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曹操

无论是三国真实的历史还是《三国演义》中各个精彩的剧情环节,都太值得后人不断去回味,群雄争霸更是人才辈出的年代,暂且不看多年战乱纷争给各地民众带来的灾祸,单从政治权谋角度来看,三国就是史诗级的存在。

说到政治权谋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变幻莫测,而三国最精彩的部分还有各路英豪不同的性格展现,他们其中有忠诚正直的也有奸诈狡猾的,而性格迥异的更是大有人在,这类人虽不是跳梁小丑一般的存在,也的确丰富了三国多彩的人际文化。

用现代人的说法,三国时期有那么几位极品嘴炮人物的存在,他们大多恃才傲物更不愿意把任何人放在眼中,戏谑调侃是人生的一大爱好,在这群人中,有一位号称是“三国最狂嘴炮”,他就是祢衡。

所到之处无不给身边人留下深刻印象,四处招惹是非更是祢衡的一大乐趣,在众人都懂得审时度势之时,唯有不拘小节的祢衡成为了三国最奇葩的所在,这位人物虽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可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我们还是能从祢衡短暂的一生中感受到他对于权势争夺的鄙视。

一、年轻之时便恃才傲物,一生至交唯有孔融、杨修两人

年少之时的祢衡就是一位富有文采和辩才的谋士,不过,他的性格一直都是刚直高傲的类型,而且,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随意指摘时事更不愿意轻易把身边人放在眼里,他对于追名逐利始终是抱有相当排斥的态度,如若这样的人对他示好,换来的一定是祢衡劈头盖脸的嘲讽。

当年,袁绍得知祢衡的才华出众却不知道他的怪异性格,居然派人去请祢衡写几篇夸赞自己的文章,没想到的是,祢衡非但没有照做还将袁绍派来的人用水泼出门去,之后更是写了几篇文章公开讥讽袁绍,不过,祢衡也很聪明,还没等袁绍被激怒将他抓捕就逃之夭夭了。

之后的祢衡一路投奔好友孔融而去,而他也一度公开表示,自己只服孔融和杨修的才学以及为人,其他人统统入不了他的法眼。尤其是孔融,两个人总是给人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要知道,在三国著名的极为嘴炮中,孔融也算得上一位,尤其在当年孔融写信嘲讽曹操,字里行间讥讽意味十足。

或许,就是因为彼此都有着一副桀骜不驯的硬骨头,在很多事情上才尤为地谈得来,如此,祢衡也才有了孔融与杨修这两位难得挚友。

二、惹怒曹操还被奉为座上宾,足见怪才祢衡对于权贵的深恶痛绝

对于孔融来讲,与祢衡交好更是十分看重他的才能,如此高人又怎能埋没于人海呢,所以,孔融也曾在曹操面前力荐过祢衡,对于当时求贤若渴的曹操来讲,听说天下还有如此奇才存在当然会想要将其纳入麾下了。

可没想到的是,曹操与祢衡这一见险些把曹操气昏过去。原来,祢衡听说曹操想要见自己先是称自己有“狂病”进行推脱,实则祢衡是对于曹操这样的宦官的后代表示狠狠的不屑。因此有些气恼的曹操之后选择任命祢衡为鼓使并想要借机羞辱祢衡,没想到的是,祢衡选择当众赤身裸体更衣再度让曹操在众人面前颜面扫地。

曹操无论把祢衡当成座上宾还是想要借机打压祢衡都没有奏效,反而让自己碰了一鼻子灰,可碍于真的杀了祢衡会落下不贤德的名声,随即,聪明的曹操选择将祢衡这个烫手山药送给刘表体验一番。

其实,要说祢衡为何让曹操愤怒不已,并不是因为祢衡单纯地喜欢捉弄人,而是在他看来,对于曹操的上位同样不屑一顾,这也突显了祢衡对于权贵的深恶痛绝。

三、被刘表善待却死于一介武夫之手,怪才祢衡终究与三国局势格格不入

刘表算是聪明人,老早就听说了祢衡的怪异性格和他自称的“狂病”,所以,当祢衡来到自己身边时,刘表给予这位桀骜不驯的谋士最大的尊重与优待,而祢衡居然还是不买账,同样将刘表从头到尾羞辱一番。

可想而知,任谁都不愿意身边常常有这样一位出言不逊的“狂人”存在,所以,刘表最终还是将祢衡送到了黄祖身边,试图让祢衡辅佐黄祖。

或许是因为黄祖是寒门子弟出身,虽是一介武夫却更符合祢衡的交友胃口,最初的两人相处还是十分融洽的,祢衡也尽心尽力地辅佐着黄祖,不过,祢衡在某一次聚会上的酒后乱性最终还是惹恼了黄祖将其当场斩杀,当时的祢衡也仅仅26岁。

别看祢衡的一生到处因出言不逊而树敌,在很多人看来,他才算是真性情的那类人,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愿与强权为伍,这些品质与做人的原则也突显了祢衡与当时三国局势的格格不入,这一点注定他始终是奇葩的存在。

结语:很多后人只知祢衡的嘴炮功夫,却不知祢衡真正算得上是文学天才,最经典的代表作《鹦鹉赋》,整个诗文不光是对鹦鹉惟妙惟肖地描绘更是抒发了乱世之中祢衡自嘲如笼中鸟儿一般的愤懑心情。

所以说,单纯认为祢衡就是一个到处招惹是非的惹祸精就真的大错特错了,或许,他早已厌倦了乱世中尔虞我诈的权斗氛围,被黄祖处决也是死得其所,可当我们走进祢衡的内心世界才会发现他更是一位与时代格格不入却依旧有着高远智谋的有志之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