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需要了解一个人,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需要分享关于他的一些事情。可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于是,我就去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百度。

《三国》里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是托孤之言,我很相信,决定:内事不决问百度。

搜索了一下,发现张磊写了一本书叫做《价值》。由于我没有掏钱,只能看这本书的1/10。以下是我看完之后的感想。

一个牛逼的人

他在书中说,为什么会选择金融行业呢?因为他是高考的状元,考了人大。于是看专业,哪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高,就选哪个。

学霸的选择就是这么让人无语,不是我们凡夫俗子能做到的。在他毕业之后,就有了第一次操盘手的经历。

我之前听过一句话,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有些人就是优秀本秀。之后去了耶鲁读研究生,但并没有去华尔街工作。为什么呢?

因为错过。但正因为有了这个错过,他有了进入耶鲁投资办公室工作的机会。上帝在给你关上一扇门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而你要做的就是站在窗前。

不知你是否关注过,我感觉国外的一流名校,他们都超级有钱。接受校友捐赠,学校成立到现在,最长的有几百年。

你很少听见哪个学校倒闭,他们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只要就是没有什么意外,就是可以一直经营下去的。

那么,他们就需要财富支撑和维持学校的运转。他们就会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市场上,做永久的投资,因为学校是永续经营的,这个赚到的收入,要跟学校的支出相匹配。

那么,这有一个关键的节点,需要有个人把学校积累的财富,放到市场上操盘,让这笔财富可以不断的升值,不断的有利息产生。

当时耶鲁,做这个做这项工作的人叫史文森,就是张磊的导师。他在那里学了关于投资的一些基本信息和行为方式。

和谁在一起,比要去哪里更重要

同样是人,同样的年龄,在不同的学校读书,为什么北京跟河南的一个乡村之间毕业的学生,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明明大家教材都差不多。

因为你跟谁在一起,比你要去哪里更重要。——张磊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就选择跟优秀的人站在一起。听起来像废话一样。查理芒格说,想得到一个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想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先让自己优秀起来。做好眼前的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坚持长期主义

什么叫长期主义?大概是长期持续地做一件事情。放弃眼前的、短暂的满足。张磊说:要做企业的超长期合伙人。

想到长期主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预期,什么叫预期?是给你100块钱,可以今天给你,可以明天给你,在你眼里,明天的100块钱能折合成今天的多少?

经济学管这个叫贴现率。你对明天的估计,就是你觉得明天会怎么样?明天会有更多钱,还是明天没什么钱?

如果一个80岁的老人,对他来说预期等于0,如果20岁的年轻人,预期等于100。

如果眼前发生战乱,那么明天等于0,因为不能保证明天还活着;如果政治经济稳定,那对于一个20岁的年轻人来说,预期就是100。

预期会决定你对明天的看法,进而决定你今天的选择,你今天是玩游戏,还是锻炼身体?这取决于你会不会觉得明天会更好?

如果你认为明天会更好,那你就更倾向于健身,因为要享受美好的明天;那如果你觉得我今天生了大病,明天就要死了,那当然是眼前的爽更重要。

第二个想到的是复利。如果你贷款,你就一定要了解一下复利。这有一个经典的复利图表。就是投资的时间越长,收益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张磊选择长期主义的原因,因为更赚钱。短期套利风险很大,而长期有一些固定的趋势,是可以看见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长期主义,就是一个聪明人都会做的选择。短期看,是上帝掷骰子,是大是小,谁都不知道。

而长期看是体重计。拼的是谁更胖,谁更强。你现在要看谁强,谁站在趋势的那条路上。大家都在努力跟趋势做朋友。

没有终局

这个观点让我觉得震撼。在前几年时,学习到最好的思考方法,大概就是以终为始。站在终点去思考,起点是什么?我的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但张磊告诉我没有终点,去掉终点的思维,还有什么?眼前的路+永远不能停的投资。

眼前的事情,投资什么人,如何花费你的时间,比终点更重要。遗憾我没有买这本书,如果我买了,可以看完剩下的90%。也许对于这个问题,我会有更好的答案。

带着这份问题,开始我的明天。好了,今天就到这里,谢谢你的欣赏。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样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