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十三五”:世界經濟中流砥柱的成長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十三五”(2016~2020年)期間的中國經濟,最準確精煉的提法應該是“世界經濟中流砥柱的成長”。也就是說,在長曆史跨度和全球視角上考察,“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最大的成就不是其經濟體量擴張本身,而是正值全球經濟步入低增長高波動時期,中國經濟不僅在不利環境裏保持了大國之中數一數二的增長速度,從而成爲全球經濟“穩增長”的主力;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際率先防控住本土疫情,經濟社會生活全面重啓,保證了全球抗疫免遭嚴重醫療物資短缺、全球經濟免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全面短缺危機,從而在全球性危機的考驗中充分展現了中流砥柱的成色。

“十三五”:中國經濟在重重挑戰中成長

回首這5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的環境都存在一系列挑戰,其中不少挑戰相當嚴峻:

從經濟週期長波的視角來看,自2014年以來,世界經濟運行步入經濟長週期的低增長、高波動階段,這個階段可能延續10~15年之久,以至於不少經濟學者驚呼世界經濟已經陷入“日本式衰退”。與此同時,“十一五”期間開始露頭的人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壓力與日俱增,資產泡沫等問題令曾經取得巨大成功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日益難乎爲繼,“十二五”期間若隱若現的人口老齡化壓力又日漸清晰;貿易摩擦不斷,將全球貿易史上雙邊貿易爭端涉案貿易規模紀錄一舉提高數十近百倍,“脫鉤”和“新冷戰”壓力、世貿組織(WTO)代表的多邊貿易體系瀕臨癱瘓……全方位衝擊紛至沓來;及至“十三五”收官之年,近百年未遇的全球性疫情衝擊——新冠肺炎又令中國首當其衝……

在這樣堪稱內憂外患的環境裏,中國經濟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十三五”成績單:

論經濟體量,中國GDP從“十二五”之末(2015年)的688858.2億元一路擴張至2019年的990865.1億元,與美國並列人類歷史迄今僅有的兩個十萬億美元經濟體,遙遙領先於其他經濟大國。“十一五”之末的2010年,中國名義GDP首次超越日本;現在,日本經濟規模雖然仍保持着世界第三的地位,但已經萎縮到中國GDP的1/3上下,意大利、加拿大、巴西等世界十大經濟體國家的GDP規模更是隻相當於中國的百分之十幾。

現代製造業是現代經濟的基礎,倘若沒有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始終堅定不移大力發展製造業,“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中國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中國持續鞏固了自己的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地位,主要工業品產量進一步上升,領先於其他國家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產品結構進一步提高。2015~2019年間,粗鋼產量從80382.5萬噸增長至99634.2萬噸,鋼材產量從103468.4萬噸增長至120477.4萬噸,汽車產量從2450.4萬輛增長至2552.8萬輛,集成電路產量從1087.2億塊增長至2018.2億塊,發電量從58145.7億千瓦時增長至725034.3億千瓦時(本文中國GDP、產量等數據,除專門標註者外,均引自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摘要2020》)。

曾幾何時,美國以其強大的製造業生產能力獨步天下,而其強大生產能力又突出體現在鋼鐵、汽車兩大產業上面;今天,中國這兩大產業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是美國的數倍乃至10倍以上:

中國汽車工業始於1955年,當年生產1000輛,不及南非1951年產量(5.5萬輛)的1/50,鄰國印度比中國早1年生產汽車,當年產量1.44萬輛,是中國汽車業起步產量的14.4倍。

到2019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多年蟬聯世界第一,當年產量2572.1萬輛,佔全球汽車產量(9178.7萬輛)的28%,相當於整個歐洲地區產量(2131.21萬輛)的1.2倍,整個南北美洲產量(2010.28萬輛)的1.3倍,美國產量(1088萬輛)的2.4倍。

更令人矚目的是,在以信息技術(IT)爲代表的高技術產業部門,中國的成長極爲顯著。新中國電子工業起步於1950年4月28日決定成立電子工業管理局,而此時電子工業在國外已有50年曆史;目前,最典型的高技術產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在中國經濟中已經佔據了顯赫的地位:

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約4%,資產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約9%,主營業務收入和平均用工人數均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約10%,佔中國出口總額約20%,整個高新技術產業佔中國出口總額約30%。

