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名會不斷演變,就好比我們村是“文字村”有600多年曆史,但是真正用“文字村”的時間是在新中國時期,至今也不足100年。現在的鄱陽縣雖然從秦代有縣治,不過鄱陽縣同樣經歷了很多名字的更迭。鄱陽湖以前都不叫鄱陽湖,而是彭蠢澤。前不久,看到了我們凰崗徐瑞(宋代,西山人)寫的一首詩,從他的詩句中,似乎鄱陽這個名字還沒有。

以前的地名,不像現在會加上縣或市。鄱陽,來源於吳芮,吳芮名號:番君,鄱陽以前應該就是番。至於爲什麼是鄱陽?以前是番陽,兩個耳朵旁重疊,很有可能是寫錯了,然後誤打誤撞,成了“鄱”。在贛東北,有很多帶陽的地名,以前也做過縣,鄱陽、麗陽、鄡陽、弋陽、潯陽(九江)等。番陽,因爲書寫的原因,這樣纔有了鄱陽一說。至於什麼時代纔有?應是宋以後,主要參考依據是鄱陽五家集。

鄱陽五家集,如同現在的教科書,是鄱陽人必讀的課本,五家集由鄱陽五位文化名人、教育家撰寫的詩詞編纂而成。這五人分別是徐瑞(西山)吳存(吳家邊)、劉昺(鮎魚山義成人,葬凰崗馬家塢)、黎廷瑞(凰崗人)、葉蘭(鄱陽鎮人),他們並稱“鄱陽五先生”。鄱陽五先生,的著作被編入乾隆主修的《四庫全書》。鄱陽五家集的分別是黎廷瑞的《芳洲集》、吳存的《樂庵遺稿》、徐瑞的《松巢漫稿》、葉蘭的《寓庵詩集》和劉昺的《春雨軒集》。

吳存、徐瑞、黎廷瑞所處時代爲宋末元初。葉蘭所處時代是元末明初,劉昺所處時代爲明初。不過在吳存給徐瑞的輓聯中,沒有鄱陽這個名字,而是番水。1325年,徐瑞去世,吳存送了一副輓聯:“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後世知之,當在數十卷松巢之稿!”這說明,徐瑞的年代,並沒鄱陽,而是“番”這個名字。這個“番”水,應該是凰崗的昌江河。

爲啥是現在的昌江河?因爲徐瑞並不是魚山的義成人,而是我凰崗人,還有義城也屬番縣,主要是從徐瑞的詩句中尋找答案。

你應該看到“西山”兩個字?西山應該是凰崗的西山。“西山村主姓徐。不一定是明代時纔有徐姓居住,應該是宋代就有徐姓人在西山居住。”徐瑞的這首詩中,講到他帶上自己的弟弟和外孫,孫子徐棟去西山省親。有點像現在一樣,去老家看看的味道。

爲什麼很長一段時間,鄱陽縣城在凰崗?因爲四庫全書收錄鄱陽五先生的詩中,四人屬於凰崗或者凰崗附近的人,其中吳存、徐瑞、黎廷瑞三人是凰崗人,鮎魚山義成人劉昺葬凰崗馬家塢,也說不定是凰崗人。也就是說,從宋代到明代,凰崗人是鄱陽的代表人物,一般也只有縣城的人才能作爲代表人物,就如現在的鄱陽,其他鄉鎮有名的人很少。理論上是這樣的。

鄱陽這個名詞,很有可能誕生於明代。雖然鄱陽(饒州)行政中心在東吳時期遷移到新址,不代表當時就是“鄱陽”。饒州分管七個縣,其中的番縣,應該就在凰崗,應該有番水爲證。“如果根據現在的理解,上饒市有上饒縣,那麼“番”縣不在凰崗,但是古代不是這樣的。”另外,這個吳存,被譽爲月灣吳公,也有可能是是吳芮的後代。吳芮是番君是肯定的,附近有番水,這就符合常理。

凰崗在鄱陽的上游,古代凰崗是水運碼頭,這個地方適合靠岸,經濟文化非常繁榮,由於番君吳芮去了長沙,這個番的地名當然會保留。從四庫全書的鄱陽五家集中,有番水,說明以前沒有鄱陽。五家集彙編於清乾隆,五家集中的五位鄱陽籍詩人,他們所處年代從宋末到明初,在鄱陽擔任過要職,幾位是學政,他們主管整個鄱陽的科舉,另外,明代是我國文化鼎盛時期,現在的人口布局來自明代。

小編猜測,鄱陽這個詞,應該在宋末出現,具體的應該是明代。朱元璋一統天下後,有了很多改革,也是古代較爲強盛的王朝。對於以上推斷,大家怎麼看?

相關文章