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確診病例飆升 美歐抗疫路徑再分化

來源:北京商報

一邊是防疫措施迅速收緊,國家緊急狀態再度恢復,另一邊卻是明確的“我們不會控制新冠疫情”,當第二波疫情已經避無可避的時候,美歐的抗疫路徑再次出現了分化,只是這一次,要反其道而行的從當初的英國變成了現在的美國。邏輯或許也說得通,在大選已經越來越近的當下,與其許諾誰也不信的疫情可控,倒不如淡化病毒的影響來得實在。只是經濟到底還能不能扛過第二波的衝擊,就難說了。

美歐分化

半年前,全球疫情來勢洶洶,面對暴跌的股市和直線上升的確診病例,美國迅速進入緊急狀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雙雙發力,力保美國經濟。那時候,“逆天而行”的是英國,因爲“羣體免疫”的策略,英國一度成爲衆矢之的。如今不過半年,情況就出現了反轉。

“我們不會控制疫情”,當地時間25日,白宮辦公廳主任馬克·梅多斯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直接確定了美國的抗疫路徑。按照梅多斯的說法,人們將獲得疫苗,找到有效治療以及其他的緩解方式。而當記者追問美國爲何不控制疫情的時候,梅多斯回答稱:“因爲新冠像流感一樣只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病毒。”

白宮態度令人譁然,尤其是在美國疫情正處於愈演愈烈的第二波浪潮之下。CNN 25日報道說,此前兩天,美國單日新增病例均超過8.3萬例,成爲疫情暴發以來最嚴重的兩天。數據顯示,23日和24日兩天,美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分別爲83757例和83718例,創下了美國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新增病例數量的紀錄。目前,美國確診病例依舊穩居全球第一。

這次反倒是歐洲吸取了教訓。面對疫情的反彈,歐洲多國採取了限制措施。當地時間25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宣佈,該國再次進入國家緊急狀態,此外政府還將在未來15天在全國實施宵禁。西班牙上一次進入緊急狀態是在今年3月15日,而在本月9日,西班牙政府便已發佈公報,宣佈首都馬德里及馬德里自治區進入爲期15天的緊急狀態。

同一天,意大利總理孔特也表示,意大利政府將採取一系列新措施,進一步加強新冠疫情防控。其中包括自10月26日零時起至11月24日,意大利將禁止酒吧、咖啡館、餐廳、冰淇淋店等每天18時後繼續營業;將對75%的高中生實行網上教學;關閉電影院、音樂廳、健身房、游泳館等。

轉變策略

歐洲第一波疫情的重災區,再次“淪陷”在第二波疫情當中,但新一輪疫情的勢頭或許要比之前來得更猛。即便是歐洲前期的抗疫優等生德國也已經信心不足,德國總理默克爾24日直言,德國新冠疫情處於“非常嚴峻”階段,蔓延速度已經超過今年年初。彼時,默克爾也再次強調,“除非絕對必要,請不要出門旅行,不要搞慶祝活動。請待在家裏”。

對於歐洲疫情的反彈,中國現代國家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孫成昊分析稱,主要還是復產復工復學,再加上秋冬季病毒本就容易復發,在病毒沒有被完全清零的時候,社會經濟一旦被激活,疫情就很容易反彈。而且歐洲的管控力度、檢測、篩查以及隔離制度等不是很嚴格,歐洲人的防控意識也沒有那麼強烈,這些都是導致其疫情反彈的重要因素。

當美歐疫情都出現了反彈的時候,這種態度上的差別就更爲明顯了。這一次歐洲終於像個“正常人”了,反倒是美國畫風越來越清奇。本月中旬的佛羅里達州集會上,特朗普還表示,他不支持地方政府採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興許是爲了驗證這一說法,特朗普作出了向集會上的人羣扔口罩的舉動。值得注意的是,這場集會也是特朗普確診新冠肺炎後的首場競選集會。

