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过去了75年。每年的防空警报却总是会如期响起,唤醒中华儿女脑海中那段灰暗却充满着坚定信念的记忆。即使没有亲身经历,我们都能从教科书、影视文学作品、先辈言语中接触到关于这段历史的真实描述。小时候经常都会在电视机前看到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印象中,每当我军和鬼子们激烈交战的时候,他们的炮火总是比我们的更猛,子弹就像开了匣的洪水,不断扫射。而我军就会出现弹药不足,无法招架敌人火力的情况。

这个疑问,起初想到的合理解释就是一种影视表现手法,给观众营造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扣人心弦的同时,体现处我军不折不挠,奋勇向前,拼命抵挡敌人的攻势的豪迈气势。不过,真相却并不是我们的想的这样,它实在令人心酸。

很多相关历史资料文献都显示,由于近代化起步较晚,我军的军事实力在当时是不如日军的。无论是武器的先进程度、弹药的数量和补给,都无法取得优势。

子弹是带得越多越好吗?一个士兵可以随身携带多少子弹呢?这是有公布过具体数据的:一般情况下个体士兵只会携带240发左右的弹药,一整套装备差不多有20公斤重。火力的确很重要,但是士兵自身的灵活性也要得到保证。所以子弹并不能携带太多。在抗战时代,我军的军备资源短缺,奋战前线的精锐士兵才能够随身携带30发子弹,而大部分杂牌军部队,尤其是像八路军这样在敌后作战的部队,子弹平均数量只有3到5发左右。

再看看当时的日军又能随身携带多少发子弹呢?日军部队一般会一前一后携带两个子弹盒,前一个子弹盒里装12个装满5发子弹的弹夹,后面一个则是60发的子弹盒,所以日军的的子弹数量在120及以上,是我军精锐士兵子弹数的四倍还多!

除此之外,日军部队还会严格控制弹药的使用。能够随意使用的只有前60发子弹,只有得到上级的许可指令,才能使用剩下的子弹,因为日军的机枪子弹和步枪子弹是通用的,装在后面子弹盒里的子弹是帮机枪手带的,所以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士兵才能用后面子弹盒的子弹。

即便是弹药充足的的前提下,也不可以过多铺张浪费的道理,日军也是明白的。面对着敌人严格的政策和数量众多的弹药,我军在硬件设施方面可以说是毫无优势。但最终获得胜利的还是我军,可以想象,这背后得是付出多大的努力。

因为武器资源匮乏,所以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我军作战都是以近战为主,因为只有离敌人越近,我们在子弹打光后才能迅速接近敌人和敌人拼刺刀,而且距离过近,敌人的火炮支援也很难发挥作用,所以经常听说的,我军擅长近战夜战,那也是无奈的选择。

在知道真相后,我们更能明白,抗战的胜利来之不易,和平也是弥足珍贵的。好在国家现在发展迅速,变得比以前更强大了,不会再受人欺凌,这也正是无数有为之士奋斗的结果。我们也要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的建设尽一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