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国家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

同一天,网友们等待已久、关于“铭记那场战争”的电影——《金刚川》上映。

和上甘岭、长津湖相比,金刚川这个名字,大家并不熟悉。

但出品方仍然选择了这个战斗,因为金刚川的背后,就是著名的金城战役,是“停战协议”签订前的最后一战,也是锁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决胜局”!

与上甘岭往被动应战相比,金城战役是志愿军一次主动发起的、胜得相当辉煌的战役,也是首次志愿军火力超过敌军的战役。

最终,志愿军以一场畅快淋漓的大胜,把美军逼回了谈判桌前,签订了停战协定。

《金刚川》的故事,就在金城战役的前夜开始。


1

金城战役,还要从停战谈判中的交锋说起。

▲板门店谈判中朝代表

1953年1月20日,介入朝鲜战争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下台,艾森豪威尔上任,他在就任之前许诺:

“只要还有一个美国士兵在朝鲜面对敌人的炮火,那么,光荣地结束朝鲜战争,寻求体面的世界和平,就必须是新政府第一位的、紧迫的和毫不动摇的目标。”

看来,面对这场损失了数百亿美元以及17万年轻力壮的青壮年的战争,艾森豪威尔已经烦了,想尽快结束战争。

▲艾森豪威尔

于是,在艾森豪威尔上任21天后,以到达退休年限为借口,下令让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退休”。

范弗利特此前曾苦心筹划了攻打上甘岭的计划,却只得到了惨败,而且其过于强烈进攻欲望,也为艾森豪威尔所不喜。

▲美军炮兵打空的药筒

继任他的是美国助理参谋长马克斯韦尔泰勒,这位将军非常听总统的话,他下令:除非得到命令,否则将安于现状。

此后,大规模的攻防战没有了,中美之间交锋的主战场,开始转移到谈判桌前。

经过反复拉锯谈判,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以中朝方5月7日做出的提议为基准释放战俘。双方约定于6月25日签订停战协议。

而这天,正是朝鲜战争爆发三周年。

▲停战谈判

但是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却不干了。

怎么着?我“大韩民国”死了这么多人,国家一片疮痍,你们两个大国说不打就不打了?

我“宇宙第一大国”的面子往哪里搁?

不行!战争必须持续下去,一直到消灭北朝鲜为止!

▲李承晚就任总统

虽然李承晚集团并不敢直接违抗美军,但是使小动作破坏谈判还是可以的,他准备在战俘营上做文章。

朝鲜战俘是美军管理,但由于人手不足,实际负责看守的是韩军警察和宪兵。

6月18日,韩军士兵晚上剪断铁丝网、关闭探照灯后就“自动下班”,让战俘各自逃跑。

等美军发现赶到时,3.54万人只剩下不足9000人。

这些“逃跑”的人,其实是被李承晚派人收容,并补充进了韩国部队。

这等于是让这些战俘从美国人手里,到了韩国人手里。

这2.7万战俘,就成了李承晚的一张牌。

李承晚的算盘打得很精明:你们不是要交换战俘吗?好呀,现在战俘营里面已经没多少战俘了,这些人都已经“参军”,看你们怎么签字!

▲南朝鲜军队

李承晚的小动作让美国大丢面子,中方谈判代表质问克拉克:“究竟联合国军司令部能否控制南朝鲜的政府和军队?如果不能,那么朝鲜停战究竟包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如果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则停战协定在南朝鲜的实施有何保障?”

美方代表迫于无奈,只能回答:“联合国军”将继续遵守停战协定,并承认中朝方面有权采取必要行动抵抗侵略,保障停战。

要的就是美国人这句话!

你的干儿子管不了,我替你管!

中国决定:根据目前情况,停战签字需推迟至月底,拟再消灭伪军一万五千人,给李承晚集团沉重打击!

