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兩千多年以前,其中充滿了政治、愛情、懸疑甚至一些玄幻的因素,雖然看起來非常荒誕,但有什麼辦法,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搞笑。

和親

一:和親

兩國或者兩族爲了和平或者經濟等方面的原因,締結婚姻,最早出自西周, 周幽王時,周朝的西邊有個附庸小國,號之爲秦。

秦一直跟西邊的西戎過不去,打了幾輩子仗,始終拿人家沒辦法,萬般無奈之下。

前778年,秦之秦襄公贏開,將妹妹穆贏嫁給西戎部族中最強大的西戎豐王,最早的和親就這麼來了。

當然,也有人說,最早的和親發生在襄公二十三年,這裏的襄公並不是秦襄公,而是魯襄公,故事記載在《左傳》當中,曰:

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 ,而固與範氏和親。

這是兩個大家族之間的和親,看起來也符合和親的要素,但時間呢,魯襄公二十三年約在前550年,比秦與西戎的和親晚了兩百多年,所以,和親第一之尊榮,便非秦莫屬了。

當然,打不過就跟人和親也不是多光彩的事,然而,秦襄公卻從這次和親中得到了天大的好處,什麼好處?

秦襄公

第二年,即前777年,秦襄公不省心的哥哥世父和不小心的在與西戎部族的戰鬥中兵敗被俘,事後呢,還是西戎豐王親自出面斡旋,將世父放了回來,被人家俘虜之後還能活着回來,這在秦與西戎的交戰中,絕對是破天荒頭一遭,但,和親的好處還不止這些。

也正是因爲和親跟西戎搞好關係,讓秦的後方暫時安定下來,這才使秦襄公抽出手來,放心大膽的向東、向東,最終佔據了素有“關中鎖鑰”之稱的汧(念“千”)邑,即如今陝西隴縣,並定都於此,首次將核心勢力發展到陝西。

爲以後的大秦打下了基礎,從這個層面講,和親是有好處的,所以,之後就一直延續下來,一直到西漢。

前220年,漢高祖劉邦跟匈奴打仗,不小心喫了點虧,事後沒有辦法,只好跟匈奴和親。

西漢與外族之間的和親就這麼開始,而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西漢,發生在劉邦開創與外族和親先例一百餘年之後。

匈奴

二:一百餘年之後

所謂時光如水,日月穿梭,眨眼百年已過,雖然和親還在繼續,但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

原先,大漢與匈奴和親,是打不過他的時候採用的一種權宜之計,這種和親,一直延續到漢武帝登基,前140年,總共十次,選了十個公主,嫁了三個單于,冒頓單于、老上單于以及軍臣單于。

十個公主嫁三個單于,這是怎麼辦到的呢?

沒有辦法,從繁華的長安到苦寒的漠北 ,總有些公主因不服水土而死,死了之後怎麼辦?

兩族之間的友好不要了嗎?

不可能,那也只能另選公主再嫁,當時的漢就能有這麼委屈,所以劉邦死後,冒頓單于就大着膽子跟呂雉求婚,說什麼;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語氣如此狂妄,不是沒有道理,這種時候呢,漢與外族的和親,多少有點認慫的意思,但到了漢武帝之後呢?

呂雉

漢武帝登基不久,目光側重於發展西域,目的就是爲了在西域尋找一些盟友,和他們聯手,一起打敗匈奴。

所以,漢武帝時有兩次重要的和親,前108年、前103年,分別選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嫁給烏孫昆彌(國王),爲什麼?

其時西域諸國中,烏孫勢力僅次於匈奴。

至此,和親的性質悄然發生變化,已經有了點平起平坐的意思,也正是在這樣的努力下,到了前71年,漢宣帝本始三年,漢烏聯軍共同出擊,一戰而

至右谷蠡王庭,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都尉、千長、騎將以下四萬級,馬、牛、羊、驢、橐駝七十餘萬頭。

取得了徹徹底底的勝利,是役之後,匈奴一蹶不振,乃至於發生分裂,最終到了甘露三年,即前51年正月,呼韓邪單于就到長安覲見漢宣帝,求着跟漢朝搞好關係了。

並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跟漢朝和親,這時候 ,是匈奴顛倒過來巴結漢,漢元帝沒有辦法,只能把王昭君嫁給他,關於這件事,史書上是這麼說的:

賜單于待詔掖庭王檣爲閼氏。

這句話有兩個要素:

