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國新冠抗體攜帶人羣比例不增反降,羣體免疫徹底破滅?

記者 | 肖恩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接近4400萬例,即將進入冬季的歐洲再次成爲疫情中心。當確診和治癒人數持續滾動,人羣中的抗體水平是否也隨之提高?答案是否定的。

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截至9月英國有4.4%的人口攜帶新冠抗體,較6月下降了1.6個百分點,降幅達到26%。這意味着,第一波疫情中治癒患者體內的新冠抗體水平很可能在數個月內迅速下降,要通過自然感染實現羣體免疫基本不可能。

研究表明,人體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的反應與流感病毒和其他能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類似,即無法產生永久抗體。這也再次印證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新冠病毒或將與人類長期共存。

帝國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用5個月的時間隨機對36.5萬名成年人分三階段進行了檢測,發現新冠病毒抗體水平下降的情況在所有年齡段都有出現,但年齡越大下降速度越快。此外,無症狀感染者體內的新冠抗體水平降幅高於有症狀者。

不同地區和種族之間也存在差異。倫敦地區攜帶抗體的比例高達9.5%,英格蘭西南部地區則僅有1.6%。黑人的抗體陽性率也遠超過白人,分別爲13.8%和3.6%。

該研究暫未經過同行評審。

研究指出,數據表明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風險可能高於預期。但諾丁漢大學分子病毒學教授鮑爾(Jonathan Ball)表示,暫不能確定人體免疫力下降與二次感染之間存在必然聯繫。抗體並非免疫系統的全部,免疫細胞和免疫記憶等其他方面也可能發揮關鍵作用。

帝國理工大學病毒學專家巴克利(Wendy Barclay)則持相反意見。她認爲,T細胞會對整個人體的免疫系統產影響,但人類可以多次感染流感的例子就足以證明,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也未必能長久維持。

可以確定的是,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控措施仍需所有人嚴格執行,包括在抗體檢測中呈陽性的羣體。

上述研究也對正在研發的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打上問號。巴克利指出,好的疫苗效果將優於人體自然免疫。

由於帝國理工大學的研究數據來自實驗對象的快速抗體檢測結果,而抗體檢測的準確率會受到假陽性、樣本誤差和時間差的影響,因此也有專家對研究數據的準確性提出質疑。

但在6月,重慶醫科大學學者領銜的團隊對在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調查中也發現,約90%的病例在出院後2個月總抗體水平會降低70%以上,而無症狀感染者無論是在急性感染期還是康復期,血清中IgG抗體水平均顯著低於有症狀感染者。英國和美國的其他研究團隊也得出過類似結論。

儘管多次遭反駁和批評,羣體免疫的概念在疫情防控期間仍時不時被搬上臺面。美國三名科學家本月初聯合起草了一份名爲《大巴靈頓宣言》(Great Barrington Declaration)的請願書放在網上供人們簽署,主張政府應該允許新冠病毒在健康的年輕人中傳播,同時保護老年人和弱勢羣體。世衛組織公開譴責了這一做法,稱其“既不道德也不可行”。

羣體免疫行不通,倖存者們除了二次感染外,還面臨另一個潛在風險。美國埃默裏大學免疫學家伍德拉夫(Matthew Woodruff)領導的另一項研究表明,部分新冠患者體內會產生“自身抗體”,以人體自身的蛋白質、核酸等爲攻擊目標。紅斑狼瘡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身性免疫疾病都是由自身抗體引起的。

這種免疫反應可能會使新冠患者病情惡化,也可能是部分患者在病毒被清除數個月後身體依然沒能完全復原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治療自體免疫性疾病的藥物可能對緩解患者病情有所幫助。

該研究於10月23日在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發佈,暫未經過同行評審。但這種自身抗體能維持多久,是否會對患者產生終身影響仍是個未知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