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青龙满族自治县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发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青龙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成效显著,产业规模“从小到大”、产业品牌“从无到有”、产业链条“从短到长”。

近年来,青龙满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牢牢把握特色产业振兴主题,立足县域特色产业基础,全力推动林果、中药材、食用菌、精品杂粮等特色产业发展,提质量、创品牌、增效益,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焕发出强大活力。

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抓实抓强产业龙头建设,培育培强新型经营主体。2016年以来,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助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青龙满族自治县累计安排财政涉农整合资金5.2亿元,扶持种植、养殖、农产品仓储加工等产业增收项目145个。按照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采取“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研发模式、“部门+专家+科技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模式、“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研发机构4个、创建现代农业园区5个、产业基地20个,组建2个县级、15个乡镇级产业技术服务专家团队、配备技术指导员142人,确保每个项目都有包联专家和技术指导人员。今年以来,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000人次。搭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通过网络直播帮助农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近亿元。培育发展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00家。同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18年以来,谋划储备县域特色产业项目120个,投入扶贫资金3.23亿元支持峰港创业孵化基地、百峰贸易、同盛医药、双合盛等多家龙头企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施行,让青龙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成效显著。

产业规模“从小到大”,截至2019年底,林果产业规模130万亩,年产量30万吨,其中板栗栽植面积达百万亩,年产量4万吨,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板栗第一县;水果栽植面积26万亩,年产量21万吨,保护百年以上的古梨树9800多株,资源留存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2万吨,是河北燕山道地药材主产区,是全国规模最大北苍术种植繁育基地。食用菌年产量2.6万吨,精品杂粮年产量1.4万吨。共培育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12个,配套企业11家,相关三产企业12家,实现年营业收入11.3亿元。

产业品牌“从无到有”,持续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范围,提升青龙特色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几年来,青龙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县等称号,并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城市。成功举办四届青龙板栗节和秦皇岛市板栗产业发展大会。

产业链条“从短到长”,借助教育部脱贫攻坚帮扶机遇,聚焦全县规模优质特色农产品,实现每个产业对接一所大学工程,全力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研发板栗糕点、板栗露等休闲食品。目前,板栗、中药饮片、安梨汁、苹果木醋液和杂粮等深加工项目全力推进,以板栗、苹果、中药材、杂粮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燕都融媒体记者张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