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高铁站,向县城外驱车两个小时,走过一段颠簸的乡道后,迂回着翻过两座山头,桂书村才终于“柳暗花明”般地出现在眼前,在清晨的薄雾中若隐若现。

2019年,国家移民管理局部署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作为广西三江县同乐乡桂书村的对口帮扶单位,文锦渡边检站的民警一次次踏上前往侗乡的列车,南来北往地奔波在深桂两地间,带领村民们在脱贫致富路上行稳致远。

党建引领,村民们的动力足了

道路泥泞,土质疏松,暴雨天气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产业不成规模,农产品销路不畅;基础设施薄弱,对外联系渠道不畅;“造血”难度大,扶贫主要靠“输血”……初来乍到,眼前的贫困村,让该站扶贫办民警一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文锦渡边检站党委书记、站长吕平认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对此,该站迅速明确了“以党建为引领,教育、就业、产业多头并进”的扶贫工作思路,部署开展了“三江党旗红”警地党支部共建联创活动,执勤三队党支部与桂书村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结成党建对子。

在共建党活动的影响下,桂书村党支部积极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加强学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组织生活制度,增加理论党课频次,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经过一年的努力,桂书村变化显著。“现在,同志们带领大伙儿脱贫致富的热情和动力越来越足!”该村支部书记粟同信对此赞不绝口。

如今,桂书村贫困户已由2019年的56户218人减少至2020年的3户17人,贫困发生率由12.9%降至1.07%,实现脱贫摘帽。仅剩的3户贫困户,将于今年通过茶叶分红、以工代赈、劳务补助、农村A类低保、医疗帮扶等措施顺利实现脱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满意写在脸上,跟着党支部脱贫致富的热忱与信心也空前高涨。

教育先行,村民们的牵挂了了

当初阳金曦洒在广西三江县同乐乡桂书小学斑驳的墙上,孩子们早已不约而同聚于阅览室内,细细品读着手上的书本。阅览室内,刷饰一新的墙壁、精致的木地板、童趣的装饰……一切都显得与这栋稍显残旧的教学楼格格不入。伴着书声,晨曦缓缓攀至门口墙上锃亮的牌匾,“喜阅屋”三个字熠熠生辉。

2019年6月,该站扶贫办民警在走访中发现,村里的教育存在不少的痛点难点:师资匮乏、设备短缺、教材老旧,现状堪忧……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首场扶贫工作会议上,该站决定,将教育扶贫作为重要抓手,引入自有公益品牌,为孩子们打造一间集阅读、教学、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喜阅屋”。

为了物尽其用,该站在完成项目工程建设后,建立了定期开展线上互动和实地探访的常态机制,并为桂书小学引入了山区支教、送课上门、培训师资、学生交换体验等活动资源。

“‘喜阅屋’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该站民警唐超介绍说,“他们常到这来,通过阅读认识山外的世界。”今年5月12日,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唐超在辗转近800公里、6个小时的车程后,来到桂书小学驻村支教。他深知,自己将在两个学期的支教时光里,和这里的孩子们一起见证全面脱贫攻坚的历史时刻。

“笑话成真,孩子们的数学真是体育老师教的。”唐超笑言,由于师资不足,支教期间,他一人包揽了语文、数学、体育、道德法律等课程教学,放学后还要到个别学生家里做辅导,常常忙得不可开交。

“孩子们很争气,去年期末考试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这天,课后辅导结束时,天色已晚。谈及学生,唐超的眼眸里却仿佛散发着光芒,“我也得加把劲,当好孩子们通往山外世界的桥梁!”

就业脱贫,村民们的盼头多了

“收入翻了好几倍,养活全家不是问题!”今年5月20日,来自桂书村的粟柳欢与同村青年粟昌迪一起从家门走向国门,正式成为文锦渡边检站的一名辅警。

自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站始终将就业作为脱贫的头号民生工程,为待业人员牵线搭桥、送岗上门,提供了物业、保安、辅警等130余个工作岗位,并协调对接开展美容美发、汽车维修等行业岗前培训,确保就业人员“来得了、留得下、干得好”,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一样是挣钱,干嘛非得背井离乡?”由于信息闭塞,缺乏了解,村民们一开始对外出就业存在不小的抵触情绪。为此,该站多次组建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座谈,了解村民的就业意向,解释深圳就业政策和薪资待遇,一步步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于是,粟柳欢和粟昌迪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跨出了赴深就业的第一步。

“这是他们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就业扶贫的第一步。”文锦渡边检站扶贫办民警方向说。为了释放就业的“倍增效应”,该站对粟柳欢和粟昌迪的就业、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并通过分享他们的日常动态,吸引更多青年就业。

两个月后,在粟柳欢、粟昌迪的带动下,粟富鑫成为桂书村第三个赴深就业的青年。

“就业托起了‘稳稳的幸福’。”在该站精心准备的欢迎仪式上,粟富鑫激动地说,“我们的生活更有盼头了!”

产业致富,村民们的腰包鼓了

10月17日,恰逢国家扶贫日,虽已是深秋,桂书村的村民们却喜笑颜开,乐呵呵地迎来一桩喜事——这天,由文锦渡边检站推动建成的田螺养殖基地正式揭牌,村民们不约而同穿上了精美的传统侗族服饰,和该站民警一起投放了第一批田螺种苗。不久后,这批田螺将为他们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过去,村民们的生产仅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基础,有剩余的农产品,再出售补贴家用,缺乏系统化、规模化的特色产业支撑,各家各户彼此独立,分散且脆弱。

“没有产业,致富就是空谈!”在桂书村基本实现脱贫摘帽后,该站因势利导,着手探索推动脱贫向致富的更高层次发展。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该站决定将田螺养殖项目作为桂书村特色产业予以扶持,并多次走访三江县农业合作社和水产推广站,商讨补贴发放、技能培训和采收购事宜。

如今,占地面积100亩的田螺养殖基地依山而建,与同样由该站推动建成的花生种植产业基地、油榨作坊共同成为了桂书村走上致富路的三大产业项目,每年将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不少的收入。

“‘软肋’变‘支柱’,腰包想不鼓都难!”驻村第一书记覃广泉感慨道。

薄雾散去,青瓦木楼的村寨时机恰好地拨开面纱,飘然于山腰。乍眼望去,山还是那道山,昔日的贫困村却早已焕发新颜,在层层梯田间酝酿着新的生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