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北方。漢獻帝只是個傀儡,實權都在曹操手裏,但曹操卻遲遲不肯稱帝,最終病死。曹操病死,曹丕繼位,公元220年10月漢獻帝宣佈退位,將皇位禪讓給曹丕,曹丕故作推辭,再三推辭後還是繼承了皇位(真香真香)。曹丕受禪登基,改國號爲魏,改元黃初,爲魏文帝,並尊曹操爲武皇帝,廟號太祖。一月後,曹丕非漢獻帝爲山陽公,至此東漢結束。

其實禪讓對兩方都有好處,雖是禪讓,實則被逼,單也有益於雙方。

對漢獻帝來說:禪讓讓自己能有個好聽的退場說明,漢室衰微,衆所周知,漢獻帝不過就是個名號,實權全由曹家掌管。再者說,曹丕繼承的不是漢室的天下,這些都是曹操一手打下來的,一寸疆土一寸血,曹操用一生的時間,西至涼州,東到徐州,兗州,北至冀州。按功勞來說,都是曹家的功勞。禪讓爲了讓自己有個完美的下場,同時的確是漢室無人,自己沒辦法做出改變。

對曹丕來說:禪讓是明正言順的奪權的最好方法,表面推辭,實際是早已有所想法。爲了禪讓曹丕是做足準備的,漢室衰微,有臣子勸曹丕篡位,曹丕暗示這個事情只能是漢獻帝自己說出來,於是大臣們紛紛勸說漢獻帝,在威逼利誘下,也只好無奈答應。

這個禪讓皇位的做法,也完美解釋了曹操爲何不肯稱帝,是道德輿論的力量,直接奪權篡位,很可能落得像王莽的下場一樣。

所謂禪讓,不過是曹劉兩家的政治鬧劇,誰都不願撕開那有關道德底線的面具,曹家借禪讓奪權,劉家借禪讓下臺,大家都落個好名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