为了准备这次战役,志愿军做了周密的动员和部署,集结了6个军的兵力。

特别是与1951年相比,志愿军的火力得到了极大增强,82毫米迫击炮以上火力1483门,其中山炮、野炮、榴弹炮约400门,还有稀有的喀秋莎火箭炮、高射炮、反坦克炮,来飞机打飞机,来坦克打坦克,实现压倒性火力优势。

自此,志愿军首次告别了“火力不足”的窘态,兵力上志愿军以3:1占优势,火炮上志愿军以1.7:1占优势。

7 月 13 日(也就是金刚川故事的第二天),金城战役打响。志愿军在20分钟内向韩国人头上倾泻了1900余吨炮弹,敌人的防御工事被严重破坏。

特别是喀秋莎火箭炮部队更是活跃,仅团级规模的齐放射击就有69次,极大支援了步兵的进攻(金刚川中也有这个情节的描写)。

▲志愿军的喀秋莎火箭炮

当时步兵看到火箭炮发射时的壮观场面,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炮兵万岁!”

对一线的步兵来说,以前总是挨炸,现在终于轮到敌人尝尝“范弗利特弹药量”的滋味了。

战斗至14日18时,南朝鲜军全线崩溃,志愿军向前推进了9.5公里,歼敌1.4万余人,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战役决心初步完成!

随后,志愿军顶住了美军和韩军的反扑,坚持到了停战协定签字。

是役,志愿军基本全歼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所在师),给予其他3个师以毁灭性的打击,共歼敌52783人,其中俘敌2836人,击落敌机85架,缴获飞机一架,坦克34辆,汽车231台,各种火炮245门和大量弹药等战利品。

金城战役,完胜!


2

金城战役的完胜,与金刚川(河)上的人员和弹药运输线畅通分不开。

金刚川宽60米,水深4米,原本有一座大桥,却被美军用飞机狂轰滥炸,彻底废了。

没有了桥,就等于切断了前线部队的生命线。

志司下令,要求必须在8天之内在60米宽的金刚川上架设一座载重桥!

冒着美军轰炸架桥,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工兵连长张振智丝毫不退缩,经过了七天七夜奋战,全连官兵在张振智的带领下,在金刚川岩里渡口硬是架起了一座载重桥。

而美军也发现了这座桥,两个小时内,向载重桥投下了700多枚炸弹。七孔桥被炸得只剩下两孔,桥不能用了!

工兵团团长、政委、参谋长传达了志愿军最高层的指示:必须在6点40分前修好桥梁!

而此时,已经5点了。

张振智立刻带领全连官兵们,冒着炮击和轰炸二次架桥。敌机在空中盘旋,炸弹在附近爆炸,可是没有人理睬它。平时十几个人抬的材料,当时六个人抬起来就跑。全连上下憋着劲干,最后提前一刻钟完成了任务。

没想到刚一架完,又被美军飞机炸毁。

三次架桥,三次炸毁。

四次架桥,四次炸毁。

就这样,张振智带领工兵战士们连续七次修复了载重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彻底保障了金刚川上的通道畅通,给金城战役前线输送了大量武器弹药,保证了战役胜利。

一直到战争结束,金刚川载重桥仍然屹立不倒!

▲历史上的金刚川桥

电影《金刚川》对这个“桥”的故事,做了艺术化的视觉呈现。

不单单拍了工兵克服困难架桥的故事,而是选了步兵、高炮兵、工兵三个兵种,通过三个时间片段、三个兵种的组合和穿插,来讲这个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这种拍摄手法很像《敦刻尔克》的多线程叙事手法:同一时间同一场景同一故事,从三个角度进行了讲述,最后一幕是戏剧高潮。

特别是电影加入了美军视角,这个飞行员技术水平高,也不乏勇气,他是个典型的美国牛仔性格,也是一个合格的军人。

他文艺,一边念诵诗文一边开着战斗机。

他傲慢,不相信那群“用两根树枝吃饭的野蛮人”没被自己打败,甚至还有能力反击。

他讲义气,自己的僚机被击落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返航复仇,成为志愿军战士们最可怕的敌人。

这才是70年前,志愿军面对的真正对手。

以往我们“抗日神剧”中的敌人形象,都是“丑陋化”甚至“弱智化”,那么往往会带来一个悖论:

既然敌人这么笨,为什么敌人能在中国国土上肆意妄为?中国丧失这么多领土?难道中国人比这些笨敌人还笨?

