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并发症是帕金森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小运动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上海首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帕金森一站式诊疗中心10月25日落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振国说:''对帕金森患者而言,哪怕是多争取一天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种胜利。''

76岁的李女士受帕金森疾病折磨将近8年,不仅逼迫她退出了广场舞的舞台,近段时间更是难以控制自己的躯体,常常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这种强烈的躯体羞耻感常常令她情绪崩溃。直到今年7月,她前往新华医院看了神经内科刘振国主任的专家门诊,为她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一定程度减少了她的异动症状。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在度过药物治疗效果的“蜜月期”后,发生运动并发症的几率非常高。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出现的症状复杂多样,主要分为“症状波动”和“异动症”两大类。

“症状波动”的典型症状一个是“剂末现象”,每次用药的有效作用时间缩短,症状随血液药物浓度发生规律性波动;另一个是“开关现象”,身体活动“开关”开着,患者就能动,可一旦“关闭”,患者明显无法运动,最关键的是,谁也不知道这身体的“开关”何时开何时关,开多久又关多久。

“异动症”则表现为运动过多,常见于面部肌肉、颈、背部、四肢简单重复的不自主动作,或肢体像舞蹈样摆动不受控制。这种不自主动作幅度可以很大,很容易造成受伤或残疾。

刘振国说:“运动并发症的治疗效果不佳,明智的选择只有预防其发生。因此在这样的情况,帕金森一站式诊治的管理模式孕育而生,这令这一疾病的管理治疗更加规范。”

今年7月,新华医院牵头出台了《帕金森运动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0)》,专家共识指出,目前西医对于运动并发症的治疗优势体现在临床分型及循证证据较为充分明确,但缺乏对疾病整体治疗的理念。而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念正是对西医治疗不足的有效补充。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运动并发症的启动时机应贯穿疾病全程,既可加强西药对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同时对运动并发症中的非运动症状(如疼痛、感觉异常、抑郁、焦虑、静坐不能以及重复刻板动作等)改善更加显著。

刘振国说,帕金森患者需要的是长期的管理体系。一方面需要长期的监测,不仅包括监测各项颅脑情况的指标,还有步态测试、色觉及嗅觉检测等等,及时了解疾病的发展进度;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药物与运动康复结合等等,让患者可以更长时间的保持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质量。

据了解,新华医院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设立:帕金森病量表评估室、肌电图/震颤肌电图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睡眠监测室、专家会诊室、心理咨询室等,现有嗅觉检测工具、色觉检测工具、认知功能评估工具、步态评估系统、多导睡眠分析仪、震颤分析仪、经颅磁刺激仪等多个检测仪器,能够一次性完成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中晚期评估,开展运动、非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一体化干预,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化诊疗。

据悉,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250万,随着老龄化的加快,预计每年将新增病例10万人。然而,接近15%的患者在患病2年以上才去医院就诊,错失了早期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机。帕金森病虽然尚无法完全治愈,但如果早期发现、系统治疗,可控制病情并延缓进程。

科室介绍

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1965年,1994年独立建科,目前学科带头人由神经内科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振国教授担任。科室拥有56张病床,医师22位,护士15位,医技人员6位。所有医师均为硕士以上学位,目前是上海市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科室每年收治各类神经内科疾病住院患者逾2200人次,门诊就诊患者逾13万人次,目前科室常年开设神经内科普通门诊、专病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吸引了周边及外省市大量患者就诊。科室还利用特色开展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癫痫及脑血管病的医患交流会,并开设科室网站 (www.shxhsj.com);多次进行神经内科专项疾病义诊活动;并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吸引了上海市和周边江、浙地区各级医院医师前来参会;近年来科室还成立了杨浦区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联合杨浦区周边多家二级和三级医院定期举行神经系统慢性疾病联合诊治和病例讨论会,既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又带动了基层医院的学习氛围,同时真正惠及附近社区百姓,力争解决就医困难问题。科室下属神经电生理室常设普通脑电图、视频脑电图、24小时动态脑电图、肌电图、脑干诱发电位以及脑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其中小儿及青少年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特色在上海市具有很大影响力。

医生介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