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自從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鹿邑各鄉鎮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獨特優勢推動發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在2020年鹿邑縣農民豐收節上,來自宋河鎮的崑崙雪菊和小辣椒大放異彩,備受關注。

宋河鎮東與亳州相望,西與柘城接壤,北與商丘相鄰,通達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當地人活泛的思路和開闊的眼界,近年來以菊花、小辣椒、黃牛等產業爲支柱,走上了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種養殖發展之路。今天,河南廣播電視臺映象網“鄉村振興·書記鎮長說”大型專題報道組就走進鹿邑縣宋河鎮,探訪藏在崑崙雪菊和小辣椒裏的致富經。

崑崙雪菊落戶老子故里,助力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金菊逢秋,正當其時。農曆九月是菊花盛放的季節,如果你此時到宋河鎮來,一定會被壯觀絢爛的菊海震撼到無法言語。菊花種植作爲宋河鎮全新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全鎮種植面積已達6200餘畝,覆蓋張辛、大周、劉樓、劉橋、王樓、孫莊等15個行政村。品種以雪菊、金絲黃菊、貢菊爲主,而其中雪菊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崑崙雪菊。

高建民是宋河鎮張辛行政村的黨支部書記,同時也是全村率先深耕菊花深加工的能人。菊花種植有賣苗、採集鮮花和深加工製售花茶多種贏利模式,採摘的菊花經過電炕烘乾直接包裝爲成品,成爲茉莉花茶、和其正、加多寶、王老吉等知名飲品的原材料,經過烘乾後的菊花每畝收益在1.5至3萬元。

在張辛行政村雪菊種地基地,老鄉們喜笑顏開,將一朵朵雪球似的菊花整朵摘下,統一過稱算賬。據張辛行政村的黨支部書記高建民介紹,來摘菊花的都是附近的老鄉,還有村裏的貧困戶,單靠摘菊花,每人每天就能賺到100元左右。

高建民說:“菊花種植有賣苗、採集鮮花和深加工製售花茶多種盈利模式,我們提供優質種苗給種植戶,並且提供免費的技術指導以及技術培訓,羣衆在種植過程中遇見問題都可以隨時來諮詢,在菊花成熟後我們會對老百姓所種植的菊花進行保底收購,保證種植戶的利潤不受影響。”

據瞭解,目前宋河鎮菊花種植加工合作社共有20餘家,扶貧菊花種植基地3家——鹿邑縣建民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鹿邑縣新合雪菊種植專業合作社、鹿邑縣鑫龍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其餘17家左右均爲縣級專業合作社。其中,僅張辛行政村就有菊花種植合作社3個,種植金絲皇菊、雪菊、貢菊等各類菊花近千畝,每年可安置勞動力1100人以上,帶動貧困戶就業70餘人,全村貧困人員由原來的303戶、998人下降至現在的7戶、18人。由張建民帶貧的28戶全部脫貧,全村人靠種植菊花實現創收致富。

紅色產業火爆全國,小辣椒遠銷東南亞

在宋河鎮,“紅黃經濟”的崛起成爲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勁動力,其中“紅色經濟”指的就是小辣椒。爲發展“一村一品”,宋河鎮結合藥鋪實際,擴大發展優勢,積極打造以藥鋪行政村爲主的辣椒種植加工基地。

宋河鎮主要種植辣椒品種以豔紅、天宇、三櫻椒爲主,主要涉及藥鋪、軒樓、楊橋、大周、盧堯等16個行政村。全鎮共有辣椒種植加工專業合作社14家,其中藥鋪行政村12家,經貿公司2家,每年可安置勞動力1000餘人,帶動貧困戶就業60餘人,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1-3萬元不等。

鹿邑縣正友農民專業合作社爲國家級加工示範單位,於2011年12月28日成立,以社員入股方式運營,示範帶動社員擴大“紅色產業”,推行“訂單農業”,爲種植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解決缺優良種苗、缺管理技術、缺銷售渠道的問題,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大幅提高了椒農種植的積極性。在正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當地村民家家種辣椒,人人搞創收,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美好生活畫卷。

經過近幾年的運作,辣椒基地由“粗獷式發展”轉變爲“精細深加工”。原來僅單一售賣幹、溼辣椒,現在則利用電炕烘乾成幹辣椒,註冊自有品牌“椒正紅”,面向超市銷售;製作半成品辣椒醬、辣椒段、辣椒麪、辣椒粉等系列產品,以老乾媽、沙縣小喫銷售爲主,同時也銷往福建、貴州、安徽、浙江、山東等地;粉碎加鹽做成辣椒醬,目前是是湖南泡椒魚頭辣椒原材料的最大供應商;或直接將鮮辣椒經過分揀裝箱,通過冷鏈運輸,出口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帶動了周邊幾個縣市發展種植小辣椒16餘萬畝。

