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撰:儒風君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人的重陽節。

在《易經》中,“九”爲陽數,雙九便爲重陽。

古人認爲:重陽節這天,“清氣上揚、濁氣下沉”,所以要登高臨遠,暢享清氣。

傳說東漢的時候,易學大師費長房告誡自己的學生桓景,在九月九日這天帶好茱萸,登高辟邪。

桓景聽從師傅的勸告,這這天帶着家人登山遠行,回來之後,發現家畜全部得瘟疫而死。

從此重陽登高便成爲固定習俗。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寫下了無數登高詩。

有豪邁,有孤寂,有苦悶,有灑脫。

重陽佳節,儒風君精選九首,與你一起品讀登高詩裏的人生滋味。

振奮精神,掃除陰霾

《望嶽》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解讀】

這首詩作於大唐盛世,開元二十三年。

年僅二十四歲的杜甫在長安見證了大唐的繁華。

可是他在這一年的科考中失利,囊中羞澀,詩人不得不離開長安,另尋出路。

走到山東的時候,他登上泰山,被泰山的景色震撼,科舉失利的陰霾一掃而空。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登上山峯,衆山都變得渺小起來,那些人生中的不如意,也都變得渺小起來。

詩人登高望遠,豪情萬丈,內心的鬥志也被重新點燃。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挫折是人生的常態。

不要把眼光侷限在眼前,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

未來還有更多的人和事,振奮精神,重新上路,未來一定更好。

潦倒一生,一事無成

《登高》

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解讀】

前一首《望嶽》是青年杜甫的萬丈豪情。

這一首《登高》則是詩人歷經“安史之亂”後,窮困潦倒的暮年悲歌。

同樣是登高望遠,詩人的心境已與青年大不相同。

詩人一生不順,晚年流落四川,生活無依,疾病纏身。

重陽節這天,詩人獨自登高遠眺,秋風蕭瑟,滿目淒涼。

百年人生,馬上要到終點,自己卻依然流浪漂泊,一事無成。

人生的淒涼和惶惑,讓詩人心如死灰。

本是團圓的節日,大家一起飲酒作樂,自己孤單一人,竟然喝不下去。

人到暮年,生命將盡,一事無成,一身的才華和抱負終要隨自己一起埋沒。

這樣的痛苦,自古以來有多少人感慨過。

時也,命也,如果不能得償所願,不如放過自己。

無人理解,孤單一人

《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解讀】

陳子昂做官的時候隨軍平叛,前方戰敗的消息不斷傳來。

部隊軍心動搖,陳子昂主動請纓,希望可以帶兵平叛,卻被主帥拒絕。

陳子昂內心悲憤,深感一身才華無用武之地,寫下這首《登幽州臺歌》。

前無聖君,後無明主,時間綿長無盡。

登樓遠眺,天地悠悠,空間遼闊無限。

這無盡的時空中,只有自己一人踽踽獨行,無人瞭解,無人重用,怎能不讓人悲傷落淚。

用天地時間的無限,來反襯個人的孤獨,本是懷才不遇的憤懣,卻寫盡了人生的孤單。

人生百年,誰又沒有前後無依,孤身一人的時刻呢?

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在孤獨中沉澱自己,磨鍊自己,相信有一天,你一定可以成爲更好的自己。

劫後餘生,感恩擁有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唐代·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解讀】

