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宁日报-爱海宁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袁婕莹

“我的一个朋友,前段时间家里办了个很洋气的生日派对,全都是80多岁大家长一手操办,觉得很意思。”近日,有市民“爆料”,一个88岁老人花了一个月时间筹办了一场派对,趁着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全家四代25口人齐聚一堂。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这位88岁的老人陈松年,“好呀,跟大家一起分享家有喜事!”他爽朗地笑着说。

准备一个月 88岁老人为家族筹办派对

10月5日中午,陈松年早早地来到花里餐厅。现场布置到位了吗?主持人的流程还得顺一遍;发言稿准备妥当了没?……原来,当天是陈松年曾孙女的一周岁生日,趁着这个契机,也借着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合一的节日氛围,陈松年给全家四代25口人精心筹划了一个家庭派对。他说,要让家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也感谢这个时代带来的美好生活,全家人要为国家强盛、家庭幸福共同努力。

九月初,派对的筹备工作就开始了。第一个任务是找一个合适的地点。从前,家人聚会都在酒店里,饭吃完就结束了。这次,陈松年想筹划一个不一样的派对,除了吃饭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为家人们提供一个情感交流的空间。跑了两三个餐厅,陈松年都不是很满意。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松年发现了西山公园旁的花里餐厅,“活泼、有活力,适合年轻人,就是这了。”

敲定场地后,陈松年就约定了主持人和摄像师,让派对更有仪式感,也能纪录下家人们的幸福时刻。一个月时间里,陈松年反复斟酌派对流程,包括现场布置也和设计师几次商定。

派对当天,餐厅布置上了粉红色的丝带,摆上了粉红色的蜡烛,粉色系的鲜花,洋溢着温馨的气氛。

下午4点,家人们陆续到场。每个人精心打扮,女士们穿着漂亮的裙子,孩子们换上了新衣服。

和普通的家庭聚会不同,陈松年还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派对规则”:小辈要准备一份礼物给自己的父母,但礼物不能贵,重在有心意,并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有送杯子的,有送围巾的,还有把小朋友的照片印在抱枕上送给爸妈的……”陈松年说,这样形式的派对,他们家也是第一次举行。平时陈松年的小孙子话最少,家庭聚餐中几乎不怎么讲话,这一次,他也表达了心里的感激:“爸爸妈妈,你们操劳一生,现在还帮我们带孩子,你们辛苦了。”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家人间的真情实感温馨了整个房间。

派对举行了大约三个小时,家人们共同享受美食,小朋友们唱着歌跳着舞给长辈们表演节目,一张张照片定格家庭和睦、相亲相爱的瞬间。

派对结束后,88岁的陈松年还自己动手,将100多张家人的照片集合成一段视频,取名为“记录陈府四代人生日庆幸福时刻”,发给家人们珍藏。他说,等摄像师拍摄的专业视频剪辑好之后,要拷在U盘里,给每户人家都发一个,留作纪念。

采访时,陈松年也告诉记者,现在退休了,现阶段最大的任务就是搞好家庭文化,让好家风延续,让子孙后代都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这是我毕生的任务!”他说。

用榜样和爱的力量 铸就和谐家庭

当然,融洽和睦、母慈子孝的家庭氛围并不来自于一顿饭、一杯酒,而是日复一日的关怀和教导,以及以身作则的榜样的力量。

陈松年老家在袁花,他20岁时就到上海机关单位上班,也是那一年,他和妻子喜结连理。他们生育了3个子女,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起初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因为户口原因,陈松年的妻儿无法前往上海和他一起生活。分居两地,陈松年一年只能回家二十来天,但情感的维系从来不曾中断或淡漠。只要是节假日,陈松年就把老婆孩子接到上海,挤出时间,带他们去附近逛一逛,还带他们认识自己在上海的同事和朋友。

1977年,高考恢复,大女儿准备考大学,作为高考恢复后第一批参加高考的学生,当时的路该何去何从?陈松年一封家书,给女儿的人生路提供建议和经验。

陈松年对家庭的责任和爱,以及他自己敢于追求、敢于闯荡的精神给子女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三个子女不但事业有成、孝顺父母,更是将这种优良的家风传承给了自己的下一代。

2018年初,86岁的陈松年和老伴回到海宁定居,生活更加悠闲舒心,子孙们轮番开着车陪老两口周游各地:去逛上海几十年都没时间去玩玩的地方,去江阴拜访老友,去余姚见一见在上海家里做了十几年的小时工阿姨……

2018年,陈松年的子孙陪同老俩口坐着刚开通的上海到九龙的高铁赴港旅游,这是陈松年和爱人第一次远航,也是他的妻子去世前最后一次远航。陈松年的女儿记录下了他们的行程:我们乘坐的是动感号列车,一路上,老妈就像一个快乐的小孩,一会儿坐,一会儿站,开心地合不拢嘴。

女儿说:“带着妈妈去香港看看一直是父亲心中的一个梦,在港的五天四晚,上午酒店休息,下午游景点或观街景,晚上欣赏维多利亚港夜景或举杯饮酒。圆梦之旅不仅圆了父亲的梦,也圆了我们子女的一个梦: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抽时间陪着他们去走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