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國對臺軍售不斷加碼,原來還遮遮掩掩從規模到裝備水平都有一定限制,隨着特朗普上臺後打破一切規則。繼周21號宣佈出售三項先進武器之後,再次於26日公佈新一輪武器出售,在其任內這已經是第九次。

這兩批武器裝備已不再停留在防禦水平,而是轉向遠程打擊,從而使臺灣地區軍方擁有一定防區外打擊能力。我們看看這兩次出售武器裝備都有哪些,21號批准3項武器包括:包括11套“海馬斯”火箭炮(配套64枚ATACMS彈道導彈),135枚SLAM-ER防區外精確打擊導彈,F-16V戰鬥機配套新型偵察吊艙,合同總額18.113億美元。

特別是“海馬斯”火箭炮,除發射300公里射程ATACMS戰術彈道導彈外,還能發射子母彈以及末敏彈等特種彈藥。可以對搶灘登陸陣地密集目標實施壓制打擊,增加奪島登陸作戰難度和傷亡程度。

“海馬斯”火箭炮
ATACMS短程戰術彈道導彈
子母彈攻擊一片火海

另一款SLAM-ER防區外精確打擊導彈,從“魚叉”反艦導彈改進而來,配套F-16戰鬥機空射能夠打擊300公里外目標。甚至還具備發射後變更攻擊目標能力,射程以及精確打擊能力被譽爲美國海軍武器中誤差最小一款,很明確這種進攻性武器已經足以改變局部戰場態勢。

SLAM-ER遠程空地導彈

26號批准的是100套“魚叉”岸艦導彈系統,包括400枚“魚叉”反艦導彈(岸基)、100輛發射車、25套雷達車、4枚遙測彈,總價約23.7億美元。按照臺軍計劃,利用外購“魚叉”導彈以達到未來3年內擴充多個反艦中隊,以達到“殲敵50%”的目標。

1977年起,魚叉反艦導彈進入服役,先後有空射、艦射、潛射等多個版本,幾乎成了西方戰鬥艦艇標準裝備。不過最罕見的是岸基型魚叉反艦導彈,也是該家族最後成員,當然美國自己用不上這種版本主要用於出口。包括丹麥、韓國等進行了裝備,可以在指揮系統支援下作戰,也可以依賴自身探測系統獨立作戰。具有機動性強、隱蔽性強、火力密度高特點,可以執行進攻性作戰,也可以遂行封鎖作戰,一個連4輛車16枚導彈標配也不容小視。

魚叉反艦導彈
岸基魚叉

美方售臺武器裝備越來越先進,而且已經從防禦性質轉入進攻型,這麼危險的舉動當然不能坐視不理。況且臺灣方面甚至揚言,這些武器中有部分可以直接打到對岸,以上述可以攜帶子母彈的“海馬斯”火箭炮,以及性能不俗的“魚叉”爲例,可能在戰時可以大幅增加奪島傷亡。

中方對此宣佈,對參與此次軍售的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防務、雷神等企業,以及在軍售過程發揮惡劣作用的其他個人、實體實施制裁。其實過去我們表達反對只是警告較多,軍售雙方沒有壓力損失,造成類似情況不斷反覆。現在對美方實施制裁是必須的,但對於臺灣有錢買買買那還不如直接斷了它的財路,這些年從大陸賺了不少沒用到民衆身上反而買武器尋求威懾。

既然有錢購買大量武器,不如在經濟上做出一定的反制,這才能讓對岸感到真痛。當然了,對於以往已經購入的武器裝備,暫時先存着必要情況下可以一併接收。

對岸還在尋求的無人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