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五路道路綜合整治改造中,街道爭取轄區單位場地支持,建設居民公共活動空間

本報記者 黨賀喜 通訊員 馮燕 文/圖

“灰牆、翠竹、曲徑通幽的人行道,走在現在的經五路上感覺像身處江南一樣。”省委社區居民林二平大姐見到記者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和林二平一樣,老黨員陳裕也“羣衆所見略同”。在經五路黨羣服務驛站,陳裕在廣電社區活動現場觸景生情地說:“你看,落地窗、臨街房、裝修一新的佈景,多好看多實用呀,咱們終於有了一個明亮寬敞的多功能空間了。”陳裕告訴記者:“我家就住在經五路8號院,原來參加活動得走十幾分鍾纔到社區活動室,現在有了這個驛站,我們這些老年人出了院門就能在這兒看報、聊天,還有免費飲用水,太方便了。”

由於身處老城區,經五路綠化少、停車位少、基礎配套陳舊、交通秩序混亂。可經歷了短短半年,街道全變了:管線入地、三行分離、立面改造、公共空間建設等都煥然一新。而這一切鉅變,正是得益於街道依託區域化黨建平臺,同向合力畫出的“同心圓”。

經八路街道不僅是省委所在地,轄區還聚集了80家公共單位和衆多“兩新”組織。面對特殊街情,特殊考卷,經八路街道黨工委爲搭建區域化黨建平臺找到特別的破題之眼,意在形成轄區各級各類黨組織大黨建、大聯合、大融合的大格局。“區域化黨建的關鍵詞就是以黨建共駐共建和居民共商共治爲兩個機制,實現轄區老百姓需求和黨組織資源精準無縫對接;以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服務羣衆爲三項服務,實現黨建與中心工作、街道黨工委與各類參與主體的同頻共振。”經八路街道相關負責人道出了區域化黨建的硬核“壓縮包”。

概念很“骨感”,現場很“豐滿”。正是有賴於區域共建這個“金鑰匙”,經八路街道纔開啓了高品質城區的幸福之門。

攻堅“雙改”,他們一馬當先。省委辦公廳提供631平方米門面房,打造5分鐘便民生活圈;省軍區提供2000平方米門面房,用於建設街道黨羣服務中心;河南煤監局、省煤炭銷售總公司、鄭州市市政局等10個單位提供2034平方米房屋,用於改擴建黨羣服務驛站等爲民服務陣地。爲破解拆違難題,省國資委領導牽頭成立樓院違建拆除工作組;豫劇三團領導帶領職工做羣衆工作,攻堅拆除違建2.2萬平方米;爲實現道路共治,轄區社會力量積極踊躍——經五路和經八路沿線20家單位、近百家商戶,爲道路立面提升出資近500萬元。好風憑藉力,“雙改”不再難。

爲民服務,他們一往情深。通過黨員代表大會和居民代表大會,街道發展讓大家說了算,民生實事帶動大家共同幹,通過共商共議,小巷夜燈、晾衣架、休閒座椅等一大批“家門口”實事工程落地;通過兩項會議確立的8大類133項資源清單、2大類62項需求清單和3大類163個項目清單,讓單位與單位之間、單位與羣衆之間形成“共同體”,實實在在解決問題、攻克難題。河南省總工會作爲街道黨建代表成員單位,認領了場地供應、慰問幫扶、政策宣傳三個服務項目,發揮自身特點定期到街道和所屬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我們每年都要和街道簽訂共建協議,把我們的資源拿出來,爲其他共建成員單位和羣衆服務,我覺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兒。”省總工會機關黨委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基層治理,他們一如既往。整合區域社會組織、居民自治組織、到社區報到在職黨員,成立“街道+社區+樓組”三級志願服務隊伍,制定10大類70項服務,以項目實現志願活動的多樣化和專業性等舉措解決難題“頑症”的“利器”。同時,轄區單位和企業發揮優勢,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支持建立長效激勵機制。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在區域共建這片沃土上,經八路街道黨工委用黨組織與羣衆的互動讓“雙改”工作更有生命力,讓爲民開展的各項服務更有溫度,讓基層社會治理更有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