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第 11 版

近年來,依託“航天”資源,海南文昌借勢發力,強基礎、興產業、惠民生,開啓“航天+”模式,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航天”優勢,讓文昌百姓收穫了更多幸福感。

橋通路通 人心順暢

隨着文昌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尤其是“兩橋一路”建設,行駛在大街小巷,文昌人的心裏更順暢了。

過去,從文昌東郊鎮到市區文城鎮,搭輪渡或坐船,至少要花一兩個小時,颳風天和晚上,船不開行。2012年,清瀾大橋建成通車,這一切都成爲了歷史。

早在400多年前,一場大地震,讓文昌鋪前與海口只能隔海相望,成爲一片封閉的地域。2019年,海文大橋一橋飛架,連通兩地。

連接鋪前大橋、清瀾大橋的,是99公里長的濱海旅遊公路,“兩橋一路”撐起文昌交通的大骨架,打通了文昌發展的大動脈。

近年來,圍繞航天發射場項目,文昌不斷挖掘並釋放“航天”效應,掀起了一輪接一輪建設高潮。航天小區、航天主題公園、航天科普中心……一批批配套和惠民項目落地,配合了國家項目建設,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文昌國際航天城是國家和海南省支持的重點項目。根據規劃,除航天城起步區外,文昌將在全市範圍內統籌協調、分級佈局,按照步行5分鐘、10分鐘、15分鐘生活圈,配套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運動、商業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文昌發展後勁十足。抓好國際航天城建設,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文昌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文昌市委書記鐘鳴明說。

小鎮鉅變 百業興旺

龍樓鎮偏居文昌一隅,過去人口不過3萬,村落湮沒在茂密的叢林荒草中,鎮墟街道破舊、商業不興、人氣不旺,居民收入來源更是有限。

2009年與“航天”結緣後,文昌推進龍樓鎮“航天風情小鎮”改造建設,青磚灰瓦、雕龍畫鳳、拱門連廊,瓊北民居與航天風情水乳交融,讓小鎮綻放出迷人魅力。

小鎮鉅變,帶來百業興旺。改造後,龍樓鎮吸引了各方投資者紛紛湧入,用“航天”命名的賓館、酒店、電器城、傢俱城等陸續開業。到2019年,商業鋪面從以前的230家增加到900多家,酒店賓館從原來的5家增加到46家,同時還擁有3A級景區2個、海南省五星級美麗鄉村1個,建有13個大型超市和商業中心,創造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從2009年到2019年,全鎮生產總值十年間增長了23.6倍;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9.7%。

2019年12月,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龍樓鎮一下子湧入17萬人觀看;今年“天問一號”升空,前來觀看的人數近20萬人,鎮上賓館、酒店、大小飯館家家爆滿。“酒店客房提前一個月就被預訂一空,而且一訂3天,最後只有連400多平方米的咖啡廳也整層包出去了”,航天城大酒店運營總監王安興說。

“航天熱”帶火了旅遊。2019年,文昌旅遊總收入約19.7億元,同比增長26.1%。

日子富足 幸福可期

龍樓鎮西側,航天社區杏黃色的房屋依次排開。說起當年成爲第一個拆遷戶時,居民許達逢老人說不出多少大道理,只是重複一句話:“沒有國,就沒有家。”

住上好房子,好日子更加可期。

航天發射場建設,文昌安置3000多名失地農民住上寬敞舒適的安置房,安排138名貧困人口就地轉移就業創業,確保他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只升不降。在政府的鼓勵和引導下,許多有條件的居民改喫“航天飯”“旅遊飯”,在鎮街上開起飯館、茶館、店鋪等。

王安興所在的航天城大酒店,是龍樓鎮上第一家大酒店,由東地源村遷出薛姓村民出資興建。35歲的王安興是龍樓當地人,原來一直在三亞等地打工,酒店大堂、吧檯都做過,“外邊打工,再升職也就是幾千元打住了”,王安興時常感到迷茫。回到家鄉後,王安興進入這家酒店,個人發展有了明確方向,他說再也不想出去漂泊了。現在在鎮裏的酒店上班,每年有9萬多元的穩定收入,家裏還在鎮上開了一家“網紅”茶店,閒暇時他還可以照料上。

“天問一號”升空當天,陳曼麗家的“爽爽美食城”做了30多桌飯菜,第二天還有不少人前來就餐。

陳曼麗是龍樓鎮赤土村人,從原來的村遷出後,她先是和丈夫在路邊開了一家小餐館,只賣“老鴨湯”。現在升級成爲鎮街的美食城,“龍樓四寶”(海白、龍蝦、鮑魚、海膽)、四季火鍋、文昌雞,地道的文昌美味,讓她的美食城越開越紅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