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饭,一双筷子,就是游子心中家的样子。好好吃饭,吃一碗好米饭,就能安慰乡愁。对中国人而言,大米是不可或缺的五谷之道,贡米便是其中精华。

黄河水灌溉,软糯携清香。宁夏大米的品质,《宋史》记载:“其地绕五谷,优宜稻麦”。在宁夏,曾流传一句俗语:“想吃小米走东山(盐池),想吃好米走地三”。据青铜峡市志记载:公元1697年清康熙年间,叶盛贡米被赐封为宫廷贡米。

叶盛镇地三村是贡米之乡的原产地。“叶盛贡米乃至宁夏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机遇已经来临,在确保产品种得好、卖得更好的基础上,将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结合互联网思维,打造‘天下黄河第一稻’,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宁夏正鑫源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包立新说。

当前,宁夏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绿色发展、规模经营、高效安全,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

截至2019年,全区水稻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面积占到80%,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占到25%。

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再启航。

成色:“跻身”头等舱 粒粒皆辛苦

自治区持续实施“优质米工程”“水稻品质提升”等重点工程项目,在全区示范推广水稻高产高效技术,把绿色高效贯穿于生产全过程。2018年,“宁夏大米”再度入选“中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

在万米高空,也能吃到宁夏大米——近三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头等舱大米来自宁夏。2018年,东方航空公司在区内13家大米企业中,选中叶盛贡米为东航头等舱直供大米。

“准入标准非常严苛。记得初评当天,因高速公路修路,等我们赶到的时候,前面几家企业产品都已品尝完,准备散场。我们是最后一家品尝的,意外的是得到了全场的惊艳反馈。”包立新回忆。

随后,企业按照要求,寄出5公斤大米统一发到东航采购部,由后厨评定胜负。一周后,包立新接到了东航的电话:“恭喜你,叶盛2号胜出。”这一认可,见证了叶盛贡米的品质及竞争优势。

“头等舱”品质的大米,源自多年浇灌,深藏耕作百味。

2014年8月底,企业丰收在望的1100亩“843”有机水稻,短短3天全军覆没,直接间接损失300多万元。包立新分析:一是此前一个月,连续多次出现暴雨和高温天气,采用生物农药连续防病3次,但是都因天气反复造成药性挥发,导致水稻的抗逆性差;二是843这个水稻品种本身抗病性差,遇上反复无常的天气最容易得病,由此引发了穗茎瘟病。”

后经多位专家诊断,如果当时采用化学农药防病,至少可以挽回70%以上的收成。“我们严格遵守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如果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使有机水稻不达标,而且经营了几年的有机水稻土地将毁坏。宁可自己损失,也要做良心产品。”包立新说。

正是这样的坚守,“叶盛贡米”连续3年按照欧盟有机食品标准检验630项检验结果全部合格,连续3次荣登熊猫指南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是宁夏唯一上榜产品。

如今,叶盛贡米”每斤最高可以卖到38至40元,订单多数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中高端市场。作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既增产又增收、增收又增效”提供了解题思路。

截至2019年底,全区水稻种植面积共11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达到56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800公斤。水稻全程机械化率达到了98%,处于领先水平。

绿色:黄河携稻香 生态观光游

2017年,宁夏引黄古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青铜峡正是引黄古灌区的精华之地,形成了叶盛这片富含硒元素的独特产区。

古老的水稻种植文化,与现代特色农业“合奏”,企业如何解决好稻水矛盾?黄河边的稻田里,正践行着一条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生态立体种养业新路子。

包立新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叶盛人,对黄河有着深厚的情怀,这也是我从事这一行业的初心:叶盛贡米有着这么好的资源优势和品质优势,一定要把他做好。带着大家的期望,我于2009年流转了2600亩土地,让黄河水的味道,在叶盛贡米上表达,我们想把品牌打得更响,让宁夏大米的好味道流传得更远。”

为了节约黄河水,从土地流转初期,企业即采用激光平地技术,把原来的3块地、5块地合为了一块,改变了大农机、小田块的作业模式,从原来每亩地用水量1800方下降到1300方左右。”

不单在“一块田”上做文章,包立新的构想,是一幅立体的生态图景:稻田谷穗沉、鱼蟹水中游。

因为螃蟹对化肥、农药极其敏感,所以螃蟹的灵动,是绿色稻田的最好注脚。从2010年起,企业即开始探索采用稻田养蟹、养鱼、养鸭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改变有机水稻基地的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的面源污染,也是品质的生动的见证。”包立新分析。

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一幅生态图景,企业开始发展观光农业,让稻田自己讲述叶盛米的好故事。

“我的朋友圈里,天南海北的朋友都纷纷点赞我们的稻田画,说很震撼。看似是一幅画,其实有更深层的一面。叶盛贡米在宁夏有着相对的质量优势及品牌优势,有信心、有责任跳出宁夏走向全国,为此,我们想出了这个创意。” 包立新介绍,“为了做好这一幅巨型稻田画,我们反复测算,选取纵向和横向的交叉点,根据汉字笔画,用秧苗在稻田上作画,为宁夏的观光农业和全域旅游增光添彩。”

一粒米,承载的功能还在继续。企业拟打造1500亩,包括少儿科普园、农业科技培训,田园都市等“六园八区”,让“田园变公园,农事变课堂”。了解一粒好大米的“旅程”,并将生态旅游与当地农民民居联结到一起。

黄河水滋养一方百姓,一个品牌也正在反哺,赋予这片古老的土地以新的生机。

亮色:特色农产品 高质量发展

2016年以来,宁夏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保持近25%的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宁夏实现网络零售额100亿元,以直播带货、消费扶贫等多种方式,助推宁夏特色农产品热销。

大米“触网”,突破想象——在并非电商促销节的时段,叶盛贡米的电商销售曾经突破450万元/月,日销售突破10000单。“眼下‘双十一’将至,我们也做好了充分的仓储准备,下一步将联合网络红人尝试进行直播带货。”包立新透露,下一步,将可以实现像在银行柜员机取款一样,扫码即可“取”出大米。“我们联合宁夏银行推出的智能化鲜米机即将投放,让忙碌的上班族也能随时吃上放心米,打通从田间到餐桌最后100米的问题。”

宁夏的优质大米等特色农产品,想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实现市场的良性循环,成就“优质、优价、优品。”

“以叶盛米为例,为了严控品质,我们和中国科院地理所进行了国内首家‘农情三控’技术合作,就是基地环境监控、生产过程监控和产品品质监控。消费者扫二维码,就能看到我这包叶盛贡米用的是什么品种、肥料和农药,包含哪些营养成份,把信息全面展现给消费者。”包立新说,如果农产品种得好,卖得不好,将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和利益。近几年,个别大米加工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急功近利、鱼龙混杂,做企业的本质就是做好产品。如果企业仅靠拼价格、低价竞争,产业终究不会有出路。

针对宁夏大米产业发展的“痛点”,我们认为也是机遇。宁夏大米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应以品质为先、品牌打造为主题才有出路,下一步我们将用科技提升品质、以品质铸就品牌、用品牌提升价值、以价值改变农业为经营理念。”包立新说。

不仅是宁夏大米,宁夏枸杞,羊肉,葡萄酒等产品,都面临品牌塑造的命题。对此,包立新建议:“从品种、科技、文化、标准化着手,实实在在种出好东西,把打品牌,深挖故事,提升价值,做为发展路径,以此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宁夏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宁夏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更深远的市场。(宁夏日报记者 时明霞 毛雪皎 赵磊 实习生 马润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