在全球市場上,中國IT高技術產業所佔份額在“十三五”期間顯著擴大。目前,全球電信設備市場份額分佈是華爲佔36%,愛立信佔20%,諾基亞佔18%,中興佔12%,其他所有企業14%。在液晶面板、集成電路等IT基礎產品領域,中國的“趕超”也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相信在接下來的“十四五”期間,人們將見證中國在這些產品上佔據全球市場主要份額。

最突出的是,在一批創新前沿,中國已經成功實現了從跟隨到領航的“彎道超車”。如移動通信產業,中國引進1G比國際最早商用晚6年,2G晚3年,3G晚6年,4G晚3年,5G則領先全球。

從對外經貿來看,中國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全球貨物貿易頭號出口大國的地位,服務貿易規模擴大,在全球服務貿易中地位上升。2015年中國貨物貿易出口141167億元(22735億美元),2019年擴大至172342億元(24990億美元),進口從104336億元(16796億美元)擴大至172342億元(20771億美元)。

隨着經濟產業發展,中國國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在“十三五”期間持續顯著提高。2015~2019年間,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1966.2元提高至30732.8元,按五等分組,低收入戶從5221.2元提高至7380.4元,中間偏下戶從11894.0元提高至15777.0元,中間收入戶從19320.1元提高至25034.7元,中間偏上戶從29437.6元提高至39230.5元,高收入戶從54543.5元提高至76400.7元。在此期間,農村貧困人口從5454萬一路減少至551萬,預計2020年中國可望全面實現脫貧奔小康,實現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向全體國民的承諾,爲全球脫貧樹立典範。

隨着收入提高,中國居民消費水平提升,消費市場迅速擴大,越來越多的大件消費品市場規模躍居世界第一。2019年,中國國內汽車市場銷量達2576.9萬輛,是美國銷量(1748萬輛)的1.5倍。2015~2019年間,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從15712.4元上升至21558.9元,主要耐用消費品平均每百戶擁有量,家用汽車從22.7輛上升至35.3輛,洗衣機從86.4臺上升至96.0臺,空調從81.5臺上升至115.6臺,移動電話從224.8部進一步上升至253.2部,……中國消費市場的擴大,一方面爲中國產業提供了無與倫比的需求支撐,令中國製造業得以發掘全世界最大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爲貿易伙伴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市場機會。強大生產能力與巨大消費市場兩者結合,奠定了中國經濟“雙循環”戰略的基礎。

經濟發展大大增強了中國政府的財力。2015~2019年間,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152269億元上升至19038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175878億元上升至238874億元。強大的財力,不僅爲中國政府在國內提供公共服務、實施宏觀調控奠定了日益堅實的基礎,也意味着中國有能力逐步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中國經濟日益成長爲世界經濟中流砥柱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中國經濟日益增強的過程,同時也是中國對世界經濟與社會穩定作用日益上升的過程。縱覽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歷次重大危機,可以說,從上世紀80年代全球性債務危機、1997~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2008~2009年次貸危機,直至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每一次重大危機都令中國在國際“淘汰賽”中更上一層樓,對全球經濟穩定貢獻增強。

1997~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令中國一躍成爲東亞經濟的穩定器,2008年爆發的次貸危機令中國進一步上升爲全球經濟的穩定器;“十三五”期間不斷增強的經濟實力,不僅令世界經濟在這幾年裏繼續保持了一定的增速,更在人類社會遭遇新冠病毒橫禍之時盡顯中流砥柱的風采。正由於中國抗疫成功且國民經濟韌性十足,世界經濟纔沒有因爲天降橫禍而陡然全面停擺;正由於中國這座“世界工廠”迅速全面重啓,才得以在今年上半年全球猛增87%的口罩貿易中供應了一半以上的份額,世界各國市場纔沒有發生供應鏈全面中斷、中國之外全面陷入供應短缺的混亂局面。

正值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突破4000萬大關、累計死亡超過111萬之日,正當歐洲國家因疫情二次暴發而不得不重新封城,正當美國疫情第二波日益顯著,正當美國2020財年以3.1萬億美元財政赤字的歷史新紀錄而告終,中國已經迎來了今年第二個經濟正增長季度,開年至今經濟增幅首次從負轉正,預計今年中國將是全世界唯一經濟正增長的大國,爲中國“十三五”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明年中國經濟增速可望反彈至8%,甚至9%,爲中國“十四五”開個好局。

(作者系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本文僅代表個人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