要想做大做強,不僅要大膽“走出去”,還要積極“引進來”。正友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擴大加工生產線,累計投資固定資產110萬元,建設生產場地2000多平米,遮陽棚(車間)600多平米,加工器械6組(套),簡易烘乾設備450多平米,新建庫房300多平米。鼓勵社員在其他省份承包土地,設置採購網點,推介辣椒產品。每年安徽、山東、河南、新疆、陝西、內蒙等各地大量鮮辣椒湧入宋河鎮藥鋪村進行加工,已形成國內小有名氣的鮮辣椒加工基地。

黃牛養殖激活富民春水,青貯飼料助力村民創收

一個好的產業能帶動周邊長遠發展,更能帶動一方百姓致富增收。農民有養殖優勢,宋河鎮以軒樓、崔莊行政村爲主發展黃牛養殖產業,成績顯著,可謂“牛”氣沖天,“牛”產業激活了一潭富民春水。

宋河鎮黃牛品種主要有西門塔爾、夏洛萊牛、合牛、黑白花牛等,主要涉及軒樓、崔莊、王樓、張辛等行政村。目前黃牛存欄1800頭左右,年出欄2500頭,年利潤1000餘萬元,主要銷往長沙、溫州、南京、阜陽、南陽、信陽等。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共有9家,均爲縣級專業合作社。這些合作社每年共安置勞動力33人以上,帶動貧困戶就業12人,每人每年增加收入2-3萬元不等。

崔莊行政村的張飛是養殖大戶,存欄400多頭,每頭利潤在4000元左右,辛勤的付出不但爲自己贏得巨大的回報,還帶動了身邊的人發展養殖。王樓行政村的袁清友原本是村裏的貧困戶,母親常年臥病在牀,孩子患有先天性腦癱,家庭經濟舉步維艱。2018年在鎮政府的支持下,袁清友開始養殖黃牛,從一開始的十幾頭髮展到目前存欄51頭,實現了脫貧致富。對比這兩年的變化,袁清友感慨地說:“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如果不是養殖黃牛,我們一家哪有現在的好日子?”

黃牛養殖業不但帶動了村裏的貧困戶就業,而且帶動了周邊產業。養殖黃牛需要的玉米秸稈、小麥秸稈、酒糟等大量青貯草料。據瞭解,每頭牛年消耗3500斤青貯飼料,全鎮每年累計消耗3150噸,農戶每畝地青貯秸稈(玉米秸稈)在6000斤左右,每斤5分錢,每畝地可以收入260-300元。每頭牛年消耗農作物幹秸稈1800斤左右,全鎮每年累計消耗1620噸,農戶每畝地幹秸稈(玉米秸稈)在2600斤左右,每市斤1毛,每畝地可以收入260元左右。黃牛養殖場需要的青貯飼料可以從村裏的羣衆地裏購買,每年春秋兩季大約可爲每個貧困戶或羣衆增收2000元左右,同時還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近年來,宋河鎮把發展特色黃牛、青貯飼料作爲村級產業振興的主抓手。通過能人帶動、村民參與的形式,形成村村有特色,戶戶有奔頭的養殖業發展大格局,逐步實現全村羣衆脫貧致富,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精準扶貧成果顯著,貧困戶變身致富典型

扶貧攻堅,黨心所向,民心所依。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重要保障。宋河鎮現全鎮有15個扶貧點和一個扶貧車間,帶貧76戶135人,脫貧攻堅工作由鎮黨委書記負總責,同時加強完善組織領導,成立了脫貧責任組,並由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擔任組長,以實現脫貧攻堅的高位推動。

在強化扶貧隊伍保障方面,首先配齊補強脫貧攻堅工作隊伍,鎮扶貧辦工作人員增至7人,由2名班子成員分管扶貧工作,每村設立1至3名村級扶貧專幹專職負責脫貧攻堅。在保障人員、經費的前提下,宋河全體鎮村幹部,齊上陣、共攻堅,針對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召開了脫貧攻堅“百日會戰”和“脫貧回頭看”專題會,召開了19次脫貧攻堅推進會,全面落實到戶幫扶政策,加快貧困羣衆致富步伐。

和王樓行政村的袁清友情況一樣,邵殿印原本也是貧困戶,因爲給父親治病欠下了幾十萬的外債。邵殿印在外地打工時在服裝加工廠工作,因爲照顧父親不能外出,他想利用自己的技術在家掙錢。

2016年,經鎮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牽線,邵殿印申請了由政府貼息的貧困戶小額貸款,購買服裝加工設備,在家中搭建起了不到20平米的家庭小作坊。四年來,靠着勤勞質樸、誠信經營和政府的幫扶,邵殿印的服裝加工生意由不到20平米小作坊發展到現在的佔地超過1千米的服裝加工廠,並帶動了附近的貧困戶和閒置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從一個受幫助的貧困戶,到現在成爲脫貧致富的帶頭人,邵殿印是千千萬萬個奮發圖強宋河人的縮影。

全世界都在看中國,全中國都在看河南。在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中,老子故里鹿邑煥發着勃勃生機,正以全新的姿態向世界展示自己。曾經以白酒聞名的宋河鎮,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在宋河鎮鎮政府領導班子的領導下,以菊花、辣椒、黃牛等特色產業打造種植、生產+外銷的全新優勢,昂首走向全國,與世界接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