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不知具體從何時開始,西安的街頭開始豎起一條條圍擋,小區的樓面上被一層層防護網圍住,原本暢通無阻的道路時刻都面臨着堵成“停車場”的風險。

近年來,西安在“修煉”,生活在其中的我們也不得不跟着“歷劫”,好在已經“小有成就”:小區改造了不少,地鐵通了不少,綠道吸人眼球……那麼,對待這場不得不經歷的“歷劫”,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

資料圖。

施工改造原是利民好事,爲何怨言多?

“讓市民羣衆在老房子裏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正是老舊小區改造的目的所在。這項惠民、利民的工程既是衆望所歸,爲何在落地時卻陷入“衆口難調”的困境。

公共區域髒亂,電梯間和樓梯間建築垃圾影響通行,易燃物堆積,建築材料堆放佔用停車位,工程現場管理電話反映後無改善……據相關媒體報道,不少居民對改造都抱怨着目前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老舊小區改造。(資料圖)

其實,老舊小區改造存在面廣、量大、週期長的特點,是一個從內到外系統改造、全面提升的過程,因此這項惠民工程,推進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在需要改造的老舊小區中,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一定的“陣痛期”。

但這項工程是非常有意義的,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羣衆願望強烈的民生工程,同時也是一個發展工程,事實上,改造工程呈現的效果其實沒有令人失望。

以已經改造完成的明德門北社區爲例,過去,街面自行車亂停放,兩側店鋪外立面破舊,外擺攤子幾乎佔到了道路中間。小區裏髒亂差,衛生、停車、綠化、治安等老小區的常見問題,這裏一樣都不少。

如今街道整治乾淨,樓房外立面煥然一新,新的防護網安全堅固,空調外機的位置整齊劃一,牆體換成了新的外衣……“以前的現在一樣沒有。”一名住戶評價說。

西安城市交通擁堵。(資料圖)

再說到交通,說起西安市的交通,市民們的心情可以濃縮爲一個字——盼,有的人盼着施工路段儘快通車,有的人是盼着能早點拆除圍擋緩解擁堵……尤其到了每年秋冬季節,西安的交通擁堵更是成爲市民關注的問題。

據10月22日,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等權威機構發佈的《2020年三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顯示,西安位列中國主要城市交通亞健康榜第一名,同比下降19.79%,交通健康指數最低。

由此可見,西安的交通確實變擁堵了,但變擁堵的原因是因爲施工圍擋嗎?

其實,根據交警部門的表述,就目前西安市的交通狀況而言,造成擁堵的直接原因是四個“增長”之間的矛盾——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和圍擋數量的快速增長與停車位緩慢增長及路網建設緩慢增長之間的矛盾。

另外,車和路之間的供需不平衡也成爲制約交通暢行的一個因素。根據10月23日交警部門披露的數據,9月以來,西安市機動車增加近8萬輛,總體保有量達到387萬輛,位居全國第7。

“提前看好一輛車,兩三天就能把車提出來掛牌上路,但兩三天不可能修好一條路。”交警部門負責人表示,加上西安目前停車位不足,很多駕駛員將車停在馬路上,佔用了部分機動車道,導致其他車輛不能有效利用現有道路資源,致使通行效率下降。

“路面上的圍擋駕駛員能看到,機動車的增加數量駕駛員看不到,所以很多駕駛員就以爲是圍擋影響了交通。”交警部門負責人說。另外,根據大數據資料顯示,目前西安市的擁堵多出現在早晚高峯的校園和商場周邊,以及部分高架橋的入口區域,且不是全天候的。“如果是圍擋造成的擁堵,相關區域應該是全天候擁堵。”

城市圍擋施工(資料圖)。

綜合來看,施工改造並不是造成今日百姓質疑的主因,而今天的施工改造恰恰是爲了明天更好。

城市脫胎換骨,難免傷筋動骨。西安市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是西安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這意味着西安市民要經歷城市發展中的必經陣痛。

