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普京展望技术合作,中国军工已今非昔比,有哪些可交流?

据塔斯社10月22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22日谈到俄中关系时表示,俄中定期举行海上和地面联合军演。他说:“我们互相交流军事建设领域最好的经验。我们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已达到很高的协作水平,而且,这并非只是交流产品或买卖军事产品,而是交流技术。”

在过去几十年当中,中国几乎是单向地从苏联/俄罗斯获取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但最近10年来,随着中国国防工业的高速进步,局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对俄罗斯,已经从技术引进进步到了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阶段。那么双方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何在?我们不妨把军事技术简单地分成陆、海、空、天、核、电这6个领域来分别探讨。

在陆军兵器方面,又大概可以分成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导弹、轻武器、运输车辆、工程设备等类别。

在坦克装甲车辆方面,笔者认为,中国已经超越俄罗斯,实现了一定的领先水平。这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有二:中国攻克了先进大功率柴油机和自动变速箱技术,俄罗斯并没有;中国攻克了先进光电火控系统,俄罗斯却失去了苏联时代唯一的火控厂。另外还有些小的方面,例如中国掌握了先进坦克穿甲弹的制造技术,俄罗斯却没有。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没有任何技术诀窍可以拿出来作为筹码,俄方在先进装甲材料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有技术交流的价值。此外,中国主要车辆厂在必要的工序上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机器人化,这是俄罗斯完全不具备的条件。

在火炮方面,中国也已经取得显著优势,特别是火炮的自行化、射击自动化方面,已经把俄罗斯甩开很远。在导弹技术领域,俄罗斯虽然有数量繁多的反坦克导弹型号,但先进型号的缺乏和电子技术的落后,让这些导弹只能以低价、大威力作为卖点。

在卡车领域,中国占据绝对优势。在过去40多年里,中国从欧洲国家大量引进先进卡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自主创新,已经能够拿出先进型号,与国际大厂正面竞争。俄罗斯却逐步边缘化,甚至需要从中国和欧洲进口发动机才能支撑新型卡车的研制。

在工程机械领域,俄罗斯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庞大的型号体系。虽然同样饱受发动机性能低劣的制约,但工程设备对发动机极端性能的要求没有那么突出。因此,双方有着不少可以交流的地方。

不过在轻武器领域却是俄罗斯遥遥领先,中国新一代5.8毫米枪族刚刚问世,远远谈不上成熟。俄罗斯却在长期实战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轻武器研制科研规律,不但持续推出优秀型号,也是国际市场上的出口大户。中国警方近年从俄罗斯进口了T-5000高精度狙击步枪,反响不错。

如此看来,在陆地领域,中国装备已经在多数领域占优。俄罗斯如果能从中国获得柴油机、自动变速箱、火控系统等主要分系统的大批量供应,就能显著提高陆军装备的战斗力。不过在一些细节化的问题上,比如人体工程学设计、勤务性能,甚至握把、按钮、座椅等的具体位置上,中方缺乏来自战场的经验,这却是俄罗斯的强项。这些用鲜血换来的知识,中方需要认真向俄方学习借鉴。

海军领域是双方可以紧密合作的一个特殊领域。

由于俄罗斯失去了黑海造船厂,硕果仅存的北方造船厂最多只能制造中等吨位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俄试图恢复大型主力战舰制造能力的努力举步维艰。坐拥四大战舰制造厂的中国因此而拥有了明显的优势。试想20年前,中国还需要向俄罗斯订购现代级驱逐舰,如今却已经成为海军造舰大国,能生产055大型驱逐舰,出口054A护卫舰,局面翻转令人感慨万千。考虑到造船业的复杂程度和广大涉及面,俄罗斯哪怕从中国直接引进技术、设计和主机,也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大型先进舰艇的研制能力,不妨直接进口整舰。特别是054A级的导弹武器系统、火炮与俄罗斯有着很大的兼容性、相同性,如果能大批交易,必将大幅度提高俄海军战斗力。

另外,俄在海军直升机方面依然具备一定优势。卡莫夫设计局的反潜直升机在世界海军装备领域独树一帜,解放军海军进口的卡-27等型号频繁出现在各类军事演习中,受人瞩目。

在雷达、声呐、电子对抗等领域,中方拥有优势,也有望成为俄海军唯一的货源。

航母是双方可以紧密合作的另一个领域。眼下俄罗斯的航母处在严重的困局当中,不但没有钱制造新船,连旧船的修理维护费用也无法足额拨付。中国虽然已经拥有两艘航母,并且可能在制造第三艘,但在使用经验上还是非常不足的。这就意味着中方在相当多具体配套装备的研制和使用上缺乏经验,特别是舰载机。双方有一定的互补性。

