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腹脹、腹瀉......幾乎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日常小毛病。

要解決也簡單,用手揉揉、喫點消化藥或止瀉藥就完事了,多數人不會放在心上。

不過,某些看着事小的問題,卻可能暗藏“危機”。有人就因爲忽視、不在意,活生生拖成了癌!

01

30歲姑娘查出直腸癌

這個習慣害慘了她

家住寧波的小章(化名)今年30歲,畢業後在一家外貿公司工作,平時常常加班加點,每晚結束工作就喜歡喫夜宵,尤其偏愛燒烤。

按照小章的說法,自己是典型的“肉食主義者”,喜歡重口味食物,蔬菜和水果則可有可無。

然而,最近一年,小章經常感到下腹部隱隱作痛,且伴有墜痛感,排便次數也有異常,偶爾還會出現便血。

由於工作繁忙,又覺得自己還年輕,小章便以爲是痔瘡出血,就自行在藥店買藥治療。

結果小章的便血非但沒好,反而越發嚴重,幾天前小章直接暈倒在公司門口,同事們趕緊把她送醫院。

經醫生檢查發現,小章直腸內可見一隆起樣腫塊,質地較硬,基本確診是直腸癌。

醫生表示,飲食習慣不當是誘發小章腸癌的病因,說是喫出來的也不爲過。才30歲就確診腸癌,實在讓人嘆息。

實際上,年紀輕輕就患腸癌的人並不少見↓↓

而究其原因,多半與各種不良生活脫不了干係。

02

5個習慣特易招來腸癌,趕緊改

1、無肉不歡

愛喫肉,尤其愛喫紅肉(豬肉、牛肉等),會大大增加患直腸癌的風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在2015年就將紅肉歸入2A類致癌物。

因爲紅肉富含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過多會在體內生成更多有害健康的物質,長期積壓在腸道中就可能造成癌變。

並且,紅肉經過高溫燒烤、油煎後,還會產生雜環胺,它具有致癌性,能刺激腸上皮細胞,進而導致細胞變異,誘發直腸癌。

建議每週紅肉攝入量控制在500克以內,儘量少喫加工肉和燒烤。

2、不喫蔬果、全谷

蔬菜、全谷等食物一般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這一物質能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祕。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應攝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新鮮水果、250~400克穀類食物,其中全穀類50~150克。

然而,大多數人每天的膳食纖維攝入量是不夠的,長期下來不利於腸道健康。

3、三餐不定

有調查顯示,壓力過大、經常三餐不定的人,罹患直腸癌的幾率是普通人羣的2~3倍。

因爲時而太飽,短時間內攝入大量食物,會加大胃腸道的壓力;時而太餓,胃腸道不能及時得到食物消化,則會導致胃腸道的上皮萎縮。

反覆過飽或過餓,久而久之會減弱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促使防癌抗癌的能力大大下降。

4、不愛喝水

充足的水分對腸道有潤滑效果,可幫助排出大便。每天飲用2500毫升左右的水,能夠使腸癌概率降低45%。

尤其是晨起時喝一杯水,既能補充睡眠時丟失的水分,也有利於誘發“胃結腸反應”,刺激副交感神經,產生便意。

5、久坐不動

能坐着絕不站着,能開車絕不走路,是很多年輕人的生活常態,但這也是引起直腸癌的幫兇。

長期缺乏運動,易導致腸道蠕動減慢,這時糞便中的有害物質(包括致癌物),就會滯留在結腸內並刺激腸黏膜。

加上久坐者腰部、腹腔、盆腔部位血液循環不暢,還可能造成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進一步引發直腸癌。

03

排便時有3個表現,千萬長點心

直腸癌雖然可怕,但如果在早期就能確診並及時治療,那麼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

因此,平日裏最好多留心腸癌早期的各種蛛絲馬跡,尤其是下面幾種——

1、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習慣發生改變是腸癌十分明顯的表現,具體表現爲:以前排便有規律,不過最近很長一段時間內,一天中排便次數明顯增多;持續腹瀉,並且常是水性糞便中混雜着血液;腹瀉和便祕頻繁出現、交替發生。

2、出現血便

當腸道發生癌變,糞便在經過腸道過程中,摩擦到病竈表面,就可能引起血便。隨着病情加重,便血量會不斷增加。

不少人會將便血誤認爲是痔瘡發作,實際上兩者是有差別的。

建議沒有做過腸鏡的痔瘡患者做一次腸鏡檢查,排除消化道腫瘤導致的出血可能。

3、大便形狀改變

如果原本粗粗的大便,突然變得扁平或細長,同樣要警惕是否腫瘤。

因爲一旦腸道中有腫瘤還變大,就會影響便便排出,使之變細,並且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

建議生活中多留意,出現類似症狀,應儘早到醫院篩查,以免延誤病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