而《金刚川》中则并没有丑化和矮化敌人,而是塑造了一个真实的美军。

以往我们总是用“武器先进”这个词来形容美军,但其实这也陷入了“唯武器论”的怪圈。

在那个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志愿军面对的不是一群只是凭借着精良武器耀武扬威的“少爷兵”,而是刚刚经历过二战,包括太平洋战争洗礼的巅峰美军。

▲美军仁川登陆

他们武器装备更加精良,战斗意志同样坚定,美国最高军事奖章“荣誉勋章”在朝鲜战争中一共授出135枚,甚至要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数量。

就算落入长津湖那样的绝境,美军陆战1师在长津湖突围后,也能凭借强大的炮火几乎封死9兵团追击的道路,甚至能够从日本空运大桥组件,用两天时间修好被志愿军数次炸毁的水门大桥,成功撤退。

▲炸桥的战士怎么也想不到,美国人能从日本空运一座桥过来

这足以证明,这个时期的美军,是一个全方面都非常强大的敌人。

当最后美国飞行员像《中途岛》那样对着高射炮阵地几乎垂直地俯冲时,你就会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多么难缠的对手。

但是,就算是这样的美军,我们的先辈仍然击败了他们!

正因为如此,志愿军才能称得上是奇迹般的部队!

毕竟,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


3

这部电影,没有超级英雄,但又人人都是超级英雄。

在这些无畏个体成就英雄群像中:

那些步兵,带着战友的遗愿冲过金刚川,歼灭五万韩军。

那些前出保障通讯而牺牲的女兵,明知桥旁有危险,仍然义无反顾。

那些并未露面的喀秋莎炮兵,前一分钟美军的榴弹炮刚刚轰击了桥体,后一秒就用喀秋莎齐射直接端了美军的炮兵阵地。

那飞过志愿军头顶的火龙尖啸,一定是世界上最美,也最致命的乐章。

天降正义,奏响敌人的死亡之曲!

还有那群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桥安全的高射炮兵。

吴京饰演的关磊是张译饰演的张飞的师父,看似混不吝,但其实满怀深情。

他们吵嚷着争夺指挥权,争抢着谁去1号炮位,其实都是为了能让自己顶在更危险的地方。

吴京难道不知道1号炮位已经开火过,很可能会遭遇二次攻击么?

知道,但他仍动用师父的权威抢过了这个牺牲的位置。

而张飞,虽然一开始惜弹如命,对关磊的强势步步退让,还答应送给关磊10发炮弹,但同样是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关磊。

甚至一开始那张纸的命令,可能也是张飞伪造的。

可惜在师父眼里,张飞的小心思毫无作用。

当关磊察觉到去而复返的战斗机“是冲咱们来的”时候,他果断加大挑衅力度,哪怕炮弹打光了,也要坚持打照明弹吸引对方,彻底把双方的交火变成一场“私人恩怨”式的战斗,借此来保护张译和桥的安全。

而关磊牺牲后,张飞从隐藏的炮位点走到了关磊的高炮位,裹住破裂军装下关磊的尸块,无声地流了两行泪。

用一个空弹壳插进土里,权做墓碑。

吹响一个子弹壳做的哨子,权做丧曲。

然后下令:点火!

这个命令的含义非常明确:点火吸引美军飞行员攻击,掩护大部队过河减少牺牲!

就像吴京主动暴露守护他那样,他也要像这样守护这座桥!

而身边的二炮手、三炮手们愣了几秒钟,而后面带微笑,眼神坚毅地泼下汽油,点燃火堆!

中国军人的视死如归,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笑着面对牺牲?

为了更多的战友,为了最后的胜利!

就这样,高炮班成为了一道竖在敌人与战友之间的一道屏障。

而这道屏障,是由钢铁和血肉铸成的。

而工兵的英雄主义描写同样震撼。

最后,丧门神炸机来到了金刚川上空,而志愿军唯二的两门高射炮均已被摧毁,令人喘不过气的巨大轰炸机扔下漫天的炸弹后,正常人都不会认为桥能再次幸免。

然而,奇迹再次发生了。

硝烟中,一列列志愿军仍然高喊杀声冲向对岸,原来,是志愿军跳入水中以身为桩,以肩为路,搭起了一座人桥!

美军飞行员困惑了:这座桥怎么就炸不断!

这个美国人不明白,这座“怎么炸也炸不断”的桥,恰恰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韧性的象征。

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你的确拥有世界第一的空军,但你炸断一次,我还能修好一次。

哪怕最后在凝固汽油弹的洗礼下损伤严重,志愿军战士也在炮火中,搭起人桥让大部队过去,把你的干儿子打崩!

