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龍鳳溼地。

溼地成鳥類的天堂。

選址在大慶的沃爾沃汽車生產線。

飛來大慶的候鳥數量逐年增加。

百湖之城大慶。

溼地吸引衆多鳥類棲息。

每年的8月至10月,宋天福都很忙。作爲大慶市野生鳥類攝影家協會主席,他每年都要接待二三百位來自全國各地、港澳臺地區的攝影愛好者。

“龍鳳溼地原來登記在冊的鳥類有76種,通過攝影愛好者拍攝觀察,發現每年來此棲息的候鳥已增至102種。白鶴、疣鼻天鵝這樣的國家一二級保護珍禽近兩年陸續出現,說明大慶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宋天福說。

作爲國內最大的城中溼地,大慶龍鳳溼地因其稀有性、獨特性已成爲萬鳥翔集的地方,是大慶人引以爲傲的後花園。

一份由省市兩級氣象臺首次利用衛星遙感提取的數據顯示,大慶生態質量2019年達到最優,且優於全國平均水平。近年來,大慶市在加速資源型城市轉型過程中,不斷擦亮綠色發展生態底色,發展與保護協同共進,持續釋放城市發展新動能,“綠色名片”正在催生大慶的“金色價值”……

多管齊下

持續提升綠水青山高顏值

開發建設時期,大慶市圍油建城、圍廠建城。近20年來,大慶市按照“自然、生態、現代、宜居”的理念,圍湖建城、圍草建城、圍林建城、圍溼建城。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聘請名院、名家科學論證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等5個基礎性規劃,科學編制生態城市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40多個專項規劃,啓動加快生態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打響生態城市建設攻堅戰。

半城綠色半城湖。如今的大慶,百湖相擁,森林環繞。

近年來,爲保護好“百湖之城”這張名片,大慶市遵循“自然生態、持續發展、依法治理”三大理念,劃定保護紅線,建立考覈體系,把湖泊管護納入城市建設、土地利用等相關規劃,實現多規合一。2017年年底,大慶全面建立河長制,形成市委書記領銜河湖長,覆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組織體系,2100多人成爲河湖守護神。

2019年,大慶市肇源縣因貫徹河湖長制工作突出,獲得國務院1000萬元水利發展激勵資金。據肇源水務局副局長代雙林透露,該縣擬利用14處智能監控點和衛星遙感影像圖片打造水利一張圖,重點對行洪區內的私建民堤和違法採砂行爲進行監管,推動河湖管理工作綜合化、現代化、智慧化運行。

在推進河湖長制工作中,大慶打造市縣兩級“雲瞰水務”智慧平臺,目前市級平臺已啓用。肇源縣和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平臺正在建設中,年底松嫩兩江24處重要節點可實現全時段監控,依託高空監控、無人機巡河方式,打造“一張圖+巡查APP+整改督辦”監管網絡。

大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韓松嶺說,大慶2001年成功創建全國內陸第一家環保模範城,從那時起,大慶加快了生態文明建設步伐。他把這些年的重點工作概括爲“五大保衛戰”: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美麗鄉村保衛戰、原生態保衛戰,以“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的綜合舉措,強力推進任務落實。

多管齊下,推動了各行各業在追求“金山銀山”的過程中,調整產業結構,實施技術創新,淘汰落後產能,追求綠色發展,最大程度保護大慶的綠水青山。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一項項殊榮背後,大慶的綠色發展理念愈加明晰,底色擦得更亮。

轉型發展

產業園區升級交“綠色答卷”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大慶人與青山綠水的美麗約定。爲了這一約定,大慶市秉承綠色發展理念,打造傳統產業“升級版”,推動接續產業“綠色版”,努力實現傳統礦區型城市向綠色生態城市轉型,加快粗放消耗型生態向綠色低碳型生態跨越。

大慶油田建立了科學的環境管理體系和較完備的污染防治系統,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大慶石化完善環保設施,全面推進低碳發展路線圖;大慶煉化實現“三廢”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建設清潔工廠……“老字號”傳統產業深植“綠色基因”,向中高端邁進。

在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中,大慶對企業和項目的選擇格外挑剔,不符合環保準入要求的,無論投資額多大,一律不批不建。重點引進環境污染小、經濟效益好的優質項目,優先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2019年9月,大慶成爲我省唯一入選全國第二批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的城市。大慶高新區、大慶經開區躋身全國第二批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園區。其中,綠色發展的實踐成重要加分項。

憑藉在綠色生產和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卓越表現,沃爾沃汽車大慶製造基地獲評工信部“國家級綠色工廠”。今年6月,黑龍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第三方評價機構現場評價,參加了由工信部組織實施的“綠色製造”評選。

近年來,爲鼓勵大慶製造業綠色升級,進一步提升工業強市的層次和能級,大慶從國家、省爭取到各類獎勵資金近1.1億元。未來幾年,大慶將持續發展綠色生態工業產業作爲既定的戰略方向。

以高新區、經開區爲重點,輔以省級園區、縣區園區,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佈局發展綠色製造、綠色加工、綠色服務項目和企業,切實降低單位產出物質消耗和廢料、廢水、廢渣的排放,着力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

肇州縣杏山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已經開始了建設日程。此外,林源園區、宏偉園區、四季青生態工業園、紅崗經濟開發區興隆園區污水集中處理項目建設,也相繼推進,投產後各園區的環境承載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金字招牌

“綠色基因”引來投資熱潮

綠色生態和諧發展,也讓大慶成爲投資“新熱點”。繼伊利集團連續追加投資8次之後,蒙牛集團也來到大慶欲投百億,建設高端乳製品生產基地。這兩大乳品巨頭同時看好大慶,顯然是受到大草原、大溼地、大生態的吸引。

沃爾沃大慶製造基地、豫港龍泉鋁材、九陽豆漿、華爲雲計算、賽車小鎮……一個個大項目落戶大慶,衆多工業項目在落地之前,綠色生態必然是他們繞不過的一個考慮。而大慶的好生態,是吸引更多資本來投資的金字招牌。

統計數據顯示,儘管受疫情影響,大慶市1月~8月份仍簽約500萬元以上項目327個、簽約金額811.9億元。全市上半年累計入統千萬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83個,全省排名第一;實際到位資金83.7億元,全省排名第二。近五年,大慶市新成立科技型企業40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8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2家,建立各類研發平臺178家,年平均轉化成果100項以上;2018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800億元。隨着企業的發展,一大批人才匯聚於此,將成爲大慶城市轉型發展的新動能。

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你。大慶依託“綠水青山”打造“金山銀山”:憑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打造了紅色旅遊、溼地旅遊、溫泉旅遊、生態農業旅遊、現代工業旅遊、城市風光旅遊等“八大體系”旅遊產品,近年來遊客接待量、旅遊收入均呈兩位數增長,“油城”變身爲“遊城”。據不完全統計,大慶僅黑魚湖、連環湖、阿木塔湖、鶴鳴湖等13個景區,每年總收入都超過百億元。

堅守着發展與生態之間的平衡,大慶實現從“環境換取增長”到“環境優化增長”的嬗變,推動城市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協調並進。

“大慶市在轉型發展中秉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持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並重、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同步,奮力走出一條資源型城市的綠色發展之路。”大慶市委書記韓立華說。(記者 李民峯 趙吉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