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吐槽一下电影《金刚川》。

电影刚刚上映一日,豆瓣评分就已经下滑到6.9分,凭心而论这个分数确实是低了,虽然有一些赶工的痕迹,电影本身的完成度却已经超出了我本人的想象。

个人评价分数为7.5分,故事讲得很少,但想说出来的却很大,作为一部在三个月内完成的赶工电影,它的质量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如果你看这部电影之前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抱着太高的期待,那么《金刚川》依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战争电影。

电影《金刚川》的背景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最后的一场战役(金城战役),时间点为1953年7月13日至27日,它的结果将会决定我国能否在谈判桌上占据主动,而金刚川的故事本身就是金城战役的一个缩影,也是整个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突出点。

和敌人拥有的重火力和制空权相比,志愿军最大的优势就是夜晚,而这部电影中一个非常无奈的事实就是,导演们为了让观众们能够理解这个故事,将志愿军修桥和美军炸桥的事情反复讲了三次,分别从志愿军,美国飞行员和炮兵小队三个角度,反复地强调时间线,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段时间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电影中整体上的时间大概在一天左右,而现实中志愿军将士们奋战了整整经过7天7夜,在美军的炮火和轰炸下硬生生的修出了一座桥来。

制作桥的材料是沿岸的树木,但是对于志愿军的将士们来说,它几乎是由鲜血和汗水浇灌而成的,金刚川桥前后被摧毁七次,最严重的一次被直接炸掉了百分之70以上,但是那些志愿军战士并没有放弃,依然奋战不休将桥梁架好。

对于士兵们来说,他们的任务是前进和修桥,但是对于敌人来说,这座由木头制作而成的桥却是怎样都炸不烂的。

因为他们在破坏了木桥之后,志愿军战士们就会马上收集材料,以最快的速度将他修好,炮火和炸弹可以毁掉桥梁,但无法摧毁人们心中保家卫国的意志。

电影的优点非常明显,这部电影讲述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从志愿军的角度,就是修桥和渡桥。从美军的角度,就是破坏这座桥梁,三个角度反复交代,就算是小孩子也能轻易看懂。

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一些大场面却一点都不欠缺,虽然没有其他战争电影中那些描写正面战场的惨烈,却让人感觉异常精彩。

然而这种三个导演,从三个角度,拍摄同一个故事的做法可能也是最大的问题。

其实还是那句话,这部电影的制作和拍摄时间真的是太赶了,由于之前疫情的影响,剧组停工了数月之久,而重新开拍的时候距离电影上映仅仅有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拍完一场战争电影,还要加上后期制作的时间,可以说负责这部电影的所有人都很拼,在最快的时间内拿出了一个最完美的作品。

故事的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那就是剧情过于简单,缺少打磨,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这其实真的没有太多的办法,时间紧,任务重,只能拍一个简单一点的故事。

比如夜晚的灯火通明,很明显根本不现实,因为志愿军在夜晚是一定要灯火管制的,当然这样拍出来也是为了照顾观众们的感受。

有很多人拿管虎导演的《八佰》和《金刚川》做比较,然而现实却是前者被他打磨了很久,拥有充足的资金和准备时间。

如果给导演们更加充足的资金,那《金刚川》绝对可以完美超越《八佰》。

而后者的拍摄任务可以说是非常急迫,能准时上映就已经非常不错的,所以这也导致在电影中出现了大量的重复镜头,这也是导演们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两者所用的手法是相同的,本质上都是以小见大,但相对而言,我反而觉得《金刚川》更加真实。

《八佰》确实很好看,战斗场面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这是《金刚川》这种电影无法与之相比的,但在故事性上它明显更加优秀。

这只是一个修桥和过桥的故事,为何导演们要反复强调了三遍呢?

因为那座桥梁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座木桥,也是中华民族打不断的脊梁。

抗美援朝本身就是立国之战,让世界看到新中国的力量,让人西方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

志愿军的武器和美军相比天差地别,由于缺少制空权,整体上的补给也一直处于紧缺阶段。

而金刚川上那座桥梁最大的作用除了运兵就是向前线运送弹药和补给。

在这场战役中,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是前线将士们的生命线,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志愿军将士为了这座桥梁牺牲自己的生命,甚至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建桥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