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胡巍

一阵阵的秋风刮起,寒意渐浓,北方不少城镇居民开始期盼暖气。

进入供暖季前,绝大多数居民已习惯依据住宅面积大小,向供暖企业缴纳暖气费。这是传统的按面积收费模式。但如果分户热计量收费,也就是类似电表安装,给家家户户装上热表,再参照各户用热量缴费,居民们还会习惯吗?

正观记者在北京城区街头随机采访了20多位用热居民,无论家中是否安装热表,他们均未按分户计量模式缴纳过热费,甚至有人未听说过该模式。

雾霾笼罩下的北京。热改曾被视为促进节能环保的方式之一。正观记者 胡巍 摄

事实上,北方大多数城市的分户计量收费,都执行类似北京的政策。“百亿规模投资,千亿级别市场”,这种现实无疑透露出“热计量改革20年未见成效”的尴尬处境,也折射出节能减排背后的利益纠纷及百亿投资背后的热改困局。

是壮士断腕,还是将热改进行到底?立即叫停,还是摸着石头继续过河?

拒缴热费引发的官司

今冬供暖季尚未来临,北京某小区一户居民收到了法院传票,由于拒缴热费,他被负责该小区供热的热企告上法庭。“不止我一户,也不止今年,几乎每幢楼都有被告的住户。”

居民们似乎不担心,因为该小区的A先生已在去年打过一场类似官司,根据判决结果,居民们推论认为,热企存在违约和乱收费行为。

该小区正好实施分户计量收费。

北京一户居民家的热量表。正观记者 胡巍 摄

A先生提供的供热采暖合同显示:每个采暖季开始前,住户先按面积一次性支付费用,在采暖季结束后,热企参照热表计量清算实际热费,多退少不补。

最初的供暖季,A先生很留心室温调节,可这年的账单显示其用热量很大,没有退费空间,其他很多居民也一样。“大家各自查看自家热表后,发现读数与账单抄数不同!”

当年的《北京晨报》对此进行了报道:“供暖公司承认共有4栋楼业主用户实际使用的暖气量算错了,后重新进行了核算并贴了公告。”

但住户们对热企产生了信任危机。“多次交涉后,我认为他们不会真按计量收费,就敞开了用。就算敞开用也能退费几十上百元,但我没去结算。”A先生认为热企违约,开始拒缴热费,“并非不愿缴,但前提是数据完全公开透明。”

10月23日,北京一小区内,24小时供暖保修服务专线。来源:视觉中国

他们的争议点在于热费的公摊部分。像买房公摊一样,计量收费不仅包括对各户的计量,还包括对公共区域的计量,最终结算点是在整个门栋前。各户对公共区域的热费按一定比例公摊。

但公摊计量很难弄清。A先生所说的“完全公开透明”,即指热企公开门栋及各户读表数,以便核算公摊计量是否造假。热企则拒绝公开各户读表数,认为涉及其他居民隐私。

B女士也是该小区住户,她说:“抄错表的那一年,我家公摊了2895个单位的热量,而家里的抄表数是5647个单位,公共区域的用热会达到我家室内的一半吗?”她补充道,“如果公摊造假,我们无法确认。”

2019年,A先生与某热企因热费引发官司,法院正准备开庭审理。受访者供图

这起官司在去年9月宣判,法院判令A先生缴费,但较之热企主张的5500余元热费(共两个采暖季),A先生只需缴纳5100余元,相当于期间每个取暖季多节省约200元,并驳回热企的其他诉讼请求。

小区居民认为A先生打赢了官司,因为判决书认定:热企对分摊热量的计算与相关规定不符,其单方面提供的数据不能作为A先生分摊依据;由于数据缺失,无法进行结算,系由热企未履行义务导致,责任由热企承担。

类似案例在其他分户计量收费的小区层出不穷。业内有人指出,数据不透明,以及市民普遍不知“多退少不补”政策,使新收费模式缺少民众支持。

热改20年,收效甚微

比起传统按面积收费,分户计量收费模式虽少见,但由来已久。

曾经的建设部在2000年便提出“分户计量”的改革方向,热费多少与用热量直接挂钩。

2003年,当时的建设部等八部委印发了《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北京、河北、内蒙古等11个省、市、自治区,解放军总后勤部等单位开展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

意见要求: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并执行分户计量收费的新办法;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也要进行改造,逐步实现由按面积计收供热采暖费向分户计量收费转变。

2005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明确,新建住宅要具备分户热计量条件。

为推动热改,国家的相关投入耗资巨大,仅热表安装一项,业内的保守估计就超百亿人民币,还有人提出200亿元或更多。但正观记者未能获得确切的投资额。

北方某热电厂。在供热季,北方许多城市面临热源不足的问题。正观记者 胡巍 摄

“分户计量收费需要安装热表和温控阀,老旧小区还要进行管网改造。诸多配套设施项目,任何一项都耗资巨大,过去一块热表的价格就高达千元。”一位业内人士称。

正观记者曾走访北方多个地市的城区,发现最近五年建成的住宅小区中,热表基本安装到各家各户,但几乎全部居民仍按住房面积缴费。

河北一户居民家中,热表早已损坏。“小区从未分户计量收费,坏了也就坏了。但听说如果将来维修或更新热表,还需要我们自费。”居民说。

10月25日,在廊坊市南城热力公司,工作人员巡检供热设备。来源:新华网

在北京多个新建小区,不仅热表已安装到户,且很多居民还领到温控阀。但大多温控阀未安装,一些人不知所领设备为何物,甚至已经遗弃。一位居民介绍:“温控阀是免费发放的,但我们不知如何安装使用,就是走个形式。”

