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战争中,地理因素对于战争成败有着重要影响,白起能够在长平之战中围困赵军,便是在很大程度上凭借了地理优势。在《孙子兵法》中有言:“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只要将地势运用得当,地形优势可以说能够抵得上增兵数十万。除了行兵打仗以外,地形优势在政治和经济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我国古代战争中,这样在历史、军事或者经济上非常重要的地方,常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

例如关中,关中四面都有天然的地理屏障,整个地形易守难攻。好几个将都城定于长安的王朝延续时间都较长,这跟关中的有利地形有密切关系。再比如四川,自古以来蜀道之艰险便非常有名。四川盆地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如果驻守于四川,也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四川栈道

01

徐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徐州深入中原腹地,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控制了北上南下的通道。此外诸如襄阳、上党等地,都是战争中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的地方。这些地方或者由于地势,或者由于经济,不管是在古代帝王将领们眼中,还是在近代侵略者的眼中都有着极高的战略价值。

不过在战争中,既然有“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有没有“不争之地”呢?答案是有的。对于一个和平年代的国家来说,土地自然是越大越好,但是在战争年代,有的地方却不值得兴兵动众地去占领。

▲古代战争画像

我国有一个省份在历史上就是这样,要说占地面积,这个省其实也算挺大。但是却仿佛总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历朝历代的君主都对这个地方很头痛,而被派遣前往这个地方做官的官员更是将之视为一种惩罚。在近代日军对我国发起侵略战争中,他们也都没有花心思去占领此地,那么这个地方究竟是哪里呢?

02

它就是福建省,福建又被称之为“闽”,其出处在唐代的《周礼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福建地区)也。”福建省的海洋。矿产、植物资源都十分丰富,尤其是森林资源,其大部分面积都覆盖了森林,迄今为止都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在经济和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这样的地区并不适宜人们大规模生活。大片的原始森林非常危险,炎热潮湿的气候滋生了大量致命的蛇虫毒兽,产生能让人生病甚至送命的瘴气。古代人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十分艰难。

▲森林瘴气

但是仅仅这一个原因,并不会让福建成为兵家的不争之地。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支持战争,就需要消耗大量的金钱。而且这种消耗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消耗。为了防止整个国家或者政权的经济被战争拖垮,以战养战成为了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所谓以战养战,是指发动战争获得资源,然后用这些资源继续进行战争。

所以在这一个循环中,最关键的点就是“养”,然而福建养不起。福建耕地面积极少,粮食产量也很低。这里一直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名号,虽然福建的海岸线很长,但是在根本没有远航能力和技术的时代,这些海岸线可以说对兵家毫无用处。

▲福建耕地照片

03

此外由于福建的地势因素,所以交通也非常不便,想要从福建进出要跨越崇山峻岭,这对于战争时期的后勤补给非常艰难。很有可能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还未见得取得成效。总的来说,整个福建地区在南宋以前都是处于没有人力没有粮食,而且非常落后的状态。除非有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刚性需求,否则很少有人会往福建出兵。

在南宋之后,福建开始得到发展,总体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明清时期更是已经完全不同。但是当日军大肆入侵中国后,却依然没能占领福建。

▲侵华日军旧照

不过这并不是由于他们没有主动攻击福建,而是恰恰相反,日军曾多次组织兵力试图将福建拿下。但是福建得天独厚的地势以及当地军民顽强抵抗,最终日军的攻击无果。对于日军来说,如果要对福建加大攻势并不划算,因为福建的工业化很低,而且并没有他们所急需的战略资源,如果以巨大的代价占领福建,反而得不偿失。

结语

如今的福建,便如《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中所写的“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它除了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贸易集散地,还是国内非常有名的旅游胜地,与以往的生存环境已是大相径庭,早已不是所谓的“不争之地”。毕竟,而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也没有什么地方是“大后方”。我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不管是哪个地方,都在为祖国的崛起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资料:

《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

《孙子兵法》

《周礼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