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家长们在一起聊天时,总是说自己的孩子太好动,做事不专心,一刻也不能停,是不是孩子得了“多动症”?

尤其是中班至三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居多,那么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多动症”的那点事!

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非常容易被误解的疾病。

只要孩子调皮好动、不守纪律,就会常常被老师和家长认定为患了多动症。然而,孩子的心理特征本来就是好胜、好奇、好动、好模仿和富于想象,其中又以好动更为突出。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这种天性加以限制,反而与孩子的心理特性相违背。

孩子好动,是精力旺盛、身心健康的表现。

只有患有营养不良、重症贫血或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孩子才不好动。

好动也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表现,他们看到什么都要摸一摸、动一动,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周围的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和不理解。

这些表现与“多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怎样才算“多动”?

真正的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脑功能障碍,与孩子大脑中的前额叶、尾状核、胼胝体以及多巴胺的分泌都有关系。

1

在下列注意缺陷和多动状态的特征中,必须具有6条或以上,且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

1、经常不能注意细节或经常在学校及其他活动中犯粗心的错误。

2、在完成任务或活动中,注意力的维持很困难(如谈话或长篇阅读).

3、当和别人直接交谈时,经常出现没有倾听的状况,即使环境中并没有明显干扰也经常走神。

4、经常不能遵守纪律,并且不能完成功课、家务(如刚开始学习就很快分心并且容易转移目标)。

5、组织任务和活动经常有困难(如维持任务顺序困难、乱放物品、时间管理无序、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6、常回避或者勉强从事需要维持脑力的活动(如学校活动或家务)。

7、经常丢失完成任务或活动必需的物品(如学习材料、铅笔、书本、工具、钥匙、书面作业、眼镜)。

8、无关刺激经常容易引起分心(如无关想法)。

9、经常忘记日常活动。

10、经常扭动不安、坐卧不宁。

11、在需要安坐的场合经常难以控制自己(如在教室)。

12、在不适宜的场所经常奔跑和攀爬。

13、经常不能安静地玩耍或从事休闲活动。

14、经常不停地"活动"(如在餐馆吃饭时,时间稍有延长就坐立不安,不能与大家同步)。

15、经常说话过多。

16、经常在他人还未说完问题时,就急着回答(如接话茬儿、插话)。

17、经常不能等候(如排队)。

18、经常打断或干扰别人(如粗暴插手于游戏或其他活动、未经许可随便使用他人物品、干扰或插手别人正在做的事)。

2

症状出现在12岁之前。

3

症状出现在两个以上的环境(如在学校、家庭、餐馆、课外班、图书馆等)。

4

症状明显地影响了社会、学业和职业功能。

5

症状不是由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引起,也不能由其他精神障碍来解释。

如实有必要,应该通过对孩子全面的能力分析评价,客观科学的了解孩子,通过物理干预,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的成长!

肢体协调性、平衡性发展,更有助于宝宝运动企划能力的深层建立!

“多动”与“好动”的具体区别

在实际生活当中,调皮好动的孩子和思有多动症的孩子的表现非常相似,让许多家长难以判断。

不过只要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他们有以下三点明显的区别。

(1)行动目的性

顽皮好动的孩子行动一般原因性和目的性都很强,并且通常都会做好计划和安排;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则表现为冲动、做事缺乏明确目的。

(2)自我控制能力

好动的孩子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在严肃、陌生的场合会停止恶作剧或调皮好动的行为,表现得规规矩矩,甚至可以静坐等待。

而多动症孩子控制力较差,且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做出某些出格的行为,就算遭到家长的责骂也没有悔改之意。

(3)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

好动的孩子虽然比其他孩子更加顽皮、好奇,但通常只有在其认为某件事情过于枯燥的时候才会出现故意捣乱、动来动去的行为,只要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会非常专注,并且讨厌他人的打扰。

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且没有明显的兴趣爱好,玩什么都会心不在焉,无法全身心地投入。

调整方法

【行为矫正疗法】

通过一些程序和方法,来使孩子的行为获得矫正,就是利用学习的原理,通过条件反射的形式来改变已经习得的行为。

在调整中孩子出现合适的行为时给予奖励,以给予其一个正性的鼓励;当孩子出现不恰当行为时,就给予一定的惩罚机制。

【认知行为训练】

认知行为治疗首先要识别孩子有害的自我认知方式,通过认知行为干预消除这种方式,孩子通过训练可以养成在行动前思考的习惯,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

多动的孩子常常伴有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因此,对孩子前庭功能、触觉和本体觉进行针对性的全身运动,目的在于帮助其建立和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

【疏通宣泄】

通过对话的方式让孩子将不满的情绪释放出来,然后一起分析,对的加以肯定,错的加以纠正,使孩子心情感到愉悦放松。组织孩子多参加有趣的活动和体育锻炼,宣泄过剩的精力。

【父母的宣教】

多数孩子家长因为对多动症的不了解,常常会因孩子的行为感到气愤与无奈,因此,进行家长宣教,增加他们对多动症的了解,也是调整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运动疗法】

通过球类运动、游泳、健身等体能训练,指导他们控制冲动和攻击行为,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增强自信心。

【多感官训练法】

充满视、触、听觉、本体觉和前庭觉等各种感觉刺激以缓解焦虑、提高注意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