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自从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鹿邑各乡镇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独特优势推动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2020年鹿邑县农民丰收节上,来自宋河镇的昆仑雪菊和小辣椒大放异彩,备受关注。

宋河镇东与亳州相望,西与柘城接壤,北与商丘相邻,通达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当地人活泛的思路和开阔的眼界,近年来以菊花、小辣椒、黄牛等产业为支柱,走上了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种养殖发展之路。今天,河南广播电视台映象网“乡村振兴·书记镇长说”大型专题报道组就走进鹿邑县宋河镇,探访藏在昆仑雪菊和小辣椒里的致富经。

昆仑雪菊落户老子故里,助力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金菊逢秋,正当其时。农历九月是菊花盛放的季节,如果你此时到宋河镇来,一定会被壮观绚烂的菊海震撼到无法言语。菊花种植作为宋河镇全新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镇种植面积已达6200余亩,覆盖张辛、大周、刘楼、刘桥、王楼、孙庄等15个行政村。品种以雪菊、金丝黄菊、贡菊为主,而其中雪菊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昆仑雪菊。

高建民是宋河镇张辛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全村率先深耕菊花深加工的能人。菊花种植有卖苗、采集鲜花和深加工制售花茶多种赢利模式,采摘的菊花经过电炕烘干直接包装为成品,成为茉莉花茶、和其正、加多宝、王老吉等知名饮品的原材料,经过烘干后的菊花每亩收益在1.5至3万元。

在张辛行政村雪菊种地基地,老乡们喜笑颜开,将一朵朵雪球似的菊花整朵摘下,统一过称算账。据张辛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高建民介绍,来摘菊花的都是附近的老乡,还有村里的贫困户,单靠摘菊花,每人每天就能赚到100元左右。

高建民说:“菊花种植有卖苗、采集鲜花和深加工制售花茶多种盈利模式,我们提供优质种苗给种植户,并且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以及技术培训,群众在种植过程中遇见问题都可以随时来咨询,在菊花成熟后我们会对老百姓所种植的菊花进行保底收购,保证种植户的利润不受影响。”

据了解,目前宋河镇菊花种植加工合作社共有20余家,扶贫菊花种植基地3家——鹿邑县建民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鹿邑县新合雪菊种植专业合作社、鹿邑县鑫龙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余17家左右均为县级专业合作社。其中,仅张辛行政村就有菊花种植合作社3个,种植金丝皇菊、雪菊、贡菊等各类菊花近千亩,每年可安置劳动力1100人以上,带动贫困户就业70余人,全村贫困人员由原来的303户、998人下降至现在的7户、18人。由张建民带贫的28户全部脱贫,全村人靠种植菊花实现创收致富。

红色产业火爆全国,小辣椒远销东南亚

在宋河镇,“红黄经济”的崛起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其中“红色经济”指的就是小辣椒。为发展“一村一品”,宋河镇结合药铺实际,扩大发展优势,积极打造以药铺行政村为主的辣椒种植加工基地。

宋河镇主要种植辣椒品种以艳红、天宇、三樱椒为主,主要涉及药铺、轩楼、杨桥、大周、卢尧等16个行政村。全镇共有辣椒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14家,其中药铺行政村12家,经贸公司2家,每年可安置劳动力1000余人,带动贫困户就业60余人,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1-3万元不等。

鹿邑县正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国家级加工示范单位,于2011年12月28日成立,以社员入股方式运营,示范带动社员扩大“红色产业”,推行“订单农业”,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解决缺优良种苗、缺管理技术、缺销售渠道的问题,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幅提高了椒农种植的积极性。在正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当地村民家家种辣椒,人人搞创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画卷。

经过近几年的运作,辣椒基地由“粗犷式发展”转变为“精细深加工”。原来仅单一售卖干、湿辣椒,现在则利用电炕烘干成干辣椒,注册自有品牌“椒正红”,面向超市销售;制作半成品辣椒酱、辣椒段、辣椒面、辣椒粉等系列产品,以老干妈、沙县小吃销售为主,同时也销往福建、贵州、安徽、浙江、山东等地;粉碎加盐做成辣椒酱,目前是是湖南泡椒鱼头辣椒原材料的最大供应商;或直接将鲜辣椒经过分拣装箱,通过冷链运输,出口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带动了周边几个县市发展种植小辣椒16余万亩。

