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戰場上,許攸爲什麼要臨陣叛逃三國三大戰役,官渡、赤壁、夷陵對於曹操而言,最關鍵的就是官渡之戰。因爲赤壁之戰輸了就輸了,只不過是把荊州給丟了而已,但是。官渡之戰卻是曹操的生死之戰,當然也是袁紹的決勝之戰。

官渡之戰

這場戰役最關鍵的節點就是許攸從袁紹處叛逃,臨陣投靠了曹操。然後在許攸的建議下曹操率兵偷襲糧倉,烏巢,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最終勝利。其實在許攸叛逃之前,曹操已經快堅持不住了,運糧是越來越困難。他甚至給留守許昌的荀彧寫信,說自己不想在官渡待著了。要退回許昌,死守,荀彧還回信鼓勵他字兒雖然想了很多,但大意就是堅持就是勝利,但是堅持和勝利有什麼關係,曹操也不知道。好在最危急的時刻,許攸叛逃了。

許攸

把袁紹的底細全部給曝露,然後建議曹操偷襲烏巢。也就是說,對於官渡之戰而言,許攸叛逃是最關鍵最致命的節點。如果沒有這件事輸的很可能就是曹操,那麼關鍵性的問題來了,許攸爲什麼會叛逃,根據一般的解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許攸給袁紹出主意,讓他繞過官渡派人偷襲許昌。結果這麼好的一個計策,被固執的袁紹給否了。他說我一定要光明正大的答應曹操結果許攸一氣之下就臨陣投靠了曹操。

曹操

這個版本被廣泛接受,很多史學家也拿這個來說事兒來證明袁紹是真的特別蠢。我還記得某位學者評價袁紹的時候是這麼說的,他因狂妄而固執,因固執而愚蠢,因愚蠢而狂妄,這就簡直太想當然了。袁紹的出身是比曹操好,但是在亂世之中。青徐幽並四州之地都是袁紹自己得下來的,不是繼承下來的這樣的人如果還能稱之爲愚蠢,那麼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連白癡都不配了。偷襲許昌這件事也是如此。許攸教袁紹偷襲許昌,不是出自三國志的記載,而是習鑿齒的漢晉春秋裴松之再給三國志作注的時候,就經常說很多事情,其他書裏都沒有記載,只有習鑿齒有這個。說很可能就是他自己編的,用裴松之的原話叫自造。也實際上三軍大學的中國曆代戰爭史三國卷早就討論過這個問題。袁紹不是不想偷襲許昌,而是這個。方式根本不靠譜,詳細論證這裏我們就不做了,只說一點軍隊可以繞過官渡糧草也行嗎?不行啊,沒有糧草,必須速戰速決,3日內拿下許昌,不然就會被困死。而且你去繞到官渡於許昌之間,隨時都有被包夾的可能。

同時,根據三國志曹仁傳的記載,袁紹是嘗試過偷襲許昌的,而且還嘗試了兩次。他先派。劉備到汝南地區搞小動作,牽制許昌,造成了自許以南名利不安的現象。於是曹操就派曹仁把劉備收拾了一頓,劉備灰溜溜的回去了。第二次袁紹是派一個叫韓雄的將領,從西方繞道,打算偷襲許昌,結果又讓曹人給半路截斷了。然後史書上說袁紹從此不敢分兵復出,也就是說袁紹一點兒也不忌諱偷襲許昌這件事,而漢晉春秋的記載完全是假的。

張郃

那麼既然漢晉春秋是假的,那許攸爲什麼要臨陣叛逃呢?根據史學家方世明的研究,許攸叛逃的原因是權利和地位之爭的結果,什麼意思呢?要知道袁紹是汝南人,他起家的地方確實河北冀州,因此他手下就有兩股勢力。第一就是他從汝南潁川這一帶帶過來。實力第二就是冀州本土的勢力,比如郭圖許攸心脾淳于瓊循甚新平。包括曾經在袁紹手下待過的荀彧和郭嘉都是汝南潁川一帶的人,而沮綬張郃和沈佩田烽都是濟州的本土勢力。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兩撥人是一直鬧個不停,審批和許攸不對付郭圖和張郃不對付。結果河南派的許攸作爲主要模式在前線作戰的時候,河北派的審配居然抄了他的家。而許攸就此一氣之下隻身叛逃,連老婆孩子都不要。隨後河南派的郭圖又在袁紹面前說,河北派說張郃的壞話,導致張郃也一氣之下臨陣叛逃,也就說袁紹集團居然在緊急的戰爭時刻還不忘內鬥,這纔給了曹操的可乘之機。其實這種現象在。三國時期是很常見的,比如蜀漢政權具有本土和外來集團的鬥爭,而東吳也有槐泗集團和本土集團的對立。所以啊,讀歷史最好不要以爲自己比古人聰明,因爲紙上談兵容易,但只有設身處地了,才能真正明白什麼叫做形式大過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