此外,白宮也在當時重提了所謂的“羣體免疫”策略,意圖藉此加速復工復產。看起來多少有些荒謬,但若要細究,卻也似乎在情理之中。在孫成昊看來,美國政府其實是換了一種策略,淡化病毒的威脅性,比如強調病毒傳染性比較強,但也不是很可怕,跟流感差不多,即不宣傳有能力阻止病毒擴散,而是說病毒不可怕,大家不必在意。

孫成昊解釋稱,從特朗普的確診到白宮三四十名高官相繼感染,足以證明白宮本身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經失控,民衆也很清楚,白宮的防疫是有很大問題的。而且目前離11月3日的大選最終投票日很近了,政府再說能夠防止病毒擴散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纔出現了這種策略上的轉變。這種表述一方面在於自己的防控確實不行,另一方面也在於疫苗在投票日之前不可能出來,很多藥企已明確,安全性還沒得到很好保障的時候不可能上市。

復甦“埋雷”

美國有美國的考慮,畢竟大選壓頂,疫情政治化的討論早已甚囂塵上。但現實的情況是,第二波疫情反彈已經板上釘釘,眼下的政治可能很難爲未來的經濟狀況買單。不久前,里士滿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托馬斯·巴爾金便表示,美國疫情反彈增加了前景的不確定性,並可能使企業不願招聘或開展投資活動,“感染的持續存在和第二波疫情風險對企業和消費者不僅心理上有影響,經濟活動也會受到干擾”。

近日,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聯席首席投資官鮑勃·普林斯也提到,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過去之後,美國的經濟增長也可能“嚴重”受限,這是因爲美國爲了在疫情期間刺激經濟增長而不惜擴大預算赤字並大量印鈔。

當然,在疫情反彈的當下,歐洲也將面臨同樣的困境。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新冠肺炎病例數量上升以及各國政府對人員流動的新限制,可能會扼殺歐洲地區近期出現的復甦。不久前,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也提到,自今年夏天出現病例反彈以來,歐洲經濟復甦一直不平衡、不確定,目前還面臨失去動力的風險。“預計歐元區2020年GDP平均下降8%,失業是最嚴重的問題,歐元區各國政府必須格外注意這一點。”拉加德警告稱。

經濟復甦前景難料。在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看來,未來隨着歐洲國家政府被迫再次加強限制性政策,歐洲經濟活動將趨於低迷。與此同時,歐洲失業率較前期也正在逐漸攀升,且歐元區金融穩定問題也令人擔憂。拉加德表示,由於債務水平飆升,歐元區的金融穩定風險正在上升。隨着企業償付能力的惡化,歐洲金融體系將迎來不良貸款的持續增加。最後,抗疫前期,歐盟各成員國獲准突破財政赤字限制,紛紛出臺大規模赤字財政政策,也爲未來的復甦深深“埋雷”。

更重要的是,新一輪疫情很可能激起更多其他的波瀾。丁純提到,民衆對第二波疫情低估,對限制性措施也多有牴觸,而在現實層面,降薪、失業、停工、禁足等措施導致人們收入下降,生活艱難,正在侵蝕歐洲民衆對政府的信任,隨着疫情帶來的“戰時政府”信任紅利逐漸退潮,疫情引發的經濟社會問題也將對歐洲經濟復甦與社會穩定造成嚴峻考驗。同樣的,孫成昊也提到,很多民衆其實也對嚴格的社會管控有很大的牴觸心態,他們也希望經濟復甦,希望崗位重新開放,並不願意再次封鎖。

這種擔心並不多餘。當地時間24日晚,意大利羅馬市中心便已爆發大規模暴力示威活動,以抗議新冠封鎖措施。而在本月中旬的倫敦,啓動二級封鎖限制措施數小時後,數千名民衆聚集至倫敦市中心抗議封鎖舉措。抗議者認爲,過嚴的防疫措施是不必要的,且侵犯了人權。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