要想做大做强,不仅要大胆“走出去”,还要积极“引进来”。正友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扩大加工生产线,累计投资固定资产110万元,建设生产场地2000多平米,遮阳棚(车间)600多平米,加工器械6组(套),简易烘干设备450多平米,新建库房300多平米。鼓励社员在其他省份承包土地,设置采购网点,推介辣椒产品。每年安徽、山东、河南、新疆、陕西、内蒙等各地大量鲜辣椒涌入宋河镇药铺村进行加工,已形成国内小有名气的鲜辣椒加工基地。

黄牛养殖激活富民春水,青贮饲料助力村民创收

一个好的产业能带动周边长远发展,更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增收。农民有养殖优势,宋河镇以轩楼、崔庄行政村为主发展黄牛养殖产业,成绩显著,可谓“牛”气冲天,“牛”产业激活了一潭富民春水。

宋河镇黄牛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夏洛莱牛、合牛、黑白花牛等,主要涉及轩楼、崔庄、王楼、张辛等行政村。目前黄牛存栏1800头左右,年出栏2500头,年利润1000余万元,主要销往长沙、温州、南京、阜阳、南阳、信阳等。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9家,均为县级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每年共安置劳动力33人以上,带动贫困户就业12人,每人每年增加收入2-3万元不等。

崔庄行政村的张飞是养殖大户,存栏400多头,每头利润在4000元左右,辛勤的付出不但为自己赢得巨大的回报,还带动了身边的人发展养殖。王楼行政村的袁清友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孩子患有先天性脑瘫,家庭经济举步维艰。2018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袁清友开始养殖黄牛,从一开始的十几头发展到目前存栏51头,实现了脱贫致富。对比这两年的变化,袁清友感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如果不是养殖黄牛,我们一家哪有现在的好日子?”

黄牛养殖业不但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就业,而且带动了周边产业。养殖黄牛需要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酒糟等大量青贮草料。据了解,每头牛年消耗3500斤青贮饲料,全镇每年累计消耗3150吨,农户每亩地青贮秸秆(玉米秸秆)在6000斤左右,每斤5分钱,每亩地可以收入260-300元。每头牛年消耗农作物干秸秆1800斤左右,全镇每年累计消耗1620吨,农户每亩地干秸秆(玉米秸秆)在2600斤左右,每市斤1毛,每亩地可以收入260元左右。黄牛养殖场需要的青贮饲料可以从村里的群众地里购买,每年春秋两季大约可为每个贫困户或群众增收2000元左右,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近年来,宋河镇把发展特色黄牛、青贮饲料作为村级产业振兴的主抓手。通过能人带动、村民参与的形式,形成村村有特色,户户有奔头的养殖业发展大格局,逐步实现全村群众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精准扶贫成果显著,贫困户变身致富典型

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宋河镇现全镇有15个扶贫点和一个扶贫车间,带贫76户135人,脱贫攻坚工作由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成立了脱贫责任组,并由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组长,以实现脱贫攻坚的高位推动。

在强化扶贫队伍保障方面,首先配齐补强脱贫攻坚工作队伍,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至7人,由2名班子成员分管扶贫工作,每村设立1至3名村级扶贫专干专职负责脱贫攻坚。在保障人员、经费的前提下,宋河全体镇村干部,齐上阵、共攻坚,针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召开了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和“脱贫回头看”专题会,召开了19次脱贫攻坚推进会,全面落实到户帮扶政策,加快贫困群众致富步伐。

和王楼行政村的袁清友情况一样,邵殿印原本也是贫困户,因为给父亲治病欠下了几十万的外债。邵殿印在外地打工时在服装加工厂工作,因为照顾父亲不能外出,他想利用自己的技术在家挣钱。

2016年,经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牵线,邵殿印申请了由政府贴息的贫困户小额贷款,购买服装加工设备,在家中搭建起了不到20平米的家庭小作坊。四年来,靠着勤劳质朴、诚信经营和政府的帮扶,邵殿印的服装加工生意由不到20平米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占地超过1千米的服装加工厂,并带动了附近的贫困户和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从一个受帮助的贫困户,到现在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邵殿印是千千万万个奋发图强宋河人的缩影。

全世界都在看中国,全中国都在看河南。在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老子故里鹿邑焕发着勃勃生机,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自己。曾经以白酒闻名的宋河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在宋河镇镇政府领导班子的领导下,以菊花、辣椒、黄牛等特色产业打造种植、生产+外销的全新优势,昂首走向全国,与世界接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