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色戒》,呈現出小說家張愛玲的人生觀。片子《色戒》,展現了導演李安的人生觀。

張愛玲個性叛逆、清醒,對人類的缺陷,有着敏銳的洞察。張愛玲的視角犀利,對人對己都如斯。她常說自己小說寫得差,對作品不滿足,最後遺作《小團聚》,她甚至留下遺願讓友人銷燬,讓它永不見天日。

她對父母持批判立場,以爲父母獨裁,強迫子女聽從父母的尺度,不懂得尊重子女的人格。

李安性情溫和壓抑,不敢面對他人和自己身上的缺陷。李安對自己的片子,褒多貶少,從不承認有失敗作。可人非聖賢,誰人不會失敗?

李安沒有讀書天份,父親期待他金榜題名,但是李安兩度高考落榜,李安非常難過,他覺得辜負了父親的期望。李安熱愛片子,但是父親思想保守,當時也都以爲搞藝術是不務正業,反對李安當導演,可是,李安仍是走上了這條道路,李安因此對父親懷有一份歉意。對於父子間的衝突,李安以爲自己對不起父親,不以爲父親要求不合理。

李安的這種反應,和張愛玲的反應,可說是兩個極端。

李安和張愛玲兩個人,生命氣質迥異,因此就註定了,李安不會是張愛玲的忠實詮釋者。

李安鏡頭下的王佳芝,貞潔、善良、可欺,出於愛國心而做間諜,後來卻打動於漢奸易先生的真情,甘願爲易先生犧牲性命。

張愛玲筆下的王佳芝,幼稚、虛榮、自欺,渴想別人的矚目,王佳芝在同學慫恿下去做間諜,自我陶醉地認爲漢奸易先生愛上了她。

李安的片子,同情衆人的無奈;張愛玲的小說,冷諷衆人的愚昧。

李安鏡頭下的易先生,是個有魅力的壞人,一方面冷酷殘暴,一方面優雅氣派,還有一份真心和感情。

張愛玲筆下的易先生,是個鄙陋的小人,自私下流,毫無知己和同情心,害死恩人還沾沾自喜。

李安的片子,相信人道的善良;張愛玲的小說,揭穿人道的醜惡。

李安的色戒片子,和張愛玲的色戒小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