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蕭蕭

距離9月15日,已經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華爲半導體芯片的“斷供”絲毫沒有緩解的跡象。最好的消息也就是,臺積電可能獲得28納米及其以上線寬產品的對華爲供給授權——這對於5G時代,無論是基站還是手機終端都高度在意“能耗性能”的市場需求下,將是重要的卡脖子狀態。

“麒麟芯片已成爲絕唱!”不僅僅是手機,包括安防部門、TV產品等海思系芯片此前廣泛應用的產品線上,都在面臨“工藝卡脖子”和“斷炊”的現實。——這樣的場景也讓更多的行業人士開始對“面板”這個 “信息產業”另一個關鍵部件“擔憂不止”!

產業集中度不同,面板不是芯片

爲何華爲芯片會被一刀切的卡脖子?”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面板業是否會遇到“同等危機”的關鍵。

從芯片角度看,全球7納米以上工藝,臺積電和三星是“唯二選擇”。其中臺積電已經連續三年在工藝推進上領先三星。先進工藝的背後,也涉及一系列更高標準的材料產品:如光刻膠、特種氣體的“壟斷”——因爲先進工藝被壟斷,所以這些爲先進工藝準備的材料,不可能“百花齊放”。事實上,沒有先進工藝生產線去“用”,甚至很多材料企業都沒有“機會”去研發高檔半導體工藝材料。

但是,對比先進光刻工藝的“唯二”,先進光刻機更是“唯一”的壟斷狀態。荷蘭企業ASML是目前全球唯一EUV光刻機供應商——實際上,光刻機自身並沒有壟斷,被壟斷的是高性能光刻機:即100納米以下工藝線寬產品,海外企業只剩下ASML一家。

更爲重要的是,ASML看似強大,本質卻也是一個“集成性”的廠商——先進EUV光刻機是集中了歐美日最頂尖光學、材料、機械工業的成功。後者決定,先進光刻機很難繞過“美國的長臂越界監管”。所以,ASML只是聲明“DUV(深紫外)光刻機向中國出口,無需美國批准”!這不是授權,而是自認無需授權:ASML這一表態,一方面是由於國內半導體產業,包括閃存和內存芯片,已經是ASML最重要的光刻機採購客戶;另一方面,本土上海微電子的28納米光刻機也到了最後衝刺階段——強行不賣國內市場,ASML在DUV等傳統世代技術上只會“單方面丟失市場”。

每個表態詞彙背後都是ASML和臺積電的小心翼翼。”這也反映了半導體芯片上,國內被卡脖子的嚴重程度。

但是,在顯示面板上,這樣的“唯一、唯二”格局並不充分。且目前,全球無論是OLED還是LCD國內廠商是最大的“投資陣營”!這就決定了,成熟產品和技術上,面板被卡脖子的概率更低!

例如,美國康寧的玻璃基板在行業內的佔比超過半數(歷史最高值高達75%),但是,京東方選擇康寧的同時,TCL選擇了日本旭硝子作爲合作方。國內還有彩虹和東旭光電等企業開發顯示級別的玻璃基板。更爲重要的是,全球最先進的10.5/11代玻璃基板製造線,目前只在國內市場有工廠、有需求。這種產業鏈協同的高度,是保障產品供應鏈安全的關鍵。

再例如,從顯示面板應用的光刻機角度看,顯示面板和半導體芯片的光刻機“檔次不同”!即,可以簡單理解半導體芯片是頂尖產品、材料和工藝;顯示面板則使用次一級的設備、材料與工藝。這決定了在國內光刻產業鏈追趕國際巨頭的背景下,面板行業所需的各個工藝、設備與材料必然率先被“突破”——上海微電子現在最賺錢的業務之一就是面板TFT用光刻機產品。

在面板行業另一個重要的制約性裝備是OLED材料矩陣成型設備:即噴墨印刷OLED設備,以及蒸鍍OLED設備。其中噴墨印刷OLED設備的研發企業只有美國一家Kateeva:京東方、TCL、三星等大型面板企業都是這家企業的投資人和股東。顯然Kateeva設備有可能受到美國貿易措施的影響,但是好消息是Kateeva的印刷性工藝設備還沒有成爲市場“量產”設備。一旦受制於人,國內產業追趕的空間與時間條件都比較大。

