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读《道德经》,就有一千个不同的见解。这是道之所见,包容万象。

有人认为,老子说的不争,是消极地与世无争。这仅仅是字面意思。真正的不争之道,忍字当头,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1、想要不争,先要能忍。

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中国俚语说,半桶水响叮当,满桶水无声音。当一个人功夫不到家时,才声高气大,而功夫做到家时,往往低调沉稳。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

善为士者,不会耀武扬威;善于斗争的人,不轻易动怒;善于胜敌的人,不轻易出手较量,善于用人的人,常常以自己为下。

不武,不怒,不与,为之下,这些表现和行为习惯,和普通人刚好是相反的。

普通人,若是懂得武术和本领,则喜欢显耀,要和他人一比高低;若是和他人发生冲突和战斗,往往意气用事,很难做到不怒;使唤别人时,也喜欢居高临下,害怕放低自己的架子和身份。因为,普通人缺少一种内力,那就是忍。

忍字当头,真正能忍的人,思考问题,做出决策,往往能顾全大局,客观冷静,不受个人情绪的影响。当时机不合适,他们能表现出来“不武、不怒、不与、处于下风”。

2、忍者成才,忍者成事。

大家谈起不争之道,皆能明理。然而,真正遇到事,能做到不争的人,很少。

忍,是一种功夫。能忍,则不争。不在事上炼,一般人都忍不了。

生活中,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一样,人们忍不住要争辩;别人说中自己的痛处,忍不住要发怒;别人来挑衅自己,忍不住要跟对方斗一斗。就是要出一口气。

这是常人的做法,不能忍。

《菜根谭》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咬得菜根,是说一个人能忍耐清贫和穷苦。在匮乏的条件下,可以忍耐和坚持,这样的人,什么事都能做好。

忍者成才,忍者成事。不忍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放弃和抱怨,坚持不到最后,半途而废。

3、人生有曲折,不能忍,也要忍。

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总要经历大大小小的坎坷。你不能忍,也要忍。

不能忍,你就会轻易妥协,憋不住一口气,泄气,想做的事就难实现。

不能忍,你就和别人争,和别人争,发生冲突,让你的处境更加糟糕。

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让,并不是懦弱。相反的,能忍的人,才是真正强大。内心强大,心胸宽广,才有忍的格局和肚量。

内心虚弱,心胸狭窄的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忍不住,也就成不了大事。

你真正想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要学会忍,不能忍,也要忍。

比如说,我写文章7年,喜欢我的人不少,来骂我的人也不少。如果不能忍,别人辱骂你,你就生气,那么你就输了。

一开始,肯定是忍不住的,被别人讥讽和辱骂,心里肯定不舒服。

忍,是慢慢炼成的,需要自我心理暗示,需要一次一次在事上练。

忍得多了,也就习惯了。而且,别人攻击你,讥讽你,辱骂你,本身也是一种能量来袭。

这种负能量,如果你能忍,转化属性,也能为你所用。

有时候,我想偷个懒,不写文章了。看到有读者留言骂我,我就来劲,化骂力为动力,又打开电脑,噼里啪啦写出一篇新文章。

别人骂我,我会把这种负能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你越骂我,我就越强大。我本懦弱,现在之所以强大,不是因为我想强大,而是因为骂我的人太多了(反对或攻击),是敌人让我强大。

他们没能打倒我,反而打造出一个强者。这就是天命。

人生在世,忍字当头。能忍,则不屑和别人争。只需做好自己的事。

一开始你觉得不适应,当你真正做到忍字以后,会发现百利而无一害。

《道德经》经典就是经典,老子说的话,不会错的,去实践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