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abay.com

中國需求,全球揭榜!在今天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我國首個以“創新需求”爲主題的科技展覽——首屆全球技術轉移大會驚豔亮相。

這是一個特殊的展覽會,它展示的不是產品或樣品,而是集中展示全國10000餘項技術創新需求,500餘項國際國內待轉化成果,200餘項中小企業創新產品,100項共性需求解決方案以及50餘家科技服務機構。

一邊是有創新需求的企業,一邊是能夠提供科技服務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一場“揭榜比拼”,就是一座連接供需雙方的創新橋樑,科創資源在全球範圍“按需”內流動起來。據悉,僅長三角區域的1700多項創新需求中,就有企業願意投入將近30億的創新資金,來推進技術創新。

一張榜單對接“大象”和“螞蟻”

“我們企業嘗試過對內發佈創新需求,通常能招募到一兩個‘接單’團隊,但是在全球技術轉移大會上,我們的一項需求一經發布,很快就招募到十多個團隊。”復星國際執行董事、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啓宇說。

作爲行業巨頭,復星集團今年舉辦了專場需求發佈會,已累計發佈27項需求,迄今收到123個解決方案,其中三個方案已經簽約。

文匯報資料圖片

當下全國“新基建”風頭正盛,復星旗下復地集團也瞄準了智能化、數字化市場,他們希望搭建一套“會思考”的智慧工地建造方案,並提出了“基於視頻圖像的AI行爲分析系統”技術需求。需求一經發布,一個月內就收到7個解決方案,經過科技服務機構對接,最終復地集團選擇與一家深圳人工智能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接單’團隊多了,我們解決問題的視野也開闊了。”陳啓宇說。復星集團旗下復星醫療發佈了一個無接觸監測老人睡眠的“健康一體機”需求,在他們的計劃中,認爲要實現“無接觸”只有傳感器一條途徑,但需求發佈以來,他們收到了芬蘭、日本、俄羅斯等國內外團隊的14個解決方案,用到的技術包括納米波雷達、攝像頭等,這讓他們的選擇餘地大了很多。

上海百強企業寶武集團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技術轉移平臺——吳淞口創業園,此次搭上全球技術轉移大會的“快車”,平臺上的需求“走”得更遠了。吳淞口創業園創新策劃經理沈康告訴記者,迄今爲止他們已經發布了超過100項需求,其中大多數技術開發、服務類需求都會在一年內完成對接。

比如寶鋼股份冷軋廠希望尋求一種激光焊接技術,通過“發榜”對接,他們找到上海務寶機電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科技創新型公司,公司創始人潘紅良是華東理工大學教授, 創始團隊大多來科研院校,業務涉及智能裝備,水處理、檢測和實驗裝備等領域。

從需求出發找到創新“直達”之路

四大板塊近萬平方米的線下展示空間、爲論壇主賓國塞爾維亞和主賓省陝西省量身打造的特設展區、集中展示全國一萬餘項技術創新需求……作爲今年首次亮相的新興科技展覽,全球技術轉移大會爲何人氣如此之高?

上海市科委創新服務處處長劉晉元表示,“一般來說,創新是從實驗室到企業,現在我們逆轉思維,從需求出發,用‘研發衆包’的模式直擊企業創新痛點,不失爲另一條直達創新綠色通道。”

中小企業對這一模式的參與度很高。上海沙馳服飾有限公司提出的“5G+RFID雙網多門店貨品同步管理技術”的需求,希望在大範圍多層倉儲體系中難以實現一鍵盤點。目前他們在上海市有20多家門店,在全國有400多家門店,在確定瞭解決方案後將在全國推廣。在上海沙馳服飾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李蒲看來,參加這樣的賽事能爲企業提供的最大好處是能在極短時間內擴大選擇面,提升創新頻率。

長三角不少中小企業甚至“拎”着錢袋子等方案,目前這筆創新基金已經累積到30億元,而來自長三角的創新需求目錄已收到了465個破解方案,其中有137個創新項目得到了解決。

讓更多科技“紅娘”在聚光燈下亮相

在首屆全球技術轉移大會上亮相的還有一個“特殊”的羣體——科技服務機構。作爲科技成果轉化的“潤滑劑”和“紅娘”,他們爲打通轉化“最後一公里”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卻很少被聚光燈照到。

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上海已經佈局的近30個國際技術轉移渠道,已與長三角地區共同對接,實現協同創新聯動。

科技服務機構邁科技走訪排摸了上海、寧波、溫州、合肥、湖州、太倉、平湖等城市的數千家企業,累計挖掘百餘項技術需求,徵集技術方案20餘個。比如他們瞭解到上海羅萊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正在尋找智能家居系列技術,通過邁科技數據庫自動匹配以及上海國際技術商城、閔行區科創服務平臺的廣泛徵集,爲羅萊匹配了來自韓國、廣東、河北、杭州等地的技術方案。服務期間,經過方案比對、線上交流,羅萊與其中一位技術方達成初步意向,目前正在進行樣品檢測。

“未來我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服務,讓100座城市、1000家院所、100萬家企業分享技術價值。”邁科技首席運營官蔡文懌說。

作者:沈湫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