了,不想上學”,就是嚷嚷“同桌太吵了真討厭”。

在與兒子多次溝通後,這位媽媽終於找到了根源。

原來,兒子的病症來源竟然是爸爸。

她的老公前兩個月剛換了工作,因爲業務不熟悉、壓力大,每次下班回家都會隨口抱怨“心太累了”、“這班上的沒意思”……

父母的埋怨,在潛移默化間影響着孩子,孩子不知不覺地吸收了消極情緒,心裏也變得昏暗了很多。

這件事讓Professor想起了前段時間剛剛重映的《美麗人生》,雖是一場謊言,但父親竭盡全力爲孩子營造了一場美麗的遊戲,至今看來依然令人動容。

男主圭多是一個猶太青年生活在意大利小鎮,經營一家書店,與妻子兒子過着幸福的生活。

然好景不長,戰爭爆發,他們一家人被抓進集中營。圭多爲了保護兒子的天真,編造了一個謊言,謊稱這是一個遊戲規則,只要乖乖聽話,不哭不鬧,就可以得分闖關。

即使在集中營遭受各種體罰,可是當圭多在兒子面前始終是一副開心樂觀的樣子,沒有絲毫抱怨。即便最後他被士兵抓走,在路過兒子藏匿的鐵櫃前時,他仍然裝出了一副悠閒滑稽的樣子,用誇張的動作撫平孩子內心的波瀾。

最後,圭多沒有躲過劫難,但是他的樂觀態度是一道光,不僅照亮兒子在集中營裏的那段黑暗的日子,還照進了他的心裏,溫暖了他的一生。

幸福的人生,從來不是靠抱怨實現的,讓孩子的人生沒有抱怨,自己要先成爲不抱怨的父母。

提升自我,活成孩子的榜樣

Professor聽過這樣一個勵志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叫蘭蘭,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她在中國傳媒大學獲得本碩學位後,又拿下了斯坦福大學的碩士學位,她時刻自律提升自我,持續不斷地給孩子提供榜樣的力量。

蘭蘭之所以奮鬥不止,和她的父母有很大關係。

蘭蘭的父母因爲文革沒能上成大學,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促使他們不斷奮進。他們常說一句話:“拼孩子不如拼自己”,因此,蘭蘭從父母身上學到了這樣一個道理:

教育孩子之前,先做好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父母的影響下,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愛上知識。

在斯坦福大學學習的時光,既快樂又痛苦。因爲蘭蘭從一名文科生變成了理科生,要補的功課太多,在日日夜夜挑燈夜讀中,她的第一個孩子也誕生了。

即使早孕反應強烈,她依然堅持上課,每次大腹便便地出現在教室,都會引起教授的驚詫和同學的連連佩服。

當她終於完成了斯坦福的學業,抱着兒子參加畢業典禮時,現場掌聲雷動。這掌聲,正是送給她這段不論身份如何變化,都不忘初心不斷追求的人生。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做好的父母,首先應該做好的自己。

最成功的父母,就是“活出孩子欽佩的樣子”,在靈魂和精神上做孩子的領路人。

寬以待人,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璐璐的父母性格寬容,與他人相處總是寬以待人,對於孩子的教育,他們更加註重這種品質。

有一次考試卷子發下來後,璐璐發現老師給她漏算了兩分,名次也直接下降了兩名。

回到家裏,璐璐悶悶不樂,向爸爸抱怨老師的粗心大意,這時爸爸耐心勸解道:“爲什麼不換位思考一下呢?也許老師已經加班加點批閱卷子一天了,總有失誤的時候……雖然老師沒有把這兩分算進去,但是並不影響你對知識的掌握,更不要在意名次,那都是一時的……”

聽了爸爸的寬慰,璐璐心平氣和去做作業了,下一次考試果然憑藉真正的實力拿到了第一名。

試想,如果璐璐爸爸在聽到女兒的控訴後,不是寬慰她換位思考,而是與她一起“討伐”老師,那將會給璐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璐璐今後再遇到問題,也許只會把責任推給別人,對別人吹毛求疵,變成一個心胸狹隘的人。

屠格涅夫曾說:

“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但是誰能說自己是不需要寬容的呢?”

在生活中,父母首先要努力成爲具有寬容能力的人,其次用自己的行動把這份能力傳承給孩子,讓他們具備善於寬容的涵養和氣度。

誠實守信,開啓孩子人生的通行碼

演員楊洋曾對媒體分享過一段與父親的往事。

楊洋剛剛考入軍藝時,因年齡比較小,非常依戀父母,這讓他在學校總是悶悶不樂。

爸爸安慰楊洋,等軍訓結束就來看他,還允諾給他帶他最愛喫的漢堡。

從那以後,楊洋滿心期盼。當年的交通並不發達,從安徽到北京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但是楊爸信守諾言,如約帶着漢堡來看兒子。

父親的信守諾言給了楊洋巨大的心理安慰和滿足,從此他擁有了獨自面對生活的勇氣,他也一直堅守着言必行、行必果的品質。

當粉絲提出自拍照的請求時,即使是隨口一說,只要他答應了,就必須像父親一樣說到做到。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誠信是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它決定了孩子一生能到達的高度。

父母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言行“信用額”充足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品行優良的孩子,而父母的種種失信行爲則會給孩子做出最壞的示範。

Professor點評: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分享給大家: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模式,是孩子的人格、情商的基礎。養孩子的過程,實際上是父母重新審視自身、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父母的素質,是決定孩子未來性格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