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江夏戰局中鄂縣(鄂州)的多次易主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長期都郢今湖北省荊州市),鄂地被封予王室親貴,邑主稱作“鄂君”。(《說苑)卷11《善說)日:“鄂君子暫親楚王母弟也,官爲令尹,爵爲執圭。”又言其生活奢華“乘青翰之舟,極黃芘,張翠蓋而擒犀尾,班麗桂衽,會鐘鼓之音畢。”②鄂君所以能驕逸淫侈,是由於其封地濱近長江,有舟楫通航之利,故得以經營販運而收穫頗豐。1957 年在安微壽縣城南邱家花園出土的《鄂君啓節》,其銘文反映了鄂地當時已是沿江上下、北通淮漢的轉運港口。戰國後期秦並楚地,設立郡縣,鄂地置縣後歸屬南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將秦朝南郡部分轄區劃出,另立江夏郡,鄂縣即在其境內。漢武帝曾封其長女以鄂縣爲采邑,稱爲鄂邑公主。③參照前述楚王封賜鄂君的情況來看,西漢鄂縣的商貿轉運業可能依然較爲發達,所以武帝將其封給長女以示關愛。東漢鄂縣仍屬江夏郡,其行政區劃未有改變。

不過,鄂地儘管很早成爲長江航運港口之一,但在政治和軍事上尚未獲得君主、將帥的重視。自春秋以降至漢末戰亂前夕近千年的時間裏,當地既沒有被當作國都或州郡的治所,也未曾駐紮過重兵或爆發過大規模的戰鬥,可見此時的鄂地並非兵家必爭之地。漢代鄂縣的行政長官爲縣長而非縣令,當地人口不多,屬於小縣,其政治、軍事影響無可稱述。秦漢400餘年間,不僅鄂縣附近未爆發過激戰,它所來屬的江夏郡也是如此.這是因爲從秦朝到東漢初年,國內政治、軍事鬥爭的地域表現是東西對杭,即“山西”或稱“關西")勢力與“山東”或稱“關東")集團的不盾衝突,雙方對峙爭奪的地帶主要是“山西”和“山東”兩大經濟區域交界的晉南運城盆地、象西丘陂和南陽盆地。秦西漢新芬王朝定都關中防範關東諸侯西侵的重要關隘設置在臨晉伶陝西大荔縣朝邑鎮東南) .面谷今河南靈寶市北)和武關玲陝西丹風縣東)。如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費誼所富“所謂建武關,西谷、臨晉關者,大抵爲備山東諸侯也。天下之制在陛下,今大諸侯多其力,因建關而備之,若秦時之備六國也。。”3 長江中游地帶由於遠離戰爭熱點區域,因此不被兵家關注。漢末中國的政治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東漢百餘年內,南方經濟和人口有了最著的地漢末中國的政治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東漢百餘年內,南方經濟和人口有了顯著的增長。在漢末北方軍閥長期混戰造成社會經濟嚴重衰敝的情況下,相對安定富庶的揚、荊、益州能提供足夠的物資基礎,維持某個割據政權與中原王朝相抗衡。於是在黃巾起義和董卓之亂以後,逐漸形成了新的南北對抗政治格局。孫策集團在佔領江東腹地之後,轉而向西方的長江中游地帶擴張,與佔據江夏的劉表部將黃祖發生激烈交鋒。據《三國志》孫策、孫權本傳記載,二人先後在建安四年、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春5次西征江夏,最終將黃祖所部消滅。

孫權佔領江夏郡後,隨即任命了一些將領擔任各縣的行政長官,其中也有鄂縣。如三國志》卷62昊書.胡綜傳》載“權爲討虜將軍,以綜爲金曹從事。從討黃祖拜鄂長。”P此時鄂縣首次歸屬孫吳。但是此番戰役結束後,孫權率領軍隊返回江東。劉表任命其長子劉琦繼任江夏太守,又領兵收復了該郡《三國志)卷 35蜀書.諸葛亮傳》載,諸葛亮爲劉琦謀劃,效重耳外出避禍之策。“琦意感悟,陰規出計。會黃祖死,得出,遂爲江夏太守,俄而表卒。”清人謝鍾英按 據此,孫權斬黃)祖未有江夏地。”②於是,鄂縣重新成爲劉氏的統治區域。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劉琮投降。劉備撤至當陽兵敗,隨即投奔江夏的劉琦,並聽從魯肅聯吳的建議,“進住鄂縣之樊口”3,造諸葛亮入吳與孫權聯盟。周瑜率衆溯江迎敵,孫劉兩家在鄂縣匯合後進軍赤壁冷湖北嘉魚縣),挫敗曹兵。曹操自華容撤退,留曹仁守江陵。“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 ,追到南郡”,與曹仁爭戰將近一歲,才迫使其退走成功地佔領了江陵附近各地。值得注意的是,劉備此時已奪取了荊州的江南4郡,而江夏郡的北岸重鎮夏口今湖北武漢市漢口、漢陽區)也在劉琦所部控制之下。《三國志》卷32《蜀書●先主傳》載:“先主表劉)琦爲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5謝鍾英雲:“蓋琦戰士萬人留鎮夏口,江夏全境俱爲琦有。廬江與江夏接境,故雷緒率部曲來降。”6建安十四年210 年)冬,劉琦病故,次年周瑜又猝亡,孫權聽從繼任主將魯肅的建議,借荊州南郡江北地區)與劉備,並將當地吳軍主力東調,屯駐在陸口今湖北嘉魚縣西南陸水入江之口),而江夏郡南岸的沙羨、鄂縣和下雉等地則被孫權乘機佔據。如《三國志》卷55吳書.程普傳》日:“周瑜卒,代領南郡太守。權分荊州與劉備,普復還領江夏,遷蕩寇將軍。”⑧謝鍾英對此考證道:“迨琦既 死,吳遂略取江夏江南諸縣,以通道江陵。於是程普領江夏太守,治沙羨。”又云:“建安)十五年,魯肅遂屯陸口,吳境越江夏而西矣。其時其事若合符節,故孫權有江夏江南諸縣,斷在十五年。”由此看來,劉備提出“借荊州”是有理可據的,因爲他損失了江夏郡的南岸地區。而孫權答應其領土要求,實際上是對此前侵佔江夏沙羨等地的補償。正如謝鍾英所評論:“江南四郡爲先主所手定,江夏爲劉琦所固有。所謂“借荊州’者,不過南郡江北之地。且孫)權既取江夏江南諸縣,先主有南郡, 數適相當。其後吳素荊州,實強詞奪理。”"後來魯肅去世,呂蒙領兵繼續駐在陸口。“肅軍人 馬萬餘盡以屬蒙“"而江北的重鎮夏口仍在劉備軍隊的控制之下。“借荊州”後,孫權企圖進攻四川, “遣孫瑜率水軍住夏口,備不聽軍過,謂瑜日:“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權知備意,因召瑜還。“這表明當時夏口有劉氏駐軍。直到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孫吳才得以佔有江夏郡長江北岸的部分領土,並對南岸的鄂縣等地實行名正言順的控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