安装在居民家中的温控阀设备。正观记者 胡巍 摄

一位家中装好热表和温控阀的居民则说:“家里太热或外出时,我会调低或关掉暖气,但小区从未实施分户计量收费,我也未减少过取暖支出。”

第三届中国供热学会年会(2020)上有一份报告,对19.4亿平方米的居住建筑进行了摸排统计,其中按热计量收费的共计2.2亿平方米,仅占11.3%。还有人认为,计量收费未必是分户计量收费,“因为分楼栋计量也是计量,分户计量收费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丹佛斯中国区副总裁、供热事业部负责人于泳溟说:“如果同一楼栋的多户居民合用一个热表,吃大锅饭的思想难以转变,节能环保效益不明显。同一楼栋里的居民怎样分配热费,更是难以解决。”

这一观点在正观记者的街头采访中得到印证,绝大多数民众不接受分楼栋计量,“邻居是否自觉很难说,但我要为别人的浪费买单。”

事实上,多年前由国家部委推动的这场热改,在业内一直存在支持和反对的两种声音。可确定的是,两派人士均认为热改已耗资巨大,而成效甚微。但在此外更多方面,业内的认识始终未达成一致,这也是热改既未叫停,又未实际落地的原因之一。

热改受商业利益驱动?

分户热计量收费始于西方。

世纪之交,西方的建筑节能专家、相关外企、环保NGO及国际组织,纷纷关注起中国的用热收费模式。他们的研究受到国家相关部委重视,组织了包括技术专家在内的业内人士出国考察。

但随着热改实践,反对声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来自热企。

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某热企的工作人员指出:“采用分户计量方式供暖,减少了能源浪费,用户热费随之降低,但供暖企业的收入也减少了。”

一位退休官员曾供职于北京市相关部门,他不赞成当前热改的推进方式:“分户热计量应当做到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居民、热企、表商得到经济回报,各方利益必须兼顾。在部分达到分户计量收费条件的地方或小区,之所以难以推动,就在于多方受益而把供热公司除之以外。”

多位不看好热改的业内人士提到,实施热改的主体恰好就是热企,“要是通过改革把饭碗砸了,它还会推动吗?”

他们进一步指出,国外热表生产商为了盈利,“怂恿”推动热改,“中国热改起步之初,国内热表生产商难以与外企抗衡。国产表最初故障频发,客观上也不利于热改进程。”

10月12日,工作人员在河北大唐国际张家口热电公司巡查。来源:新华网

国内供热领域的一位权威技术专家说:“我认为这背后是利益问题。如果只给每栋楼安装一个热表,这个市场很小;可如果每家每户安装热表,市场就很大。一户一表这件事,是有一批欧洲企业在中国推动。”

他还介绍:“如果说北方地区有100亿平米的采暖建筑,一户按100平米计算,每安装一个热表大约1000元,全国市场就能达到千亿元规模。”

丹麦工业巨头丹佛斯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热表生产,该公司参与了中国供热改革,包括相关政策的讨论。丹佛斯中国区副总裁于泳溟说:“实施分户计量,对于包括丹佛斯在内的相关企业,意味着商业价值。”他还分析:“从行业层面讲,热改将有利于供热行业的绿色转型,促进能源的充分利用。从用户层面讲,可以降低民众取暖成本,培养良好的节能意识和行为。从国家层面讲,实现了节能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

由于热改进展缓慢,一些业务单一的热表厂商出现经营困难,其中包括国产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技术不断突破,国产热表质量差的现象已大为改观,外企的垄断地位早已打破。根据丹佛斯提供的数据:2019年,全国热表的市场规模为8.1亿人民币,其中外资品牌2.53亿,仅占总体市场的31.2%。

此外,分户计量收费是否节能,业内也存一定争议。

前述北京退休官员称:“北京市曾委托科研机构做了大量调研,得出结论是:热量损耗主要是由于建筑围护结构不保温,这部分有60%左右的节能潜力;其次是供热系统不节能,比如管网的老旧、漏水等等问题,这部分有30%到35%的节能潜力;行为节能只占7%到10%。”

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哥本哈根能效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卓伦说:“分户计量所鼓励的行为节能,一般能降低15%到25%的能耗,如果应用到进行过节能改造的建筑,则能降低30%。但通常情况下,建筑节能改造所需要的投入更大,所以分户计量值得投入。”

一户居民家中的智能温控终端设备。正观记者 胡巍 摄

某市一位积极推动改革的热企负责人介绍,该市实施分户计量收费的小区中,根据2008-2018年十个采暖季结算情况,约70%用户实现了节能节支。他说,“过去使用的进口热表价格达千元,但如果每年节省300元热费,更有些住户可能是500元,只需两到三年收回成本,而一块热表可用10年以上。近年来,更便宜的国产热表质量大幅提升,完全满足分户计量,老百姓支出就更少了,很划算。”

分户计量收费有违公平?

