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內A股銀行上市破零 還有18家銀行排隊候場

來源:北京商報

10月27日,廈門銀行掛牌上交所上市,年內A股首個上市銀行新兵“入伍”。伴隨着廈門銀行圓夢資本市場,A股上市銀行增員至37家,眼下尚有18家銀行在A股門外排隊候場,業內人士指出,對銀行來說,資本金缺口仍然較大,進一步通過多渠道補充資本金,提升資本充足率依舊是銀行的重要任務。

01

廈門銀行上市交易

10月27日,廈門銀行在上交所上市交易,上市首日開盤價報8.05元/股,在9時30分漲停報9.66元/股,漲幅43.96%。隨後廈門銀行打開漲停板,截至11時5分報8.97元/股。

廈門銀行首日走勢圖

根據廈門銀行發佈的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上市公告書,廈門銀行此次股票發行價格爲6.71元/股,發行數量約爲2.64億股,募資總規模約17.71億元。據悉,廈門銀行此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充實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

廈門銀行前身先後爲廈門城市合作銀行、廈門市商業銀行,成立於1996年,發行前註冊資本23.75億元,發行後註冊資本爲26.39億元。

廈門銀行開啓A股上市征程始於三年前,2017年11月,廈門銀行向證監會遞交了IPO申報稿,證監會於同年12月初披露了該行招股書。2020年7月16日,廈門銀行首發上會獲通過,成爲今年首家A股發行成功過會的銀行。

從經營業績來看,2020年1-9月,該行營業收入爲37.39億元,淨利潤爲12.81億元,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9.56%和8.70%。

“中小銀行IPO有助於其拓寬融資渠道、補充資本金,同時也有助於理順中小銀行股權結構混亂等歷史遺留問題,有效化解金融風險,提升內部治理效率增強競爭力,另外,還可以提升銀行自身的品牌效應。”光大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周茂華如是說。

02

18家A股擬上市銀行候場

出於補充資本金、助力業務發展等需要,銀行對於上市融資一直熱情高漲。今年以來,已有包括重慶銀行、重慶三峽銀行、廣州銀行、湖州銀行在內的A股擬上市銀行傳出IPO新進展。來自證監會10月23日披露的信息顯示,目前還在A股門外排隊的銀行有18家,且均爲中小銀行。其中,重慶銀行已通過發審會,14家銀行處於“預先披露更新”狀態,包括廈門農商行、蘭州銀行、齊魯銀行等;3家銀行處於“已反饋”狀態,包括湖州銀行、重慶三峽銀行、廣州銀行。

今年8月27日,重慶銀行A股首發申請獲發審委審覈通過,IPO完成後,該行將成爲國內第三家A+H上市的城商行。

H股上市方面,今年傳來兩單IPO“捷報”。7月16日,渤海銀行成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爲今年首單銀行IPO項目,也是第10家上市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而苦等多年A股上市無果後,威海銀行開啓“港漂之路”,並於今年10月12日成功掛牌香港聯交所,另外,也有東莞農商行、新疆匯和銀行等銀行正在推進港股上市進程並在年內傳來新動向。

“銀行積極推動上市的主要動機是補充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滿足與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相關的各項監管指標。”券商投行從業人士何南野指出,對中小銀行來說,由於股東實力相對較弱,難以持續爲銀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本,同時由於與中大型銀行的差異化發展,其客戶相對資質較差,導致其資產質量也面臨較高的壞賬風險,更需資本金的支持,以提高對風險的應對能力,上市是突圍上述困境的不二選擇。

不過,儘管銀行上市“補血”熱情不減,但今年銀行IPO審覈進程卻明顯放緩,A股來看,今年僅有2家銀行過會,而回顧前兩年,2018年有6家銀行過會,2019年有8家銀行順利登陸A股。

對此,何南野指出,今年銀行IPO節奏放緩,主要與監管政策導向有密切的關係。一是過往兩年銀行審覈速度較快,目前適當控制一下節奏,尤其是今年以來,實體經濟陷入困境,銀行的經營狀況也不甚理想,適當控制銀行的上市數量也是防範上市後業績波動等風險的重要舉措;二是當前資本市場的核心主題是支持科技創新企業,支持新經濟的發展,對傳統產業IPO都進行了適當的節奏把控。

03

資本缺口待補,銀行忙“補血”

儘管今年銀行IPO節奏放緩,但在監管部門鼓勵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的背景下,銀行依舊“補血”動作頻頻,而發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則成爲銀行“補血”的主要方式。

北京商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0月27日,今年以來,銀行通過二級資本債券和永續債“補血”的規模已超過1萬億元,達到約1.02萬億元。對比來看,去年同期發行規模爲9768.5億元。

銀行密集發債“補血”也是出於資本充足率下行的壓力。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0.47%,較上季末下降0.41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1.61%,較上季末下降0.33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爲14.21%,較上季末下降0.32個百分點。

在周茂華看來,當前銀行補充資本金壓力大,表外資產回表內,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實體經濟,不良資產處置與覈銷規模明顯增加,資本消耗上升,同時,在銀行盈利放緩、股市融資的效果不佳等影響下,銀行需要進一步擴寬補充資本金渠道。由於補充資本金壓力仍大,銀行對發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的需求仍大。何南野同樣指出,對銀行來說,資本金缺口依舊較大,進一步通過多渠道補充資本金,提升資本充足率依舊是銀行的重要任務,因此,預計銀行發債趨勢會進一步持續,發債體量規模會進一步增大。

當前如何加快補充銀行資本、推動銀行資本工具創新也成爲當務之急。周茂華指出,一般來說,中小銀行可以通過利潤留存、增資、上市融資、定向增發、優先股、永續債與二級資本債等方式補充資本金,但目前國內中小銀行之間分化嚴重,部分中小銀行存在資產質量、經營水平不高、融資渠道窄、上市融資門檻較高等問題。

他進一步建議,應鼓勵有條件的中小銀行通過上市、發債、創新資本工具拓寬融資渠道;逐步放寬投資銀行債券的投資者限制等,提升市場流動性;在風險可控原則下,監管政策與標準適度向中小銀行“傾斜”,針對國內銀行業發展不平衡,實施差異化監管;市場化環境下,中小銀行融資能力強弱,最終還是取決於銀行的經營能力、成長性,因此,中長期要強化監管,引導中小銀行加快理順內部股權結構、補齊治理短板,提升風控與經營水平,主責主業,深耕區域市場,形成多層次、差異化競爭格局。

記者丨孟凡霞 馬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