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興華 濟南報道

“環保教育應納入義務教育課程”“應加大綠色出行支持力度和惠民力度,優化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垃圾分類工作要再落實、再細化,使其真正成爲社會文明新風尚”……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污染防治工作”政治協商座談會在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天橋分局舉行。

天橋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污染防治工作”政治協商座談會召開

內強業務+科技助力 “1+N”模式讓污染無處遁形

活動中,政府與政協委員“亮劍”工作生活中的環境保護重點領域,動真碰硬,各抒己見,找切實提升環保工作水平的發力點、全社會共同參與環保的落腳點、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最佳平衡點,紛紛爲天橋區環保工作建言獻策。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保護工作要久久爲功、持之以恆。”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天橋分局局長王波說,爲做好環保工作,該局從內到外提升“戰鬥力”。

天橋區政協主席樊瑞講話

按照“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天橋分局對內增強工作人員業務能力,藉助“業務提升年”,在全局掀起了創優爭先的濃厚氛圍。同時,通過招考12名人員加入天橋環保隊伍,有效地激發了幹部隊伍活力,優化了幹部隊伍結構。此外,該局對外借助科技力量,添置了無人機、遙感監測車等先進的設備讓污染無處遁形。

近年來,天橋區圍繞污染物總量減排、生態環境質量提高、生態環境風險管控三類目標,突出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領域治理,採用“1+N”工作模式,突出天橋分局主體責任,統籌全區各類指揮機構(領導小組等)辦公室職責,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區環保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天橋區副區長劉可鑫講話

網格化監管+24小時監控 打通環境監管“最後一公里”

濟南南依泰山,北臨黃河,地勢南高北低,天橋區地處濟南市最低窪處,污染物不易擴散。面對問題,天橋分局迎難而上。“哪裏有污染,哪裏就有我們環保人。”王波說。

據瞭解,爲建立完善環保工作體系,天橋區建立二、三、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組建了一支由66名環保專職網格員組成的隊伍,打通了環境監管“最後一公里”。今年以來,網格監管APP上報巡查記錄5.9萬餘條,讓環保工作走向精細化。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天橋分局王波局長彙報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

同時,爲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天橋區加強污染源在線監控,推進污染源總磷、總氮自動監控安裝建設,實現了污染物排放24小時監控。

此外,爲真正將環保工作落到實處,天橋區成立夜間環境執法領導小組,對轄區重點工業企業採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的方式,對工業企業生產狀況、治污設施運行是否正常,在線監控數據是否異常、有無偷排偷放,運行臺帳是否齊備等環節開展夜間突擊檢查行動,有效遏制工業企業夜間違法排污行爲,強勢推動排污單位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全民環保+加大協商民主 讓綠色環保釋放更多紅利

環保工作作爲一場“全民戰役”,需要羣衆的支持與參與。爲提高羣衆參與度,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天橋分局聯合教體局、團區委及環保公益組織,開展公衆參與活動100餘次;藉助“雙報到”活動,多次到“雙報到”社區——制錦市街道福康街社區開展環保普法和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帶動更多人加入到環保隊伍中來。

與會政協委員進行交流發言

“我是生活工作在天橋區的居民,近幾年來,天橋區環境質量明顯提升,藍天白雲成爲‘常客’,霧霾天氣明顯減少,奔流不息的小清河也迸發出新的天橋活力,作爲一名天橋人,我在日益改善的天橋環境中也獲得了幸福感。”天橋區水務服務中心總工程師陶麗楨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截至9月底,天橋區環境空氣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綜合污染指數5.47,相比於去年同期改善17.0%;黑臭水體已完成整治,並多次在省廳組織的黑臭水體交叉檢測中達標……日前,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天橋分局曬出2020年成績單。“亮出成績不是邀功,更不是懈勁兒,我們應該從中總結經驗,繼而鞭策自己,讓工作做得更好。”王波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