而电影最后在丁达尔光照耀下的那座钢架桥,就是对为夺取金刚川胜利而献出生命的英烈,为保卫祖国、维护和平作出贡献的先辈,最好的告慰。

在“一条大河波浪宽”的钢琴背景乐中,看着那些一个个战士冲向桥面的慢镜头,那些水下一个个“人桩”,相信无数人也会像作者那样----

热泪盈眶。


4

金刚川的故事虽然是改编,但每个人物都有其历史原型。

而电影《金刚川》,只是把众多英雄的事迹,浓缩在了一部电影中。

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传奇。

比如邓超扮演的“白马连长”老高,其历史原型是志愿军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杨连第。

杨连第是天津人,1950年10月,杨连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编入铁道兵第1师第1团1连,任副连长。

1952年5月15日,杨连第在朝鲜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延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

为表彰杨连第的功绩,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连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而张译单人操炮的原型,是志愿军高炮兵英雄刘四。

刘四是山西忻州人,随部队改编为高炮第31营3连,负责黄江桥的保卫工作。

1951年11月1日,刘四所在阵地遭到了48架F-84战机的轰炸,刘四坐在基座上,也被弹片击伤,跌落下来,而身边的战友都已经倒在血泊之中牺牲了。

20分钟后,身负重伤的刘四从昏迷中苏醒,见敌机群仍在肆虐,便决心单人操作37高炮抗击敌机。

他首先爬到一炮手座位上,盯着瞄准镜转动方向轮,找好方向。

接着又转到二炮手座位上,双手控制射击仰角,脚踏发射开关,将五炮手临终前压进炮膛的炮弹悉数打出,将1架俯冲中的P51“野马”式战斗机打得凌空爆炸。

刘四后来被授予一等功,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且还获得了朝鲜授予的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电影中甘搭“人桥”的工兵战士,同样有着历史原型,就是抗美援朝老兵王宏贤所在部队。

1951年,刚刚17岁的王宏贤跟随志愿军部队前往朝鲜,投入抗美援朝的战场,负责保障战场上物资供应。

但是桥总是被美军炸断,志愿军抢时间只能下水架桥。

王宏贤回忆说“那冬天真冷,边上放着那个汽油桶,汽油桶里头装的酒,还放的管子。我们就是到那以后在汽油桶里头喝上两口酒,然后扛着木头就跳到河里头,把这木头蹲在那里抱住扶住,大家一个人扶一根木头,站到水里头。”

冰冷的河水刺痛着战士们的双腿,双手双脚被冻裂是常事,但战士们还是将树桩做成的桥墩子抱得稳稳的,确保汽车顺利通过,将物资运达前线战场。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王宏贤表现突出,受大站通令嘉奖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奖励三等功一次。

每一个牺牲都有意义,每一个牺牲都应该在电影中体现。

如果不是战史中白纸黑字的记载,很多人都难以想象这些英雄事迹是真的!

用对手的话来说,“你们虽然不信神,但你们确实创造了神迹。”

世上哪有什么“神迹”,不过是一个个平凡的人,用意志和鲜血创造了非凡的历史功绩而已……

如果有些人质疑这些“神迹”的真实,炒作单人操炮不科学、晚上架桥不可能,那就先去翻翻战史再说吧。


5

他们当年做的事情,今天会不会有人记得?

当然会!

70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金刚川畔的战斗却永远被敬仰!

70年前的细节逐渐模糊,但那群英雄却永远被铭记!

70年前的战斗无法复制,但我们可以在大屏幕上体味那种精神!

《金刚川》就像吴京打出的那枚照明弹,照亮夜空,照亮敌人。

也照亮我们看太多青春恋爱剧、都市情感剧变得泛娱乐化的心灵,让我们将视线重新投回70年前的战场,重新关注那些平时不见于媒体的英雄们。

也许,记住他们,就是对这些英雄最好的回报。

这也许,就是电影《金刚川》最大的意义。

就像电影散场时一个孩子的提问:

妈妈,最后我们打赢了吗?

妈妈回答说:“当然啦,没有赢的话,哪有你现在的生活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