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难受的时候有人安慰,开心的时候有人分享,很多人都把“朋友”二字定义的太浅。

有些人在饭桌上与你夸夸其谈,有些人在私下里与你聊天交友。

事实上,在利益面前,他们才会透露出自己的本质。

真正的好友,会在困难的时候搭一把手,会在借钱之后准时归还,会在你先开口前明白来意。

“主动还钱”往往是对他人信任的一种回应方式。

而“不主动还钱”的人则是打着朋友的名义,浪费着二人的时间,何谈“情谊”呢?

有人说:“借钱给别人时就要做好别人不还钱的准备。”

这一点并没有错,因为认清一个人,往往不需要过多的测验,一笔金钱的来往足以把人看得清清楚楚。

02

借的是钱 还的是情谊

《二十不惑》里,王薇向姜小果借了300块钱迟迟没有归还。

姜小果上门讨债,看见王薇买了一身新衣服,于是便说道:“王薇你有钱买衣服欠我的300可以还吧?”

谁知王薇委屈地回应到:“我应聘还需要一双鞋,我又不是不还你钱。”

姜小果急着用钱于是和王薇起了争执,谁知最后弄得借人钱的姜小果,里外不是人。

借钱是出于一份信任,正因为把对方放在重要位置,所以才会选择相信他并把钱借给他。

无论是出于品德还是出于感情,足够让一个人愿意借钱的,都是在这个人心中留有一份情谊的。

但是,倘若有能力还钱却一直不还,这种人仅仅是把朋友看作“取款机”;

双方没有平等的尊重和信任,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情谊。

03

“有借必还”的人很有感恩心

2015年6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年仅27岁的张海林得知父亲卡车撞人后,面临30多万的赔偿,无奈之下她做了一个决定。

她花了15分钟,写下一份信并发到朋友圈公开借钱,信的内容清清楚楚:

我需要30万元,我要寻找300位朋友,每个人借我1000元,多了拒收,少了也拒收。

只接受微信转账,我会清楚地备注和记得,我欠300个人,每人1000元。

每一个1000元,我会在以后的某一天还回去。

向陌生人或者说交往不多的人借钱,需要多大的勇气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在之后的3年里,张海林公开透明了全部的还款款项。

对于当初借钱后销声匿迹的好心人,虽无法联系到他们,但这些款项也被继续捐助了出去。

直到2018年,张海林提前两年完成了全部的还款。

有些人或许是出于同情心,有些人或许是有过同样的境遇;

但是借钱人并没有因为人们一时的感动而辜负对方的信任,他们因为感恩,才会回报。

“有借必还”是一个人品德的体现,借钱其实就是一个探测人心的过程。

想不劳而获的人,自然会借钱不还。而有责任心、感恩心的人只会尽自己所能默默回报。

04

真正靠谱的人,可以大方“谈钱”

二舅家的儿子16年年底结婚的,好不容易把儿子盘到上海读书工作了;

但这儿媳妇却想要在上海买套房,虽说不是全额,但这首付也必然不是小数目。

兜兜转转借到了小姨家,小姨家里做生意风生水起十几年,首付这点钱对她来说却是不值一提的。

二舅一来,小姨就把钱捧给了二舅,小姨的大女儿小声嘀咕着:好歹也写个借条啊。

小姨使了使眼色,等二舅走后才说道:当初要不是你二舅四处借钱供我读书,现在借钱的就是我们家了。

在后来的几年里,二舅同他儿子隔三差五拜访小姨家,欠的钱也总是按时归还。

有人说:“消失亲情的方式有许多,最彻底的一种是借钱。”

向最亲的人借钱,不仅需要信任还需要包容。

亲人与外人不同,外人再亲终究是外人,无法和亲人共同分享和承担生活中的辛酸苦楚。

但是亲人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情感,即时对方做得不对,也无法用断绝的方式解决。

面对无条件信任自己的亲人,一定要好好珍惜,因为他们愿意借钱,不仅仅是出于好心,更是出于爱。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钱,看出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人品,更是一个人成大事的能力。

拘于小钱,贪图一时利益的人,必然不会有长远的目光和眼界。

只有那些有诚信有责任的人才能成就大事,获得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