一個是方式,賜,本身就有點居高臨下的的意思;另一個是身份,當時,呼韓邪單于的意思的恢復故制,還跟以前一樣,你選個公主嫁給我,咱倆家搞好關係。

可現而今呢,漢朝還能理會他那茬嗎,和親可以,但公主就別想了,你身份不夠,要娶就娶個待詔掖庭,普通的宮女,當你的閼氏,也就是王后去吧。

瞅瞅,實力足夠的時候,皇帝就能這麼硬氣。

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和親雖然還在繼續,但已經變成居高臨下的“賜”,願跟你結親是你的榮幸,沒有求着誰或者向誰認慫,完全是給你面子,是一種恩賜。

而這種恩賜,還是有很多國家趨之若鶩的,比如,遠在西亞的波斯。

公主

三:選個公主嫁波斯

自漢武帝時,了不起的張騫鑿空西域,開闢絲綢之路之後,漢就開始與波斯,那時候叫安息國的交往。

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安息王密特里達提二世令兩萬騎迎漢使于波斯東界,隨後遣使中國,當時搞得就能有這麼隆重。

打那兒以後,波斯與漢的交流就基本沒有中斷過,而且在交流過程中,對漢也是越來越崇拜,當時,波斯有民謠說:

希臘人只有一隻眼睛,唯有中國人才有兩隻眼睛。

什麼意思?

希臘只有理論,但,中國,除理論之外,還有先進的技術。當時的中國,在波斯人眼裏,基本上就是天神一樣的存在,既然是天神,那麼,能跟天神結親,那是多麼榮幸的事。

榮幸怎麼辦?

孫悟空的老師唐僧口述的《大唐西域記》裏,就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任波斯王,因仰慕東土繁華,向大漢提親,大漢皇帝當然要給面子,賞他一個公主。

但,大漢到波斯路途遙遠,怎麼過去呢?

六蜚羊,別開玩笑了,那是幾萬年前的東西,大漢那會兒,估計早失傳了,沒有辦法,只能選一些身高力壯、武藝高強的護衛,補充到和親隊伍,護送公主到波斯了。

一行人就這麼出發,眼看就快到波斯東部邊境的時候,不小心遇到匪亂,很混亂的那種。

遇到匪亂怎麼辦?

硬衝過去肯定不行,不小心傷到花花草草就不好辦了,不能硬衝過去,該怎麼辦呢?

還是人多力量大。

在陡峭的山上,給公主建一座行宮,除幾個貼身護衛外,其餘人等一律守在山下,飲食等都通過籃子吊到山上,就這麼死守, 一直守到匪亂平息爲止。

就這樣一直過了三個月,匪亂終於平息,當大家正準備收拾上路的時候,忽然驚奇的發現,公主懷孕了,誰的?

有本事站出來,我保證不弄死他。

當時,公主沉默不語,好似有點事不關己,倒是身邊有個侍兒,勇敢的站出來說:

勿相尤也,乃神會耳。每日正中,有一丈夫從日輪中乘馬會此。

都瞎琢磨什麼呢,還誰的,能是誰的,神啊,每天中午,都有一個神, 騎着金色的高頭大馬,從太陽當中翩翩而降,跟公主私會,沒跑了,孩子準是他的。

衆人看看公主,公主沉默不語,好似有點事不關己 ,有人就心說了,我信你個鬼吆。

公主堡

然而,懷孕的公主送到波斯,波斯能要嗎?回去,皇帝面前怎麼交代,本來打算風風光光的到波斯享福,但現在,進不得,退不得,人生就由此陷入灰暗嗎。

當然不,有人就說了:

斯事不細,誰就深誅?待罪境外,且推旦夕。

事情到了這個份兒上,還管什麼進退,反正這地兒也不錯 ,索性,就在這裏立國,過一天算一天吧。

衆人深以爲然,於是:

石峯上築宮起館,週三百餘步。環宮築城,立女爲主,建官垂憲。至期產男,容貌妍麗。母攝政事,子稱尊號。

修城牆,定國號,立公主爲王,還真的關起門來當起了皇上,生下的孩子宣稱是“漢日天種”,有天神的血脈,既然是神的血脈,那自然能:

威德遐被,聲教遠洽,鄰域異國,莫不稱臣。

很是發展了一些勢力,在西域也很有點名氣,這個國就叫朅盤陁國,其故址就是現在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歸屬中國,自治縣以南約三十多公里處,有一處叫做“公主堡”的遺址,據說就是當年公主避亂並立國的地方。

誰能想到,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也能這麼有趣呢,也許,這就是公主對命運的反抗吧。

參考資料:《左傳》、《史記》、《漢書》、《大唐西域記》等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