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是一个营养学上的词,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具体来说猪肉、牛肉、羊肉、驴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红肉的脂肪含量高,所以长期大量摄入红肉易导致高血脂、高血压、肥胖、便秘等。

而坊间还一直有种传闻说红肉会致癌,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近日,发表在《BMC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中,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红肉和乳制品中存在的一种糖Neu5Gc,它与血液中抗体发展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分子联系,而该抗体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是哺乳动物中常见的唾液酸类型的糖。多数食肉动物自身会合成这种分子,但健康的人类却不能,这也是为什么动物的器官移植到人体后会产生剧烈地排异反应的原因之一。

当人类摄入乳制品和肉制品中的Neu5Gc时,其可被人体组织吸收。然而不幸的是,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却把它当成了敌人,身体会不断产生抗Neu5Gc的抗体,当抗体与Neu5Gc打的水深火热时,身体就遭了殃,出现炎症反应。所以,若我们每天都吃大量红肉,我们的身体会不断发生炎症反应,这样的慢性炎症可增加肿瘤风险。因而在人类某些癌症疾病中,Neu5Gc也是一种特异性标志物。

除此之外,研究还评估了红肉摄入量对不同国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任何国籍,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与红肉的摄入量呈正相关,且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

既然红肉会增加患癌风险 那我们还能不能吃?

要辩证看待,正视红肉的利与弊!

1、红肉中含有丰富的血红素和铁,两者结合形成血红素铁,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成为造血原料;

2、对爱美的女性来说,适当吃点红肉,可以使面色更加红润有光泽;

3、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来说,适当吃红肉,可以改善贫血。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于肉类的推荐:每人每天摄入量畜禽肉40-75克,即约一两到一两半。也就是说,吃还是要吃,但是不能吃太多;且烹调方式建议以蒸煮为主,因长时间水煮肉可更好解离Neu5Gc,减少煎炸、烤制等高温烹调过程中会产生的有害物质;尽量少吃加工肉制品(如经腌制、发酵、风干、烟熏等加工而成的肉类);可以红肉和白肉(鸡肉、鱼肉)交替吃,不必只盯着一种肉吃。

总之,不管怎么吃,营养的多方摄入才是最健康的。所以除了控制红肉的摄入外,还应调节饮食结构,多食用优质蛋白、健康蔬果和全谷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