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不知具体从何时开始,西安的街头开始竖起一条条围挡,小区的楼面上被一层层防护网围住,原本畅通无阻的道路时刻都面临着堵成“停车场”的风险。

近年来,西安在“修炼”,生活在其中的我们也不得不跟着“历劫”,好在已经“小有成就”:小区改造了不少,地铁通了不少,绿道吸人眼球……那么,对待这场不得不经历的“历劫”,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

资料图。

施工改造原是利民好事,为何怨言多?

“让市民群众在老房子里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正是老旧小区改造的目的所在。这项惠民、利民的工程既是众望所归,为何在落地时却陷入“众口难调”的困境。

公共区域脏乱,电梯间和楼梯间建筑垃圾影响通行,易燃物堆积,建筑材料堆放占用停车位,工程现场管理电话反映后无改善……据相关媒体报道,不少居民对改造都抱怨着目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资料图)

其实,老旧小区改造存在面广、量大、周期长的特点,是一个从内到外系统改造、全面提升的过程,因此这项惠民工程,推进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在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定的“阵痛期”。

但这项工程是非常有意义的,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群众愿望强烈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发展工程,事实上,改造工程呈现的效果其实没有令人失望。

以已经改造完成的明德门北社区为例,过去,街面自行车乱停放,两侧店铺外立面破旧,外摆摊子几乎占到了道路中间。小区里脏乱差,卫生、停车、绿化、治安等老小区的常见问题,这里一样都不少。

如今街道整治干净,楼房外立面焕然一新,新的防护网安全坚固,空调外机的位置整齐划一,墙体换成了新的外衣……“以前的现在一样没有。”一名住户评价说。

西安城市交通拥堵。(资料图)

再说到交通,说起西安市的交通,市民们的心情可以浓缩为一个字——盼,有的人盼着施工路段尽快通车,有的人是盼着能早点拆除围挡缓解拥堵……尤其到了每年秋冬季节,西安的交通拥堵更是成为市民关注的问题。

据10月22日,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等权威机构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显示,西安位列中国主要城市交通亚健康榜第一名,同比下降19.79%,交通健康指数最低。

由此可见,西安的交通确实变拥堵了,但变拥堵的原因是因为施工围挡吗?

其实,根据交警部门的表述,就目前西安市的交通状况而言,造成拥堵的直接原因是四个“增长”之间的矛盾——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围挡数量的快速增长与停车位缓慢增长及路网建设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

另外,车和路之间的供需不平衡也成为制约交通畅行的一个因素。根据10月23日交警部门披露的数据,9月以来,西安市机动车增加近8万辆,总体保有量达到387万辆,位居全国第7。

“提前看好一辆车,两三天就能把车提出来挂牌上路,但两三天不可能修好一条路。”交警部门负责人表示,加上西安目前停车位不足,很多驾驶员将车停在马路上,占用了部分机动车道,导致其他车辆不能有效利用现有道路资源,致使通行效率下降。

“路面上的围挡驾驶员能看到,机动车的增加数量驾驶员看不到,所以很多驾驶员就以为是围挡影响了交通。”交警部门负责人说。另外,根据大数据资料显示,目前西安市的拥堵多出现在早晚高峰的校园和商场周边,以及部分高架桥的入口区域,且不是全天候的。“如果是围挡造成的拥堵,相关区域应该是全天候拥堵。”

城市围挡施工(资料图)。

综合来看,施工改造并不是造成今日百姓质疑的主因,而今天的施工改造恰恰是为了明天更好。

城市脱胎换骨,难免伤筋动骨。西安市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是西安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意味着西安市民要经历城市发展中的必经阵痛。

施工改造虽然会给市民造成短时间的不便,但如果我们不抓住“迎十四运”建设的发展契机,对西安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改造,就意味着城市品质只能永远停留在现有水平,甚至错失下一步发展的机会。

背街小巷改造(资料图)。

加速缩短“阵痛期” 西安竭力打造群众期盼的“暖心工程”

一排排脚手架,一条条建设中的道路,一个个老旧小区改造……这个冬天,有人说,西安成了大工地,带来了路堵等种种不便。眼前的不便,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感同身受。

但他们的视角与一些市民有些不同,借势借力,乘势而上!过去一些想做但因各种因素制约做不了的项目都加快推进完成!借力“迎十四运”建设,就是在尽可能取得市民支持理解、各部门全力配合的基础上,缩短工程“阵痛期”!

一个个事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迎十四运”建设项目,既是服务保障,更是城市基础建设的加速器。

这个加速器推动的,有的是对已有工程的整治修缮,更关键的是关乎民生福祉的“暖心工程”,是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显著提升。

资料图。

据了解,今年以来,西安各级部门积极配合,积极加强基础建设,打通断头路,整改老旧小区,让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城市魅力不断释放。

截至目前,西安市“三改一通一落地”实现新突破,5个城改项目、144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顺利推进,5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全部完成,2条断头路提前打通,通信架空线落地工程加快推进。

同时,西安市多个大型市政项目工程同步推进,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打造立体交通路网,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质。

目前,地铁5、6、9、14号线建设及三期建设规划线路全面落地。 其中5号线、6号线一期、9号线信号单系统调试已完成,正处于试运行阶段,计划年底开通初期运营。另外,昆明路、北辰大道、新兴南路三条快速干道项目同日竣工通车。

背街小巷改造(资料图)。

当然,在这些施工改造项目正在各地陆续展开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市在各区域的综合整治方案中,无论是改造方式还是改造内容,更加强调多方参与,也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呼应民生需求。

以西安市碑林区老旧小区改造为例,今年3月,在仁厚庄小区的提升改造之初,质疑声就接连不断,居民投诉施工噪音扰民、影响正常生活。面对困难,相关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小区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加快施工进度,让小区在最短的时间内“旧貌”换“新颜”。如今,让这个有着近40年历史的小区“华丽变身”,居民重新找回了满满的幸福感。

另外,此前很多市民反应,部分围挡长时间围而不建,建设周期不明。为了实现政府和公众共治,今年开始,城管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还把“围挡”变成了“围栏”,建立交通占道围栏电子档案,实行开工备案、工期临近预警和完工销号制度,确保市民和监管部门能从施工外部看到工程的进度变化,方便市民对“围而不建”“围而缓建”的项目进行举报投诉,督促施工单位尽早完成工程项目,早日还路于民。

资料图。

不可否认,城市基础设施施工改造其实是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必须用系统化思维来解决民生烦忧。一方面要科学规划,确保施工项目顺利进行,城市基础设施施工改造不是简单地修修补补,而是要来一次“脱胎换骨”,要在征集民意、汇集民智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精心打造。

另一方面,制定监督监管机制,并贯彻始终。在改造过程中,除了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外,还要加大居民的监督力度,加强第三方监管验收,确保工程质量不走样、改造结果暖“民心”。

毕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正如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在10月24日西安市召开迎十四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推进调度会上所强调的:“要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深入一线把群众的需求、存在的问题搞清楚,广泛细致倾听群众意见,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把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让市民群众从心底里满意。”(文/李为涵 刘望)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