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影燈,它雖然沒有耀眼閃爍的光芒,卻是世界上最神聖的燈光,點燃了無數患者生命的希望。對於舒城縣人民醫院普外一科行政主任張平來說,這盞燈再熟悉不過,這是陪伴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工作夥伴”。從事普外臨牀工作已近20年,作爲醫院最早接觸並掌握腹腔鏡等技術的醫生之一,他參與填補了舒城縣普外科多項的技術空白。尊重生命、職業敬畏,成爲了這位醫生兢兢業業、尋根探微的工作寫照。

尋根探微不服輸 不斷勇攀醫技之峯

胰十二指腸切除作爲一項普外科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標誌性手術,多年前還是舒城縣人民醫院普外科尚未涉足的領域。一次省立醫院進修的經歷,張平受觸於省級先進的技術與前沿的醫療理念,他不禁地想:同樣是醫生,爲什麼我們不可以做到呢?帶着這種不服輸的心氣,他開始了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的學習與探索。

經過多年醫學技術與經驗的積澱,在反覆觀摩與練習後,張平覺得已經有能力去做這件事。2018年6月,一位胰頭腫瘤患者經過充分的術前檢查和準備後,張平及其團隊進行舒城縣人民醫院普外科首臺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手術歷經四個半小時,成功結束。術後12天患者順利出院,至今身體狀況較平穩。

都說萬事開頭難,正因爲開了這個好頭,張平團隊信心大增,接下來的醫療技術層層突進,節節攀升。在這之後,舒城縣人民醫院普外科陸續開展了半肝切除、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腹腔鏡下胰體尾切除、腔鏡甲狀腺腫瘤切除……這些手術的開展標誌着普外科的診療水平跨上一個新的臺階。

今年疫情期間,一位94歲直腸癌老人輾轉省內幾家大醫院求診,均被告知手術風險巨大,不建議手術治療。患者來到舒城縣人民醫院,張平主任在給患者做了全面檢查和評估後發現老人的癌症並無轉移、無明顯心肺功能障礙,並經多學科會診評估身體狀況可以進行手術治療,最終在麻醉科、手術室等配合下完成“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併成功保留了患者的肛門,患者恢復非常順利,獲得了家屬的高度評價。

近兩年來,張平所在的病區平均每年完成各類腹腔鏡手術1300多臺,Ⅲ、Ⅳ類手術佔總手術的70%以上,單是2020年上半年他們科室完成腹腔鏡胃腸腫瘤根治就有近130臺;完成包括胰十二指腸切除、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胰體尾切除、左、右半肝切除等複雜手術近30臺。

傾囊相授傳幫帶 爲縣域醫療注入新活力

從最小的手術做起,張平認爲外科醫生最重要的是熟練程度。 一直以來,他對年輕醫生基本技術的訓練十分重視。每個年輕醫生都會被安排在急診崗位上呆上一年半載,會診治療各類病人強化基本功,張平再從小手術開始進行“傳幫帶”教學。

“縣級醫院年輕醫生從急診開始潛心提升醫技是十分重要的,對醫生而言,嚴禁急功近利、浮躁,不能冒進,要一步一步慢慢錘鍊,積累經驗,才能厚積薄發。”如今,隨着普外一科獨當一面年輕醫生的快速成長,張平笑言自己終於可以“偷偷懶了”,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重大手術的開展及危重患者的診療中,“我反覆給我們的醫生說不要小看術前的預案,如果能將手術中所有的情況都預想到的話,我們纔會在手術中更有把握和底氣。”

“張主任調來我們科室之前,大家在診斷方面總是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的,他在信心與技術方面給予我們很多支持。在手術方面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個電話,不分晝夜總會前來指導。”在年輕醫生林有根醫生眼中張平是一個十分負責的老師,只要年輕人願意學,他總會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另外,張平積極支持年輕醫生外出學習進修、攻讀學位和參加各種各樣的學術會議,用他的話來說:“多學習,無論是對自己、對病人、對醫院,都是有很多益處的。”科室裏的很多年輕醫生先後被派去各地的醫院進行交流學習、輪訓,帶回許多新技術和新理念,爲普外科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近20年如一日堅守仁心仁術,張平深知這把外科手術刀的分量,手柄是醫者心術,刀尖是一個個家庭的完整和一位位患者的健康。他堅信,只有通過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才能贏得患者信任,而自己更要對得起這份無條件的信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