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爲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因此把這一天定爲重陽節。

關於重陽的歷史,早在屈原的《遠遊》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官兮”之句。可見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很重視重陽。

揚州人重陽節七大習俗,你知道多少?

【習俗之一: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是登高。《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最爲著名。王維當時才17歲。那一年獨自一人漂泊在長安的王維,在重陽節這一天想起了遠在家鄉的父母兄弟,回憶起曾經他們在家時互相佩戴茱萸草的快樂時光,一時間情不自禁寫下了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裏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王維明明是山西人,爲何憶山東兄弟呢?原來是因爲王維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爲“山東兄弟”。

揚州是平原地帶,有少量丘陵,但高度有限。於是登臨高樓成爲揚州人重陽的保留節目。《廣陵潮》第六十七回中說:“大約總請母親到揚州過重陽節,在天寧寺三層樓上登高。”如今,揚州長跑隊每年在唐城遺址門前比賽登臨,許多老人爬上平山堂登臨棲靈塔、觀音堂,或到文峯塔等高處以欣賞秋景。

【習俗之二:賞菊】

重陽節和菊花有什麼關係呢?

重陽時節,菊花盛開,滿城盡帶黃金甲。其實是因爲菊花在秋季九月開得最爲絢爛,而重陽節正值金秋,所以古人會在重陽節這一天飲酒、賞菊賦詩。東晉詩人陶淵明最愛此事了。白居易:“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一滿園的菊花好似鬱金黃,中間有一叢卻雪白似霜。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老人家進了少年去的地方。

厲惕齋的《真州竹枝詞》有一首《菊影》就描繪了揚州人賞菊的獨特情趣:“長盆短盆盡橫陳,爲照幽芳蠟代薪。若論看花須看影,紛披壁上更精神。”把栽有菊花的泥盆套進青瓷或是紫砂的花盆中,高低錯落地擺放。到了晚上,邀來三五好友,入座後熄滅大燈,用燭臺點燃蠟燭,藉助燭光來賞菊。燭光下,菊花的身影投射到白牆上,像剪紙,又像版畫,形態各異。

揚州人傳統的賞菊佳處,是城北傍花村。如今瘦西湖景區每年都組織金秋菊花展,花事之盛已經大大超過了當年的傍花村。重陽之日,我們不妨結伴往遊,做一回衆香國裏的饕餮。

【習俗之三:喝菊花酒】

《揚州畫舫錄》載,揚州歷史上盛產“百花酒”,菊花酒也是其中的一種,上古時代的做法是“採菊花莖葉、高粱、黍米等釀酒,至次年9月始熟用”。到了明代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亦佳”。

菊花酒自宋代以來,一直爲揚州佳釀,已近千年。

【習俗之四:佩茱萸】

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揚州運河古鎮灣頭鎮,地處古運河急轉彎處,古代該地遍植茱萸樹,時至今秋,芳香遍野,故名“茱萸灣”。西晉名將周處,江蘇宜興人,他在《風土記》中說九月九日“折茱萸房以插頭,言闢除惡氣,而御初寒”,可見古人相信茱萸有避邪祛病的功效。茱萸灣的茱萸,屬於木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藥。每年二月份先開花,後立葉,到冬季再結果。

【習俗之五:喫重陽糕】

重陽節的時候,人們會喫一種傳統食品——重陽糕。這是爲什麼呢?據說是因爲有些沒有山的地方沒法登高,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喫糕。用喫糕代替登高,寓意“步步高昇”。又因爲這糕在重陽喫,就被命名爲“重陽糕”。揚州重陽糕是用米粉做成,蒸熟即食,微甜、鬆軟、爽口,老人和孩童尤爲喜歡。糕形也有趣,正方形,小小巧巧的,上染紅點。賣糕人把若干塊小糕疊成一摞,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旗。時候,常從走村串戶的擔子上買來幾塊“重陽糕”,軟軟的,熱熱的,到口便化了。糕以米粉蒸成,色白味甜,形狀或者是圓的,或者是方的。

【習俗之六:啖蟹】

重陽節前後是螃蟹上市的時節,賞菊持螯吟詩是古代文人重陽節的風雅之事。揚州本是產蟹的地方,揚州人也善於喫蟹。據食譜記載,揚州用蟹製作的常用菜餚,就有清蒸蟹、炒蟹線、雪花蟹鬥、蟹子豆腐、蟹黃扒魚翅、蟹粉獅子頭等等,令人眼花繚亂。

【習俗之七:尊老敬老】

雖然現代過節的方式漸漸發生了變化,但重陽節的寓意始終如一——尊老、愛老、敬老、助老,成爲重陽節最核心的價值所在。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爲老年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