在OLED蒸鍍機產品上,日韓實際都已經突破設備量產難關。其中日本佳能是全球最重要的供應商。而美國沒有相關設備供應企業。國內先進OLED蒸鍍設備企業,近三年從零做起,也已經取得了低世代線實驗產品的問世,走過了“零技術”積累的門檻,進入世代爬坡階段。蒸鍍設備,考慮到韓國企業的成長路徑,可以看到這並不是一個“顯著瓶頸化”的裝備,其突破難度比先進光刻機要小。——更何況其僅僅應用在OLED顯示上,對液晶產品影響爲零。

綜上所述,面板與芯片在“卡脖子”上最大的不同就在:面板製造工藝、設備和材料的“高度”要低很多。包括面板配套的IC產品的研發和製造,也要比5G相關芯片對技術與工藝的要求低一兩個檔次、這也導致其產業集中度要比先進芯片產業鏈低很多。這基本決定了,在突破芯片先進工藝和產業鏈之前,面板產業鏈會先獲得安全保障。同時,考慮到國內面板產業的全球領先規模和巨大的投資增量,與半導體芯片、特別是計算芯片的製造弱勢不同,市場的力量也決定了“國外資本很難與錢過不去,更不願意將天天喫的市場拱手送人、並間帶着培養競爭對手”。

自強不息,夯實內循環基本盤的任務

面板產業鏈比芯片更安全:這個判斷雖然沒有問題。但是在芯片已經被卡脖子的背景下,也許美國不介意“更多的落井下石”。一切從底線出發、充分考慮風險因素下,面板業產業鏈的自強不息依然在路上。

回顧面板產業,我們亦曾經被卡脖子。2008年,奧運會熱銷季之前,我國臺灣地區的面板工廠,將本土彩電企業已經交付定金的產能和成品,轉給了韓國彩電企業,導致國內彩電廠商“無米下鍋”——這被認爲是國內顯示產業從未有過的奇恥大辱。2001—2006年,韓國、中國臺灣的六家企業合謀操縱液晶面板價格,也給國內彩電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卡脖子能得到好處,人家爲何不卡!”在行業人士看來,你的弱點就是對方的進攻要點——產業鏈的安全和自強,更多與自己的能力有關,而非要被外部壓力壓着走。目前,有了華爲先進半導體芯片這樣的案例,只能是進一步增加各個產業的“命脈危機感”。面板行業雖然經歷了近十年4000億元的產業鏈投資,國內產業已經形成從規模、技術世代的領先,向先進前沿研發能力領先的升級趨勢,但是產業鏈覆蓋、關鍵領域的自給率依然並不充沛。

例如,以光刻膠爲例,國內也可稱爲全球光刻膠第一大市場、第一大供給國——但是,國內95%的光刻膠主要用於“印刷電路”低端工藝產品,TFT、半導體光刻膠等代表的高端市場依然需要努力突破:光刻膠產量全球領先,利潤只有日系巨頭零頭,這一局面即是產業安全問題也是企業發展問題。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即便韓國這樣的所謂半導體先進國家,2019年也遭受了日本同行的“半導體氟氣體”的制裁和限制,着實表現出“內循環的產業安全”不是空話、不是隔空造靶子,而是實實在在的“產業命門”、“經濟命脈”的事實。

國內大循環就是以我爲主,雙循環就是利用海內外兩個市場的資源、資本和技術。這兩個並不矛盾。而且,以我爲主的內循環必須佔據“主動地位”,才能保障經濟安全。顯示面板產業10年大發展已經走在全球“第一陣營”,但是並不是真正的高枕無憂。接下來在更細、更長的產業鏈上實現“自主安全”將是重要的市場方向與發展任務。後者也是我們從顯示大國,向顯示強國邁進的關鍵升級點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