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充滿想象力的虛構作品中會有這樣的橋段:男主角帶着所有成年的記憶和智力變回小學生,小小的身體裏是成熟的心智,並以此逆轉童年制霸小學,甚至攪亂成人的世界……

你可能想到的是經典的名偵探柯南里掌控案件的帥氣身影,又或者是龍珠GT裏扮豬喫老虎的小悟空,總之這樣一個奇妙的還童設定總是引人遐想的。

在現實中有沒有類似的案例呢?其實有,但穿越和逆生長都不可能實現,把一個成年人的意識裝進孩童的身體裏只有一種可能——生長停滯。

來自湖北的吳康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老嬰兒”。因爲治療需要鉅額的費用,吳康和他的父親常常登上電視臺的節目需求社會的幫助,在社會上也算有一定的知名度。

吳康生於1988年,他的親生父母都算得上是那一代人裏的高個,父親身高178釐米,母親身高164釐米,按理來說吳康未來應該長成一個高挑的小夥,但事與願違。

從2歲起,父母就發現吳康有些異常,已經學會走路和開口叫人了,但他的身高還是和出生時差不多,還是隻有50多釐米。一開始當地醫院的醫生認爲只是營養不良,可吳康胃口不差,家裏飯菜也管夠,就是不見長個,身體也越來越弱,頻繁住院。

雪上加霜的是,吳康也開始出現了癲癇的症狀。到他8歲的時候,家裏送他去上學前班,因爲經常癲癇發作被迫退學。10歲的時候申請上一年級,校方看到吳康的身形還以爲他是幼兒,拒絕他入學。

二十多年過去了,吳康的身高也僅僅長了20釐米,達到了68釐米,仍然保持着2、3歲兒童的樣貌。長年以來,吳康都只能待在家裏由父親照顧,父親出門工作,他會在家裏坐着加高的椅子玩一些電腦遊戲,但因爲沒有上過學不太認字,玩不了太複雜的,只能耍耍單機小遊戲。

雖然說吳康的智力沒有受到身體的直接影響,但是因爲社會不接納,他無法接受常規的教育,長期脫離社會心智也比較幼稚,與人交流比較複雜的問題組織語言要花一些時間,表達能力不太好。

前幾年,父親和吳康分開一會去買東西,獨自坐在街邊的吳康被路人認爲是小孩子,於是報警求助,結果衆人一問,吳康說自己已經27歲,鬧出了一個“離奇”新聞。

3歲的身體裝着成年人的思維,好像是用大學的知識去做中學的試題,然而現實根本不會給你考試的機會。吳康或許接受了自己特殊的身體,但他無法接受別人把他當孩子看待,生活裏,他最喜歡別人叫他一聲“康哥”。

沒有想象中的爽文情節,但吳康身體的疑團還沒有解開,長不大的身體究竟發生了什麼?

2010年左右,吳康的父親帶着他到武漢的大醫院檢查,醫生髮現吳康的大腦裏幾乎找不到垂體。腦垂體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腺體,能分泌多種激素,包括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素、催產素等等,缺乏生長激素就會直接導致身材矮小如幼童。

在確診之後,父母盡全力支持治療,吳康接受了爲期3個月的生長激素注射治療,也有一定的效果,他的身高從68裏面長到了72釐米,但換來着4釐米的卻是高達20萬的花費,這讓他的父母無力承擔。

吳康的案例是非常特殊的,但矮小人羣體(以前常用帶有歧視色彩的侏儒來稱呼他們,如今他們更接受以矮小症或矮小人的稱呼)卻比我們要比我們想象的大很多。

重慶舉辦“矮小人”馬拉松,呼籲關注特殊羣體

根據2010年中國紅十字會的估算,當時全國約有800萬矮小人,還在以每年16萬人的速度增長。而在2014年,中華醫學會專家根據抽樣調查的結果估算,中國矮小症的發病率約3%,矮小人口約3900萬人,每年就診的患者不到30萬,接受治療的患者更是不到3萬。

