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羽球的朋友应该都赞成标题的阐述,但至于为什么,还需要科学细致的研究。

首先我们看看两种发球各自的特点:

反手小球,高度比较低,隐性比较强,球落地时间短,对手反应时间短,接过网不费力但形成下压比较难。

正手高远球,高度比较高,球线路比较明显,球落地时间长,对手反应时间长,接过网相对费力但形成下压比较容易。

对于普通水平的业余球友而言,其实会觉得正手高远球更难接一些,因为高远球是一个最基本的考验技术的技巧,而很多人掌握这个技巧的水平并不高。

那么对于林丹李宗伟这种大拿呢?

如果一直有关注羽毛球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羽球之神林丹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反手小球的发球姿势。

下面是他初期的发球姿势:

初期的林丹采用的是女单比较流行的正手发球,但同属于小球,不是高远球

如果你看球的时间比较久远,你会发现在2000年悉尼奥运上面的冠军吉新鹏,采用的也是正手高远球。

而且直到04年,正手高远球还是奥运陶菲克的战斗里面还是常常出现。

包括对战盖德,以及最后的决赛面对孙升模,陶菲克还是有很多发球是正手高远球。

不过,在陶菲克的生涯后期,但后期面对林丹李宗伟就基本是反手小球了、

那也就是说,04年奥运到08年奥运这个周期里面,世界顶级男单都不约而同的改变了发球的姿势。

那么这个周期里面,羽毛球界发生了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第一个因素应该是器材的进步

比如说拍框,就从木质到铁质到铝质到炭质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再一个,拍线在这个时间里也做了很大的提升。

器材的进步带来的是观赏性的加强,杀球威胁的增大,同样,也让发球者更加小心翼翼。

第二个因素是羽毛球运动训练更加系统化 科学化

我们知道羽球之神林丹有着惊人的身体素质,这个和科学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高远球不再难打,没有了威胁,自然被人舍弃。

第三个就是赛制改变

羽毛球的规则从有发球权才能得分的15分变成了每球得分的21分 让运动员更倾向于主动攻击而不是守中反攻的打法。发高远球一般动作和意图比较明显,并且球落地的时间很长,给对方的反应时间也会更多。

如果对方是绝顶高手,完全可以在你的高远球落地之间架好姿势,全力杀球,威胁很大。

而业余选手绝对攻击能力普遍并不强,就算发高远球到底线也不会被一拍打死,专业女单也是如此。开球开高远,可以通过一开始就把对方压在后场底线来限制对方球路。

换而言之,如果对手对你发高远球,那很有可能说明你的绝对攻击力对他不形成威胁。

某种程度上,也算一种蔑视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