热是一种商品,多用多交钱,少用则少交钱。在热改支持者看来,只有通过分户热计量收费,才能体现市场的公平性原则。

首先,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房,可以自由选择。丹佛斯的于泳溟指出:“在传统收费模式下,老百姓花更多钱买了保温好、能耗低的房子,但是要按面积交一样多的供暖费,这并不公平。”

其次,在集中供热条件下,分户计量实质是取消不公平的福利供热。“在同一栋居民楼的管网系统中,存在近端用户与末端用户,可理解为不同住户与热源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由此造成室温差距较大,但同样的居住面积也要交同样的热费。”于泳溟说。

公平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热改反对者看来,供热具有特殊性,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并不总是适用。

前述国内权威技术专家曾说:“与电表、水表、气表的计量不同,热量能够通过墙体传到邻近房间,因此没办法完全算清账。

“热量从门、窗、外墙散发出去。同一栋大楼里,你要是住在楼顶把角位置,你家就有三四面外墙。我要是住在中间,可能就一两面外墙。比如,都是100平米的房子,都维持20度室温,你家消耗的热量就是我家的三到四倍。如果按热计量收费,一个冬天下来,你家花4000块钱,我家花1000块钱,你会不会觉得不公平?

“另一种现象是:我家如果住在中间,即使把暖气停了,由于上下左右的邻居开着暖气,比如都是20度,我家温度也差不多能达到16到18度。所以我一分钱不交,而邻居消耗的热量却增加了。”

民众也有自己对于公平的理解。

前述北京A先生的家就处在楼里三面是墙的位置,但他从未感到不公。“选购商品房,我必然考虑朝向、日照等问题。既然说热有传导性,那么夏季使用空调也面临同样问题。但我不会因为维持室内凉爽需要多耗电,就抵制分户计量的电费缴纳模式。”

在北京丰台区某80年代建成的小区,人们对于取暖费的差异,表现得确实不如A先生那般态度分明。仅有约半数居民认为完全可接受,原因在于“不管我家热费是不是比别家多,总比现在按面积缴纳省钱。”但一位家住顶楼把角位置的居民问:“中间位置的居民,能否从其少缴纳的热费中扣除一部分,用于补贴把角位置的住户?”

热计量改革如何破局?

分户热计量收费模式应不应继续推进,无论持何种观点,其背后始终存在利益之争。

在供热领域一家行业协会人士与正观记者交流时,其态度左右摇摆。该协会的多数会员单位是热企,但该人士又说:“分户计量收费也并非完全不可行,毕竟有几座城市还是做得不错,不妨继续试点。我们协会的会员单位也有热表生产商,他们也不容易。”

少数热改“做得不错”的城市,也可能得益于意外因素。前述支持改革的热企负责人坦承,该市的特殊背景是热价倒挂。“造成的结果是:供热越多,公司亏损越大,所以我们有很强的节能动力。对于一些热企,供热越多意味着营业额越大,如果不存在价格倒挂问题,也就意味着企业利润越高。”

德国柏林一位居民提供的取暖费账单,各房间热量及费用等清晰列明。

丹佛斯公司则介绍,其与甘肃某热企合作的项目,在2015年-2020年四个供暖季,“年燃气消耗量增加了53%,供热面积却增加了128.5%,平均退费率超过99%,共实现增收395万元。实施热计量以来,不仅居民得到实惠,热力公司增加了收入,且降低了废气排放。”

10月12日,张家口经开区沈家屯镇供热站。来源:新华网

一位专家指出了中国热改进展缓慢的另一症结:政府制定了分户计量政策,但没有要求必须分户计量收费。“缺少法定要求,真正能够直接优化用热行为的计量收费杠杆,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研究员陈卓伦介绍了一种经验:“国外有种能源服务公司,对一幢大楼进行能源审计后,制定出整套节能方案,然后免费改造相关设施。能耗降低所减少的支出,也就是节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公司按照约定比例从中分成。”

在中国的公共建筑(区别于住宅)领域,陈卓伦所说的这种企业已经存在。但这些企业也面临困难,上海某节能公司的负责人对正观记者说:“这不是一个暴利行业。节能改造不仅包括初期设备的投入,还包括后期的运营维护。以某大厦为例,合同期为6年,而收回成本就需要3年。而且很多大楼业主缺少改造意愿,尤其是那些机关事业单位。”

基于热改现状,丹佛斯公司仍寄希望于用实践检验理论,于泳溟说:“我们当下目的不在于扩大热表销售,而是呼吁将已安装好的热表真正用起来。我们确信分户计量收费是正确路线,必将促进节能减排事业。国家为此投入资金已达百亿级别,如果因噎废食,必导致巨大资源浪费。”网

统筹: 石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