上面所说的仅仅是水面之上,在水下,俄罗斯依然保持着显著的优势。俄罗斯不但保持着37艘核潜艇的庞大水下兵力,而且拥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对于战略核攻击、反潜、反舰等战法比较娴熟,更有长期的全球巡逻和对抗知识。中国虽然正在研制和装备新型核潜艇,但无论在数量和使用经验上都有着很多的课程要学习。

在空军装备领域,笔者认为中俄之间的优劣势非常复杂。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很大程度上还高度需要俄罗斯,自行研制的各类发动机虽然进展很快,但无论技术水平还是产能尚且不能充分满足航空兵部队需要。不过在战斗机领域,歼20的出现和服役使中俄几乎拉开了代差,除非苏57能够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同样是真正的五代机。在运输机方面,俄罗斯依然是老大哥,伊尔76虽然已经落后,但装备数量和使用经验远远超过运20。至于超音速轰炸机,俄罗斯有两个老款现役型号图22M和图160,中国尚且是空白。在无人机领域,中国凭借信息化优势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在地空导弹领域,中俄已经呈现出平等竞争的局面,中方在高性能电子元器件方面的优势明显。至于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高技术机种,中方已经远远把俄罗斯甩在后面。

中方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短板,就是直升机。虽然直10、直19、直20等型号的服役,让中国直升机装备进入了世界主流,但是无论产能还是种类尚且不能满足需求。俄方无论是技术合作还是批量供货,都具有机会。

所以总体来说,双方在空军装备领域存在着很多对等合作的机会,如果能联合研制下一代防空导弹甚至战略轰炸机,都是能够双赢的。俄罗斯还可以考虑求购一些自己无法研制的特种飞机和高性能无人机。

航天领域的中俄合作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这主要是俄罗斯长期专注于和西方的合作,包括国际空间站、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等。但自从美俄关系恶化,与西方的航天合作前景就显然日益暗淡。美国本轮地月轨道空间站合作协议的签约方当中,竟然没有俄罗斯,显然局面不算乐观。所以,中俄航天合作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具体内容或许会包括俄罗斯如何进入中国建设中的空间站,两国导航卫星的兼容互操作,以及正在讨论的中国载人登月工程。在所有这些领域当中,俄罗斯卖点最高的合作项目就是重型火箭发动机,特别是出口给美国的RD-180。这种成熟的型号对中国的参考价值很大。相应地,俄罗斯方面会需要中国自主生产的各类宇航级电子元器件。即使在西方,这种元器件的生产厂家也屈指可数,西方政府很容易加以管制,俄罗斯的秘密采购几乎已经无法进行了。只有转向中国才能维持货源。

 俄罗斯和中国都已经实现了洲际导弹的固体化和公路机动化

俄罗斯的核武库规模至少比中国大一个数量级,而且核武器方面的任何合作都会非常谨慎。不过,双方在战略防御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合作机会。美国是一个拥有三位一体核能力的超级大国,有手段从中国或者俄罗斯的任何一个方向发起核突击。在传统上,由于苏联/俄罗斯边境线漫长,在美苏军控谈判中吃了亏。条约要求,双方都只能沿国境线部署13部雷达。但观察美国的国土形状就可以发现,用13部雷达足够覆盖全部边境线,特别是北部边境比较短。苏联/俄罗斯的北冰洋海岸线却很长,考虑到东西两线的部署需求,会在西伯利亚北部存在一个大缺口。苏联到了末期无计可施,只能在接近蒙古边境的位置部署了一部雷达,雷达波束抵达北冰洋时,宽度就可以封堵缺口了。但这却违反了协议,被迫拆除。

如果把中、俄的雷达网联合运作,就可以形成一个几乎覆盖整个欧亚大陆的预警网。彼此保护住对方的北线、南线。特别是中国并未与美国签署任何军控条约,雷达部署位置和数量不受限制。再考虑到中国拥有055这样的强大海基雷达平台,可以机动补盲,双方的合作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在信息电子方面,中国几乎具有一边倒的优势。由于投资匮乏、人才大量流失,俄罗斯的国防电子工业已经有多年裹足不前,甚至连军用电子设备需要的基本元器件都无法提供,只能大量从国际市场上采购民用器件。当面对美国电子战的时候,如果说中国尚且可以守住阵地,俄罗斯就几乎是任人宰割。俄罗斯如果能从中国大量引进具备抗干扰能力的通信、指挥、控制类电子装备,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不过这需要非常坚实的政治基础才能实现。

上述所有合作,都需要建立在高度战略互信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除此之外,装备合作还需要充足的经济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