公元759年,李白捲入李唐王朝內部鬥爭,流放夜郎。

途中遇赦,回到江陵,有劫後餘生之感。

作者重遊岳陽樓,說不盡的自在和暢快。

大雁帶走哀愁,山峯銜明月。

作者在岳陽樓的高處喝得酩酊大醉,卻依然興致不減。

人生最大的歡喜莫過於:失而復得、虛驚一場、劫後餘生。

李白爲功名奔忙一生,等到被流放的時候才發現,自由自在地賞景喝酒是多開心的一件事。

不要總是追逐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學着感恩,感恩擁有的一切,珍惜當下的美好。

無能爲力,無限傷感

《登樂遊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解讀】

傍晚詩人心情不佳,於是登上古原散心。

夕陽西下,景色無限美好,可是已接近黃昏。

再好的美景也會被黑夜吞噬。

留不住夕陽西下,挽救不了國家,沒法實現自己的抱負。

一時之間,百感交集。

詩人沒有“一覽衆山小”的萬丈豪情,只有江河日下的無限感傷。

人生總有這樣的時刻,無可奈何,無能無力。

人力有時盡。

很多事情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古人說:“君子樂天知命,不怨不尤”。

事已至此,學着坦然接受,也是一種修行。

懷才不遇,憂國傷時

《登金陵鳳凰臺》

唐代·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爲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解讀】

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被排擠在朝堂之外,不受重用。

苦悶的李白登上鳳凰臺,看到的不是美景,而是歷史交替中的殘敗。

鳳凰臺上的鳳凰早已飛走了,六朝曾經的繁華早已荒蕪。

遠景遼闊,可惜浮雲遮天蔽日,讓我看不到如今的長安城,看不到自己心中的明君聖主。

詩人藉着登高,透過歷史典故,寫懷才不遇,寫憂國傷時。

作者深陷困頓,難以自拔,登高臨遠,也難解心中鬱結。

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人生百年,匆匆而逝。

再多的執念,也終歸是要放下。

有舍必有得,捨棄名利,未必不能收穫一種更好的人生。

自信驕傲,一往無前

《登飛來峯》

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解讀】

寫這首詩的時候,王安石只有三十歲。

詩人正值壯年,心懷壯志志,加上政績斐然,宰相賞識,更是前途無量。

與李白官場失意的“總爲浮雲能蔽日”正好相反。

王安石是:“不畏浮雲遮望眼”。

登上飛來峯,王安石所見的是自身前途一片光明。

自己這顆政治新星正在升起。

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自己都會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只要自己攀登得夠高,那便什麼困難也不可能阻礙自己。

這份自信與驕傲,借登高之勢,表達地淋漓盡致。

過度的自信,是傲慢;過度的謙卑,是虛僞。

人生需要一點恰到好處的自信。

鋒芒盡斂,從容淡定。

飄零異鄉,思念親人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解讀】

重陽節,作者在玄武山宴飲,送別即將遠行的客人。

可是作者本身也身在異鄉,無法與家人團圓。

此情此景,倍感淒涼。

看到鴻雁從北方而來,作者埋怨道:

“我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苦楚,北歸不得,你爲何卻要從北方回來?”

重陽佳節,是感恩敬老的日子,在外的遊子要在這天回家,一起和家人朋友登高宴飲。

“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樣的日子裏,別人都是家人團圓熱熱鬧鬧,自己卻孤身一人,客居他鄉。

怎能不孤單感慨,思念親人家鄉。

家,永遠是一個人最堅實的後盾。

無論走到哪裏,只要家還在,歸宿就在。

在外漂泊的遊子的啊,不要讓父母等得太久,停下腳步,常回家看看。

一念放下,萬般從容

《九日齊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解讀】

唐會昌五年,杜牧被排擠到池州當市長,張祜來拜訪他。

二人同命相憐,在重陽節一起登山遊玩。

“塵世難逢開口笑”,人生就是這樣,不如意的事情總是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今日既然來此遊玩,就一定要玩個痛快。

何必學齊景公,一登高望遠,就滿懷唏噓,感嘆落淚呢?

古往今來,不如意的人有太多太多。

命運又不是單單針對你我二人,所以不必耿耿於懷。

登高暢飲,作者既是在開解朋友,也是在開解自己。

既然無法逆轉人生,何不灑脫一點,轉身放下呢?

柏拉圖曾說:如果不幸福,不快樂,那就放手吧。

那些用盡全力也沒能擁有的東西,不如就放下吧。

放下名利,收穫淡泊;放下過去,收穫成長;放下執念,收穫平靜。

放下越多,收穫越多。

放下不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擁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