施工改造雖然會給市民造成短時間的不便,但如果我們不抓住“迎十四運”建設的發展契機,對西安的基礎設施進行建設改造,就意味着城市品質只能永遠停留在現有水平,甚至錯失下一步發展的機會。

背街小巷改造(資料圖)。

加速縮短“陣痛期” 西安竭力打造羣衆期盼的“暖心工程”

一排排腳手架,一條條建設中的道路,一個個老舊小區改造……這個冬天,有人說,西安成了大工地,帶來了路堵等種種不便。眼前的不便,城市的管理者、建設者感同身受。

但他們的視角與一些市民有些不同,借勢借力,乘勢而上!過去一些想做但因各種因素制約做不了的項目都加快推進完成!借力“迎十四運”建設,就是在儘可能取得市民支持理解、各部門全力配合的基礎上,縮短工程“陣痛期”!

一個個事關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迎十四運”建設項目,既是服務保障,更是城市基礎建設的加速器。

這個加速器推動的,有的是對已有工程的整治修繕,更關鍵的是關乎民生福祉的“暖心工程”,是對城市綜合承載力的顯著提升。

資料圖。

據瞭解,今年以來,西安各級部門積極配合,積極加強基礎建設,打通斷頭路,整改老舊小區,讓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城市魅力不斷釋放。

截至目前,西安市“三改一通一落地”實現新突破,5個城改項目、144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順利推進,5條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全部完成,2條斷頭路提前打通,通信架空線落地工程加快推進。

同時,西安市多個大型市政項目工程同步推進,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進一步打造立體交通路網,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城市品質。

目前,地鐵5、6、9、14號線建設及三期建設規劃線路全面落地。 其中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信號單系統調試已完成,正處於試運行階段,計劃年底開通初期運營。另外,昆明路、北辰大道、新興南路三條快速幹道項目同日竣工通車。

背街小巷改造(資料圖)。

當然,在這些施工改造項目正在各地陸續展開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市在各區域的綜合整治方案中,無論是改造方式還是改造內容,更加強調多方參與,也更加強調因地制宜,呼應民生需求。

以西安市碑林區老舊小區改造爲例,今年3月,在仁厚莊小區的提升改造之初,質疑聲就接連不斷,居民投訴施工噪音擾民、影響正常生活。面對困難,相關部門把工作重點放在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小區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加快施工進度,讓小區在最短的時間內“舊貌”換“新顏”。如今,讓這個有着近40年曆史的小區“華麗變身”,居民重新找回了滿滿的幸福感。

另外,此前很多市民反應,部分圍擋長時間圍而不建,建設週期不明。爲了實現政府和公衆共治,今年開始,城管部門和交通管理部門還把“圍擋”變成了“圍欄”,建立交通佔道圍欄電子檔案,實行開工備案、工期臨近預警和完工銷號制度,確保市民和監管部門能從施工外部看到工程的進度變化,方便市民對“圍而不建”“圍而緩建”的項目進行舉報投訴,督促施工單位儘早完成工程項目,早日還路於民。

資料圖。

不可否認,城市基礎設施施工改造其實是一個個難啃的“硬骨頭”,必須用系統化思維來解決民生煩憂。一方面要科學規劃,確保施工項目順利進行,城市基礎設施施工改造不是簡單地修修補補,而是要來一次“脫胎換骨”,要在徵集民意、彙集民智的基礎上科學規劃,精心打造。

另一方面,制定監督監管機制,並貫徹始終。在改造過程中,除了及時公開相關信息外,還要加大居民的監督力度,加強第三方監管驗收,確保工程質量不走樣、改造結果暖“民心”。

畢竟,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正如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浩在10月24日西安市召開迎十四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推進調度會上所強調的:“要選優配強幹部隊伍,深入一線把羣衆的需求、存在的問題搞清楚,廣泛細緻傾聽羣衆意見,解決好羣衆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把工作做得細而又細、實而又實,讓市民羣衆從心底裏滿意。”(文/李爲涵 劉望)

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