而矮小症的病因更是多種多樣,從外表上來看可以分爲兩種,一種就是類似於吳康這樣身材矮小,但比例勻稱,身材比較類似低齡兒童或青年,通常在生活中會被認爲是小孩子,因此不會過於顯眼。

很多矮小人的容貌也偏幼稚

這類矮小人的病因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症、多垂體激素缺乏症、家族性矮小、特發性矮小等等,往往可以通過及時補充所缺乏的激素治療,效果較好。經典案例如梅西,因爲過於知名就不再贅述了。

這一類中還有一種特例,叫體質性生長延遲,嚴格來說不算疾病,只是因爲遺傳因素青春期延遲,在小學或初中身材矮小,但進入青春期後生長速率正常,最終也會長到正常的身高。

2075例患者病因分析

至於另一類,則更符合我們對矮小症或者所謂“侏儒症”的刻板印象(一般認爲矮小症即侏儒症),他們的身材比例不太勻稱,四肢短小,腰長腦袋大,走路跑步還有些滑稽,最出名的案例是在《冰與火之歌》中扮演“小惡魔”的演員彼得·丁拉基。

這一種矮小症病因在骨骼,而非生長激素,稱爲軟骨發育不全,大部分是由於FGFR3基因上的致病突變導致的,根據病情程度可分爲致死性發育不良、軟骨發育不全和軟骨發育不良。

FGFR3基因主要參與調控長骨生長的多個階段,比如軟骨細胞的增生和增殖、軟骨基質的鈣化等等,簡單來說就是長骨的生長受到抑制,在不缺少生長激素的情況下也四肢也無法正常生長。

而生長激素並非只作用於骨骼,也影響內臟器官的生長,因此會軟骨發育不全的患者會表現爲很明顯的身體軀幹與四肢比例失衡,通常運動能力也比較差,身高通常在120-145釐米,大多能生活能自理也能結婚生育,壞消息是FGFR3基因突變爲常染色體遺傳,有比較高的概率傳給下一代。

矮小症患者向來被當做異類,在20世紀初,矮人們只能從事非常有限的工作,比如進入馬戲團當演員,或者靠矮小的身材從事狹小空間的修理工作等。

今天的互聯網時代,對他們來說是要更仁慈一些的,一方面通過網絡矮小人們能方便地聚在一起互相幫助解決困難,另一方面互聯網也提供了很多不需要身體條件也不需要拋頭露面的工作,比如客服、程序員、電子商務等等。

當然還有很多現實問題阻礙着他們自食其力,社會的不認可,被普通教育拒之門外,他們身體上的異常卻連累了正常智力的施展,這纔是最悲劇的。

幻想着以成年人的心智回到小學生的身體裏,這件事就像是圍城裏的那句: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長大成人的我們想躲回童年,長不大的他們想當常人。

杜曉傑.兒童軟骨發育不全的診斷與外科治療[J].中國臨牀醫生雜誌,2020,48(02):135-137.

韓曉偉,董治亞,張婉玉,馬曉宇,安靜靜,肖園,陸文麗,王偉,倪繼紅,王德芬.矮小症病因及臨牀特徵分析[J].臨牀兒科雜誌,2019,37(01):39-42.

武蘇,汪素美,朱子陽,顧威,倪世寧,石星,劉倩琦.2132例矮小症患兒病因及骨齡分析[J].臨牀兒科雜誌,2015,33(08):730-733.

張明,趙文雙,高智文.FGFR3突變與軟骨發育不全的研究進展[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誌,2010,18(05):1-2+13.

天津電視臺《男人世界》欄目.2011.

中國矮小人口達800萬. 重慶晚報. 2010-11.

走進袖珍人世界:普通家庭難以承受“長高成本”. 工人日報, 2011-2-12.

27歲男子身體如兩歲孩童,心智只有14歲. 南方都市報, 2015-9-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