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原创】

文/李丽涛 图/宁冠宇 视频/徐斌

见到周茂璠的时候,他刚结束了今天的第二场会议,正忙着审批当天的文件。从当年的乡镇干部到街道党工委书记再到如今的胶州市发改局局长,在工作专业性上周茂璠没有丝毫怠慢。“干一行必须懂一行”,不论是在基层还是在机关,周茂璠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牢记在心间,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胶州发展贡献力量。

凭着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干劲”和“闯劲”,周茂璠一门心思地扑在了促进胶州经济发展上。今年以来,胶州市多项经济指标在青岛位居前列,重大项目建设有了新进展,周茂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发改答卷”。

潜心学习 他从“乡镇书记”变身“经济专家”

在任胶州市发改局局长之前,周茂璠有着23年乡镇基层工作的经历。从乡镇到市局,周茂璠笑称自己是进城里工作了。多年的乡镇工作虽让周茂璠积累了不少基层工作的经验,可对于发改局这一政治经济领域的工作却是完全陌生的。

回想起刚到发改局,周茂璠就在专业问题上犯了难:“就拿GDP来说,我本以为它就是一个单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后来才发现这里面学问太多了,别看最后公布的就是一个数,实际上里面含着几十项细分指标。”

在认识到自己专业上的欠缺后,他第一时间开始系统学习经济有关的专业知识。本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心态,周茂璠首先将胶州市的GDP指标给弄明白。几十项细分指标,每一项都对应着一个行业主管部门,每一项指标的数据占的比重分量也不一样,量大、数多、记不住,怎么办?那就老老实实地像过筛子一样,将这几十项一项项地捋出来,凭着一股执拗劲儿,最终整合出一本《胶州市2020年生产总值核算指标工作清单》。

满满几百页的内容,不仅为接下来的发改工作开了个好头,更是让后期的经济运行分析有了方向、有了重点。产业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军民融合、价格管理、粮食安全……周茂璠一边买书回家学习,一边在实际工作中跟着业务科长学习。工作安排、数据指标,他密密麻麻地全记在笔记本上,走到哪夹到哪,本子上记不下的,就编册子放在办公室里,每天翻。每项指标是多少?指标背后的支撑项目是什么?项目如何推进?在何处落地?如今谈起这些问题周茂璠都信手拈来。

在2019年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胶州市发改局所承担的地区生产总值及“四新”经济占比和海洋攻势两项考核指标位居青岛十区市第一位,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平度莱西突破攻势等指标考核获满分。今年1月至9月份,92个青岛胶州两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88%,累计完成投资321.8亿元。一连串指标提升和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也让周茂璠完成了从“乡镇书记”到“经济专家”的转变。

看资历变看能力 “破旧立新”打造“发改铁军”

周茂璠坚信“为政之要,唯在得人”,2018年上任发改局局长后,周茂璠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机关内的干部情况。“可以说,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当时全局干部的平均年龄接近47岁,40岁以下的中层干部几乎没有,90后干部只有1个人。“干部年龄偏大会直接导致整个单位的创造力下降,工作热情和工作激情激发不出来,调动不起来。这个问题到我这就必须解决!”

2019年,在周茂璠的主持下,胶州市发改局积极响应青岛市委关于加快建设 “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号召,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要求,全面打破以往机关提拔干部先看资历再看能力的老旧惯例,做到依事、按岗选人,率先提拔了一批有能力的“80后”中层干部。现在,全局共有科长、副科长25人,其中,“80后”科长就有13人,年轻干部人数占比达52%。对于急需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在编制允许的前提下,周茂璠积极向上级争取选派了多名年轻干部和名牌大学研究生,为发改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

正是凭借着这种不看背景看实绩、不看表面看表现、不看资历看能力的用人标准,在周茂璠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大家纷纷表示干活更有劲儿了。

铁面走过人情关 用心建设美丽乡村

在发改局的这两年,周茂璠也坦言自己过了不少人情关。发改局作为项目审批单位,也会遇到有人托关系找上门批项目。但在周茂璠眼里,“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有要求必须为”,项目审批是法律赋予的权力,绝不是用来给个人谋私利的,权力想要用好,首先必须在阳光下运行。“人人都说人情关难过,其实就是看你心里面有没有一杆秤,如果秤不歪,手里的一碗水就能端平。”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领导干部,多年来基层工作经历,让周茂璠始终心系村庄百姓的幸福生活。在圆满完成各项发改任务之余,周茂璠还致力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根据发改局所联系的各个村庄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逐一破除发展“瓶颈”。

对于硬件设施较为落后的村庄,周茂璠通过多方争取资金物资,修缮平塘、修建粮仓、购进各项教育设备……多方面提升村容村貌;而对于物质条件较好的村庄,则着重进行精神领域的建设,打造村史馆、丰富村民娱乐活动、积极参评“最美村庄”等项目,实现村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发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周茂璠看来,不论是在乡镇还是在发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永远是为百姓们谋幸福的诺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