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花椒之于四川人,木姜子是贵州人不离嘴的香料。

不管是宴席上的大菜,还是街头巷尾的小吃,贵州人都离不了它。

入口一股浓浓的辛辣味,紧接着舌尖又爽又麻,同时还伴随着一股浓郁而又神秘的香味。

说来,其实你也很可能吃过,贵州酸汤鱼里就有!

可以说,木姜子是贵州酸汤鱼的灵魂,只是因为长得像花椒,往往被人直接误以为是花椒罢了。

木姜子主要生长在南方,在喜欢“吃香喝辣”的地区,比如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地,都有忠实粉丝。

花、叶、果,做厨房香料一流

贵州人有多喜欢吃木姜子?

远在他乡的贵州人,说起家乡味,除了折耳根,就是木姜子了。

在贵州街边的粉馆、面店,木姜子油是桌面上的必备调料。甚至不少人家门前、菜园子里,都会种上几棵,随用随摘。

平日里炖肉,摘几片叶子洗净放锅里,去腥增香。

春季木姜花开的时候,摘取花,跟辣椒一起放进擂钵里,舂成酱,即可得贵州风味的辣酱。

夏秋时节结了木姜子,采摘下来,一部分可放盐,腌制成风味小菜;一部分晒干,又能用作家常香料。

晒干的木姜子和木姜子油,市面上也能买到。

除了好吃,还能入药。木姜子的果实入药叫“荜澄茄”,也有的地方叫“山苍子”。

五代的《海草本草》:“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说的是木姜子可以治急性腹痛,还能治霍乱引起的呕吐、拉肚子,还能祛寒消痰。

宋代《开宝本草》:“主下气消食,皮肤风,心腹间气胀,令人能食”。翻译过来就是,木姜子能开胃健脾、消除腹胀,可以缓解食欲不振。

对于“皮肤风”,即荨麻疹,也有一定作用。

明代《本草纲目》:“暖脾胃,止呕吐哕逆”,说的是,木姜子能祛脾胃寒气,温暖脾胃,从而缓解由此引起的呕吐、干呕等症状。

木姜子植物的根部入药,叫“豆豉姜”。

据邓志军药师介绍,这两者功效相似,都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临床上用得不少。

受凉后,出现肚子痛、腹泻,可取一小把木姜子的果实煮水喝。

阳虚体质(总是觉得冷,怕冷)的女性,若经血不通、痛经,可吃木姜子以温经、止痛。

产后虚寒的宝妈,受寒后头痛,或进入空调屋后浑身不舒服、脖子僵硬,都可以把木姜子作为调料,加入膳食当中。

另外,经医生辨证属肺寒的支气管炎患者,经常咳喘的人群,日常也适合食用木姜子。

注意:这些人吃多了易上火

木姜子性热,阴虚火旺、热性体质的人不宜。简单来说就是,平时吃辣椒、油炸食品等容易“上火”,出现肚子痛、便秘、喉咙痛的,就要少吃。

做成简易香囊,缓咳喘

木姜子的香气来源于它所含的挥发油——山苍子油,有抗过敏作用,可止咳平喘。

这一点,也可以好好利用起来。

邓志军主任支招:稍碾碎,用小布袋装起来,就是简易版的香囊。

本文来自《食尚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